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杰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为HFpEF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对近年放射性核素显像在HFpEF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该技术在HFpEF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放射性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交感神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戟 姚薇萱 常国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49-551,共3页
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及29例正常对照者做了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血池显像,结果表明,HCM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左心室心肌肥厚,以室间隔部位不对称性肥厚最为典型;部份病人尚见有局部心肌灌注缺损,提示有心肌供... 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及29例正常对照者做了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血池显像,结果表明,HCM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左心室心肌肥厚,以室间隔部位不对称性肥厚最为典型;部份病人尚见有局部心肌灌注缺损,提示有心肌供血不足。心血池显像可见HCM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轻微增高,但舒张功能明显减低,以1/3充盈分数(1/3FF)及峰充盈时(TPFR)最为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厚型心肌 放射性 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3
作者 田月琴 刘秀杰 +3 位作者 史蓉芳 周宝贵 郭风 魏红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7-278,共2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示异常 ,12例有节段性缺损 ,6例未见缺损但可见心肌节段性稀疏。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梗塞的定位与心电图 Q波比较 ,显示病变部位更明确。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损伤部位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对检出急性心肌梗塞后残存缺血心肌的评估
4
作者 严卫 程瑛 +2 位作者 浦寿月 童步高 陈可靖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4期251-253,共3页
27例无并发症的首次心肌梗塞患者,于心梗后20天至3月时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及^(99m)Tc-MIBI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50%、100%; 89.42%、94.74%、77.78%、96.30%.提示^(99m)Tc-MIBI运动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估急性... 27例无并发症的首次心肌梗塞患者,于心梗后20天至3月时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及^(99m)Tc-MIBI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50%、100%; 89.42%、94.74%、77.78%、96.30%.提示^(99m)Tc-MIBI运动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估急性心梗后梗塞区有无存活心肌的有效手段,对检出心梗后残存缺血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肌灌注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3
5
作者 兰晓莉 宋祥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为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了个体化方案,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在开发新靶点、研发新型放射性药物、辐射剂量学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带来挑战。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为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了个体化方案,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在开发新靶点、研发新型放射性药物、辐射剂量学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带来挑战。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肌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牧川 李娜 李亚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8-660,共3页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可分为4型,即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RCM)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D/C)。其中HCM与DC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HCM的发病率大约为1/50...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可分为4型,即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RCM)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D/C)。其中HCM与DC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HCM的发病率大约为1/500^[1-2],而DCM的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3]。目前HCM与DCM的发病病因及致病机理尚不确切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心肌损伤机制及影像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晓欢 熊子衿 +2 位作者 徐婷 颜梅 许华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8,共6页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心脏亦会同步遭受辐射,导致放射性心脏病,包括心包炎、心肌病、冠心病、心肌损伤、瓣膜性心脏病及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等,其中心肌损伤较为严重,可能导致心衰等心血管不良结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预后...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心脏亦会同步遭受辐射,导致放射性心脏病,包括心包炎、心肌病、冠心病、心肌损伤、瓣膜性心脏病及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等,其中心肌损伤较为严重,可能导致心衰等心血管不良结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预后。本文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机制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进行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肌损伤 病理机制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祥铭 吕小迎 兰晓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利用放射性药物紧密结合分子影像与靶向核素治疗的优势,核医学逐步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疾病,有力促进了诊疗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蕾 秦迁 方卫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 122例心肌梗死心功能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检测 122例陈旧左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并根据患者有无左心室腔增大分为左心室重构组 (64例 )及非左心室重构组 (58例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 目的:探讨 122例心肌梗死心功能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检测 122例陈旧左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并根据患者有无左心室腔增大分为左心室重构组 (64例 )及非左心室重构组 (58例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0例 )。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其中发生左心室重构者较非左心室重构者左心收缩与舒张功能进一步明显降低。结论:左心室重构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心肌梗塞 左心功能 左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福锴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6-1322,1341,共8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优化诊断准确性、自动化处理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心肌灌注显像的数据采集处理、衰减校正、图像后处理、诊断报告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核心脏病学的工作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学 放射性 心肌灌注显像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田青 朱好辉 +2 位作者 袁建军 李惠 鲍俊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8-100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与放射性核素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方法收集46例临床怀疑为梅克尔憩室的患儿,分析其超声、核素显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并比较超声、核素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结果 46例患儿中,38例术中证实为梅克尔憩室... 