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加人参汤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收缩压、舒张压及室性早搏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四逆加人参汤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室性早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医院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西医治疗组(30例),一组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观察四逆加人参汤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室性早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医院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西医治疗组(30例),一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四逆加人参汤治疗组(四逆加人参汤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总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室性早搏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总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总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四逆加人参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总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均显著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室性早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室性早搏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四逆加人参汤组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但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四逆加人参汤组中口干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常规西医治疗组中头痛3例,面红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四逆加人参汤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发生率,保持收缩压、舒张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加人参汤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收缩压 舒张压 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彩超多参数联合检测在老年门诊体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杜文静 王昱锦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29-34,47,共7页
目的:评估心脏彩超多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联合检测在老年门诊体检无症状性心... 目的:评估心脏彩超多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联合检测在老年门诊体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门诊体检的9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95例老年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Philips CX50心脏彩超检查,收集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及心脏彩超相关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彩超参数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LVEF(OR=0.787,95%CI=0.690~0.898,P<0.001)、左心室GLS(OR=0.362,95%CI=0.223~0.587,P<0.001)、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OR=1.189,95%CI=1.056~1.338,P=0.004)、左心室Tei指数(OR=13.317,95%CI=1.007~176.105,P=0.013)均为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脏彩超参数LVEF(曲线下面积(AUC)=0.878)、左心室GLS(AUC=0.892)、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AUC=0.836)、左心室Tei指数(AUC=0.778)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各参数联合检测时AUC可达0.986,灵敏度为96.84%,特异度为92.63%。结论:心脏彩超多参数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有助于老年门诊体检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客观评估与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脏彩超 老年 门诊 健康体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3
作者 刘全炯 许晓昕 《北方药学》 202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和常规西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监测两组患者血浆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负性情绪风险模型构建的护理策略及应用效果
4
作者 胡霞 翟礼莉 蔡欣宸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构建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负性情绪的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制定护理策略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7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负性情绪的发生... 目的构建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负性情绪的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制定护理策略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7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负性情绪的发生情况分成发生组(53例)和未发生组(124例)。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归纳影响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模型。基于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制定护理策略,并将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基于风险模型的护理策略。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并比较负性情绪的发生率。结果177例心肌梗死患者中,负性情绪总发生率为29.94%(53/177)。单因素分析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病程、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6 h、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4000元均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负性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7 d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负性情绪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负性情绪较为常见,且与病程、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有关,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风险模型并制定护理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预防负性情绪的发生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情绪 风险模型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Tp-Te/QT比值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评估价值
5
作者 翁韵洁 邹菲菲 林振丹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Tp-Te/QT比值(Tp-Te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22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分... 目的:探讨心电图Tp-Te/QT比值(Tp-Te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22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分为并发组69例和非并发组5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入院后24 h后检测血清CK-MB水平,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测量Tp-Te间期、QT间期和Tp-Te/QT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p-Te/QT和CK-MB与并发VA和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p-Te/QT和CK-MB对AMI患者并发VA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患者Tp-Te/QT、CK-MB高于非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Te/QT、CK-MB是AMI患者并发VA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Tp-Te/QT、CK-MB及联合预测对AMI患者并发V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0.851、0.930;AUC比较结果显示,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Z=2.803、3.062,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Tp-Te/QT、CK-MB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Te/QT、CK-MB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Tp-Te/QT、CK-MB及联合预测对AMI患者并发VA的AUC为0.840、0.844、0.947;AUC比较结果显示,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Z=2.618、2.394,P<0.05)。