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冉聪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34例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比对治疗结果。结果:经比对,两组治疗前相关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血流分级与冠脉血流参数方面,观察组血流分级更高、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以及冠脉血流储备均更高(P<0.05);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方面,观察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清丙二醛均更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可积极控制其冠脉血流参数、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数,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都可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冠脉介入治疗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 冠脉血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TIBI分级和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建魁 王本孝 王俊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与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接受静脉溶栓的10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与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接受静脉溶栓的10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TIBI分级和血管总再通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TIBI分级、血管总再通率和NIHSS评分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mRS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78,P<0.01),mRS评分与TIBI分级、血管总再通率呈负相关(r=-0.527、-0.372,P<0.01)。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TIBI分级、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mRS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TIBI分级和血管再通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冠脉内血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邢永生 王成 +6 位作者 杨树涵 刘艳宾 金卫东 侯永兰 王鹏飞 刘振 韩明磊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行PCI患者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级别、住院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行PCI患者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级别、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0.0%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7.5%、35.0%,对照组则分别为10.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状况,降低AMI急诊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急性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联合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灌注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灌注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8)。试验组在患者靶血管部位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照组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显示:1级(无复流)低于对照组(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试验组3级均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后30天LVEF高于对照组,LVVd、LVV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中远期(术后30天、1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联合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灌注,降低无复流的情况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 尿激酶原 溶栓 急性心肌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6例临床策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展 孙怀波 +1 位作者 刘红军 周海涛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策略选择。方法:纳入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术,观察术后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死亡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策略选择。方法:纳入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术,观察术后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死亡并发症、近期(30 d)预后,对PCI术的不同策略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后串联植入2枚长支架,术后IRA血流TIMI1级;1例在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球囊扩张术后植入1枚支架,术后IRA血流TIMI2级,2例患者均因顽固性休克不能纠正,放弃治疗,术后第2天死亡。34例经采用不同PCI治疗策略,术后IRA血流TIMI 3级,均于术后好转出院,随访30 d生存良好。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时应根据IRA病变特点采取不同治疗策略,突出快速、简洁原则。术后即刻IRA血流TIMI 3级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梗死溶栓实验血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俊乾 车京津 +1 位作者 李连 赵伟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三联组)70例与术前应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双联组)70例的...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三联组)70例与术前应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双联组)7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和出院前心脏左室大小及射血分数、术前冠脉血栓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及住院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基本生化指标、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联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及校正的TIMI帧数均高于双联组,出院前患者左心室功能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双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联组术前冠脉血栓负荷分级低于双联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急诊PCI术前联合应用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可以减少缺血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急性ST段抬高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TIMI血流分级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华 杨静 +5 位作者 李莉 刘晓坤 赵碧琼 田美荣 姜玉茹 尚小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2-302,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死率高。早期识别AMI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AMI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恢复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死率高。早期识别AMI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AMI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恢复心肌的再灌注。早期再灌注包括直接PCI及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观察两种再灌注治疗对AMI合并新发RBBB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观察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两种方法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右束支传导阻滞 再灌注治疗 临床观察 血流动力学变化 静脉溶栓治疗 早期识别 直接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东升 李清贤 +4 位作者 赵家琦 张金国 甘立军 郑凤兰 王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总结 4a连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发病 6h内或发病 6~ 12h仍有胸痛的STEMI 12 7例 ,Judkin法选择性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照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 ,经皮行冠... 目的 总结 4a连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发病 6h内或发病 6~ 12h仍有胸痛的STEMI 12 7例 ,Judkin法选择性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照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 ,经皮行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 (PTCA)、支架置入 ,PTCA导丝无法通过闭塞部位时 ,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结果 4例极高危及 5例血栓自溶无残余狭窄患者仅作冠状动脉造影 ,其余 118例分别行PTCA、支架直接置入术、PTCA加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溶栓。