目的对比超声与放射性核素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方法收集46例临床怀疑为梅克尔憩室的患儿,分析其超声、核素显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并比较超声、核素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结果 46例患儿中,38例术中证实为梅克尔憩室;其中超声诊断33例,假阴性5例,未出现假阳性;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24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18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9.13%(41/46)、敏感度86.84%(33/38)、特异度100%(8/8);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准确率52.17%(24/46)、敏感度52.63%(20/38)、特异度50.00%(4/8)。超声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敏感度与核素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梅克尔憩室具有无创、无辐射、价格易接受及敏感度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梅克尔憩室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移植供体肾小球滤过率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旭初 王荣福 +1 位作者 张春丽 左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166,共5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潜在肾移植供体(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准确性。方法 对45名受检者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和双血浆法测定肾脏GFR,以双血浆法为标准比较二者测定结果。结果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得的GFR(gGFR...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潜在肾移植供体(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准确性。方法 对45名受检者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和双血浆法测定肾脏GFR,以双血浆法为标准比较二者测定结果。结果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得的GFR(gGFR)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tGFR)高度相关(r=0.88,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GFR=0.66tGFR+21.78,gGFR落在tGFR±15%、tGFR±30%和tGFR±50%范围内的受检者百分比分别为60.78%,89.56%和100%,gGFR与tGFR的偏差中位数为-1.23ml/1.73(m2.min),绝对偏差中位数分别为10.78ml/1.73(m2.min)。结论 在肾移植供体的筛选过程中,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可以提供准确的总肾及分肾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肾移植 放射性 肾动态显像 双血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2 位作者 朱伟民 熊建义 阮建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骨 骨缺损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甲状腺炎放射性核素显像图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邹德环 莫耀溥 +2 位作者 廖国荣 佘立群 朱旭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8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炎 亚急性 放射性 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海蛟 邵振华 +1 位作者 张立 张永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6 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并同时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前...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6 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并同时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骨转移灶的状态根据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①减少或消失;②保持稳定状态;③出现或增多,常伴有相应的血清PSA变化。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直观地监测骨转移灶的变化,可协同血清PSA共同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放射性 显像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仰珍 吴德华 吴湖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行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行。结果58例鼻咽癌Ⅲ、Ⅳ... 目的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行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行。结果58例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中有13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4%。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骨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本组病例中,患者有疼痛主诉者骨显像的阳性率高;N分期晚者其阳性率也高。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及N分期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显像 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玉江 杨利民 杨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现的病变椎体再进行CT以及磁共振检查,最终确定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标准组,将两者数据进行Kappa检验。结果:骨扫描组确定的新鲜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为56节,标准组中,X线定位58节椎体,CT定位54节椎体,MRI定位52节椎体,经过综合评估后,确认责任椎体为52节,两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6)。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结果与综合查体定位、X线、CT以及磁共振共同诊断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患者,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广宙 刘志翔 +2 位作者 张磊 李现军 谢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和对照组均做了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 ,并测定了骶髂关节 /骶骨 (SI/S)的计数比值。结果 早期AS患者的SI/S比值 (1.5 3± 0 .11)与对照组 (1.2 1±0 ...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和对照组均做了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 ,并测定了骶髂关节 /骶骨 (SI/S)的计数比值。结果 早期AS患者的SI/S比值 (1.5 3± 0 .11)与对照组 (1.2 1±0 .10 )、中期 (1.2 8± 0 .2 9)和晚期 (1.19± 0 .3 9)AS患者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中期和晚期AS患者的SI/S比值之间 ,以及中、晚期AS患者的SI/S比值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差异 (P >0 .0 5 )。 6例X线平片无异常的AS患者全身骨显像则发现腰椎及外周关节放射性异常浓聚 ;AS患者全身骨显像共发现椎骨异常浓聚灶 2 43个 ,而断层显像则检出 3 0 9个异常浓聚灶。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SI/S比值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对中、晚期AS的诊断意义不大 ;骨显像发现AS骨关节部位的早期病变比X线平片更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放射性显像 MD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分析肺栓塞病因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蒨 王金城 +5 位作者 柏江 米宏志 杨浩 朱明 丁健 陆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肺内栓子来源以及下肢静脉病变及其他诱因与 PE发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93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应用^(9m)TcMAA和^(99m)Tc-GP,进行肺灌注.通气显像...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肺内栓子来源以及下肢静脉病变及其他诱因与 PE发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93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应用^(9m)TcMAA和^(99m)Tc-GP,进行肺灌注.通气显像及^(99m)Tc-MAA下肢静脉显像。结果:肺灌注.通气显像显示86例患者为多发性肺栓塞,7例患者肺灌注-通气显像正常; PE组中,61例有下肢深静脉病变,占 70.9%,其中由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引起的 PE者 46例,占 PE合并下肢静脉病变者的 75.4%。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及下肢静脉显像的联合应用可明确PE及其病因诱因的诊断,从而减少临床PE的误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三时相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瑞玲 彭京京 +1 位作者 冯瑾 杨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5-2006,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