结论:心电图Tp-Te/QT联合CK-MB对AMI并发VA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律失常 心电图Tp-Te/QT比值 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脑梗死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武国君 张艳晖 +2 位作者 王晋朝 孔令军 张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4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相关性,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60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无症状心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相关性,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60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并观察其脑梗死部位与其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这600例患者中,有400例患者合并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其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比率为66.7%。这些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部位与其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几率较高。但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与其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相关性。因此,临床医生应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便及时对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合并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光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伴SMI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伴SMI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FD、NIHSS评分、Q-T离散度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23%,略高于对照组的2.8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ACI伴SMI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Q-T离散度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无症状心肌缺血 神经功能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外症状首发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分析
8
作者 钱小菁 张鹏飞 高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表现,分析以心外症状首发的老年AMI患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老年AMI 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年龄61~75岁。4例因有支气管炎病史,出现咳...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表现,分析以心外症状首发的老年AMI患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老年AMI 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年龄61~75岁。4例因有支气管炎病史,出现咳嗽、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发热,肺纹理增多、增粗,初步诊断为肺炎;8例于饱食高脂肪食物后和饮酒后发病各3例,急性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伴发热4例,头晕、乏力和剑突下压痛各3例,腹部B超检查示胆囊壁增厚、毛糙2例,初步诊断为急性肠炎6例、急性胆囊炎2例。误诊时间6~27 h。12例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无明显缓解;后经查体及实验室、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最终诊断为AMI;皆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住院10~14 d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6个月,预后良好。结论老年AMI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早期表现多不典型,以心外症状首发者,若心电图正常或早期未行心电图或心肌酶检查,极易误诊。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及时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认真鉴别诊断,全面分析病情,可减少或避免不典型老年AMI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老年人 心外症状 误诊 肺炎 肠炎 胆囊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旭辉 李伟明 +2 位作者 冯六六 刘新兵 安丽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8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8例初发NSTEMI入院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前无MIP88例(无MIP组),存在MIP120例(MIP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近期预后...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8例初发NSTEMI入院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前无MIP88例(无MIP组),存在MIP120例(MIP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与无MIP组比较,MIP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低(P〈0.01)。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7.5%,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为3.3%、心力衰竭16.7%、再发心肌梗死2.5%、30d心血管死亡10.8%;无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0.9%,其中VT/VF为11.3%、心力衰竭33.0%、再发心肌梗死4.5%、30d心血管死亡13.6%;与无MIP组比较,MIP组VT/VF、心力衰竭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IP是VT/VF(OR0.27,95%CI0.08—0.89,P=0.031)、心力衰竭(OR0.41,95%CI0.21-0.78,P=0.007)和总体心血管不良事件(OR0.55,95%CI0.31-0.98,P=0.043)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MIP可改善初发NSTEMI入院患者的近期预后,包括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VT/VF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 心肌缺血预适应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莉 王喜益 +2 位作者 陈菡芬 卜军 杨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29例AMI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其中18例来源于心脏康复中心、11例来源于随访门诊。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患者的运动体验(康复获益感、风险感知),患者的心理状态(悲观、恐惧、积极心态)和社会支持(家庭依恋及支持、专业指导及支持、同伴交流及支持、物理资源及支持)。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AMI行PCI治疗患者的运动体验、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以提高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脏运动康复 依从动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心经心包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J点、T波振幅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纺 吴生兵 +2 位作者 曹健 吴杰 周美启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心包经和心经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心包经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肺经组选取"太渊(LU9)—列缺(LU7)&...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心包经和心经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心包经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肺经组选取"太渊(LU9)—列缺(LU7)"段,心包经组选取"大陵(PC7)—内关(PC6)"段,心经组选取"神门(HT7)—通里(HT5)"段。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心电图J点、T波振幅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①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即刻,结扎72 h J点振幅、ΔJ,结扎72 h T波值、ΔT值均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组、肺经组比较,心经组与心包经组结扎72 h J点值、ΔJ值、T波值、ΔT值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②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梗死面积、梗死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肺经组比较,心经组与心包经组左心室梗死面积、梗死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心经、心包经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J点、T波的异常变化,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改善急性心肌缺血;两者在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电图 心肌面积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晓雷 王荣英 +2 位作者 田英平 牛丽伟 王艳芬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2期1018-1020,10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STEMI患者10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56例);3级缺血组(49例)。所有患者于梗死后2周行99m锝-甲...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STEMI患者10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56例);3级缺血组(49例)。