以TIMI血流Ⅱ~Ⅲ级为成功标准 ,再通 112例 (112 / 118) ,成功率 96 5 5 %。结论 STEMI直接PCI,成功率 96 5 5 % ,有效降低STEMI死亡率 ,减少住院天数 ,是治疗STEMI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 STEMI 右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内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内溶栓 疗效及安全性 相关动脉 PTCA TIMI血流 支架置入 多体位投照 直接PCI 闭塞部位 残余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直接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庞明杰 张宏 赵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codi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1支,左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4例...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codi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1支,左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4例,右冠状动脉7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10例、2级9例、3级2例。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21个CYPHERTM支架,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20例、2级1例,残余狭窄为3±4.1%,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也无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心肌(AMI) 临床观察 置入术 CYPHER^TM 无球囊预扩张 相关血管 TIMI血流 再次心肌 雷帕霉素 右冠状动脉 临床效果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溶栓试验 残余狭窄 支架置入 住院期间 再通治疗 支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10
作者 郑德胜 曹俊强 刘国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S4期896-89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率变异性 介入治疗 早期溶栓治疗 冠脉血流 心脏猝 窦性心律不齐 严重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活动 动态心电图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雨田 王怀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5期30-31,34,共3页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一组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正常,但仅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而引起的心肌缺血,被广大临床工作者将其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迄今为止尚无法将其划分到现行的任何一种心绞痛类...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一组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正常,但仅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而引起的心肌缺血,被广大临床工作者将其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迄今为止尚无法将其划分到现行的任何一种心绞痛类型中。该病临床特点复杂,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不尽人意,近年来许多学者为此做了众多的临床研究,使这一临床综合征的特征逐渐被认识。本文笔者采用文献复习归纳总结的方法,展示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心绞痛 心肌溶栓血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microRNA-2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磊 杨幼生 +3 位作者 詹羽 任飞 谢翠 武文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68-70,共3页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microRNA-21(miRNA-21)表达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42例(慢血流组)、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46例(对照组),二者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microRNA-21(miRNA-21)表达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42例(慢血流组)、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46例(对照组),二者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分别为(31.47±2.86)、(20.71±1.96)帧。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分析慢血流组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与TIMI血流帧数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价值。结果慢血流组及对照组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83±1.03、2.01±0.54,两组比较P〈0.01。慢血流组TIMI血流帧数与miR-21表达呈正相关(r=0.646,P〈0.01)。miRNA-21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I:0.819-0.953),特异性为82.61%、敏感性为78.57%。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增加,血清miRNA-21可作为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MICRORNA-21 冠状动脉造影 校正的心肌溶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PCI术中严重无复流1例报告
13
作者 赵茹 安国辉 +5 位作者 丛洪良 肖健勇 郑君毅 李曦铭 李作成 曹路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1期107-108,共2页
患者男,63岁.因间断胸痛3d、持续加重3h于2012年8月24日入院.入院前2d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促、大汗,症状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每天发作1~3次.本次入院前3h症状持续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30年,10... 患者男,63岁.因间断胸痛3d、持续加重3h于2012年8月24日入院.入院前2d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促、大汗,症状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每天发作1~3次.本次入院前3h症状持续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30年,10支/d.查体:体温36.5℃,脉搏79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50/9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WBC 12.99×109/L,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基本正常,B型脑利钠肽(BNP)65.1 pg/mL,肌酸激酶(CK)1 389.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10.0 U/L,超敏肌钙蛋白Ⅰ 23.271 ng/mL.心电图:窦性心律,W1~4导联ST段弓背上抬0.05 ~0.1 mV.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无狭窄,前降支近中段狭窄99%,TIMI血流2级;第2对角支开口80%狭窄,分叉病变;右冠近段局限80%狭窄,回旋支无严重狭窄.PCI术中行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使用Crossover单支架术式,对角支以导丝保护,前降支近中段以9个大气压释放3.5 ×33 mm支架,造影显示明显支架膨胀不良;使用3.5 ×15 mm后扩球囊,给予12个大气压扩张,显示支架膨胀良好,但前降支远端TIMI 1级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急性前壁心肌 肌酸激酶同工酶 无复流 TIMI血流 KILLIP分级 急诊冠状动脉 动脉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中法舒地尔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急性STEMI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王振宇 周静 +1 位作者 李飞 高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B10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法舒地尔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法舒地尔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60例,根据PCI术中法舒地尔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造影后经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犯罪血管注射法舒地尔溶液5mg,对照组术中静脉滴注法舒地尔30mg。比较两组PCI术后5min犯罪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随访监测术后7d、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7d血压,以及观察记录术后7d出血和术后30d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PCI术后,试验组TIMI≤2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MBG≤1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术后7d、6个月LVE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总MACE和术后7d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PCI术中经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应用法舒地尔可更好地预防无复流的发生,且与静脉给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法舒地尔 无复流现象 TIMI血流 心肌灌注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