所有患者于梗死后2周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99m锝-红细胞(99mTc-RB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住院期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时心电图,3级缺血组ST段抬高的幅度(∑ST)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0.75±0.56)mV vs(0.50±0.32)mV,肌酸激酶同工酶(338±112)U/L vs(178±92)U/L和肌钙蛋白峰值(21.4±11.0)μg/L vs(9.2±5.4)μg/L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大于2级缺血组(18.82±8.76)%vs(14.75±6.24)%(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2级缺血组(P<0.05);在住院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室壁瘤发生率方面,3级缺血组均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而再梗死发生率,3级缺血与2级缺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心电图呈3级缺血的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和预后差,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肌缺血 心室功能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梁春梅 杜新平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病变1支组11例、2支组29例及3支组58例。检测各组血浆BNP、...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病变1支组11例、2支组29例及3支组58例。检测各组血浆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心肌缺血程度以Gensini积分进行评估,并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1支组、2支组及3支组的血浆BNP、CTnI水平及Gensini积分两两比较P均<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BNP、CTnI水平及Gensini积分呈逐渐增高趋势。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973,P<0.05),且与各组CTnI峰值呈正相关(r=0.657,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非ST段抬高型 B型脑利钠肽 冠脉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齐艳红 宋璐秦 张曼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0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点,共用20d。丹参组予丹参注射液12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点,共用20d。丹参组予丹参注射液12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点,共用20d。结果:丹红组明显改善心肌供血者8例,显著改善心肌供血者7例,略改善心肌供血者3例,总有效率为90%;丹参组无明显改善心肌供血者,显著改善心肌供血者7例,略改善心肌供血者7例,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丹红组总有效率为90%,丹参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供血的疗效优于单用丹参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 丹参 心肌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冰冰 陆鋆 苏海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7期528-530,共3页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5 2例无并发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前 4 8h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 (A)组和无心肌缺血预适应 (B)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左室射...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5 2例无并发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前 4 8h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 (A)组和无心肌缺血预适应 (B)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输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及二尖瓣口E峰、A峰、E/A、E峰流速积分 (VTIE)、A峰流速积分 (VTIA)、VTIE/VTIA,并与对照 (C)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A、B二组的LVEF、SV下降 ,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 ,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O下降不明显。②A、B二组E峰及VTIE 下降 ,E/A、VTIE/VTIA 减低 ,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A峰及VTIA 增大 ,B组升高更明显 ,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 ,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较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减低程度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心肌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与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俊彪 黄国涛 张永春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3-35,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8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1例、2支病变组37例和3支病变组31例。比较3组血清脑钠肽、血清心肌肌钙蛋...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8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1例、2支病变组37例和3支病变组31例。比较3组血清脑钠肽、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及狭窄程度量表评分,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支病变组血清血清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及狭窄程度量表评分显著高于2支病变组和1支病变组(P<0.01),2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变血管支数与血清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及狭窄程度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狭窄程度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心肌缺血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 脑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I 心肌缺血 狭窄程度量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楚强 邹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508-50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梗死前有心绞痛组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部分病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梗死前有心绞痛组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部分病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两组再通率分别为74%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冠脉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心肌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预后综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天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80-81,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研究,分析其脑梗死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概率,以及研究不同梗死灶位置与心肌缺血伴发率的关系。结果 154例中有95例...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研究,分析其脑梗死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概率,以及研究不同梗死灶位置与心肌缺血伴发率的关系。结果 154例中有95例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率为61.69%。脑干心肌缺血伴发率为70.83%,皮层为63.41%,基底节区为59.62%,丘脑为54.29%,小脑为0,以上概率顺次下降,且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5)。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脑梗死者中69例心电图随治疗改善,占72.63%。单纯脑梗死患者均好转出院,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例群有2例在心电图显著改善后脑梗死忽然恶化,最终死于脑疝。另有3例亦是在脑梗死及心肌缺血改善后不幸发生肺部感染,最终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脑梗死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风险大,且此类患者比单纯脑梗死预后险恶,故应积极予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ST-T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
19
作者 魏巧玲 董晓光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据统计,2020年我国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高达百万余人[1]。PCI已成为国内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手段,尽管PCI后再灌注有挽救梗死心肌的潜力,但再灌注可能会导致心肌再次损伤,这种现象被称为“再灌注损伤”,目前仍无法有... 据统计,2020年我国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高达百万余人[1]。PCI已成为国内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手段,尽管PCI后再灌注有挽救梗死心肌的潜力,但再灌注可能会导致心肌再次损伤,这种现象被称为“再灌注损伤”,目前仍无法有效预防[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再灌注 心肌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家杰 《内科》 2013年第5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根据患者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前48 h内是否出现过心绞痛症状,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观察组(64例)及无心肌缺...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根据患者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前48 h内是否出现过心绞痛症状,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观察组(64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比较,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小,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初发急心肌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