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拉鲁肽通过PI3K/Akt和MAPK/ERK通路促进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颖 胡舜英 +4 位作者 尹彤 田峰 王珊 张颖倩 陈韵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原代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双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CD31和Ⅷ因子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原代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双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CD31和Ⅷ因子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采用不同浓度利拉鲁肽(0~1000 nmol/L)干预1代细胞,MTT绘制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检测利拉鲁肽对PI3K/Akt和MAPK/ERK通路的激活作用,Brd U荧光标记法和划痕实验观察药物作用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使用相应的通路阻断剂LY294002和PD98059来进一步证实。结果体外分离原代CMECs,CD31及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示双阳性率大于95%,MTT示细胞于种植48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利拉鲁肽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CMECs的体外增殖,100 nmol/L为其最适生长浓度(P〈0.05)。予以100 nmol/L利拉鲁肽预干预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显示胞内Akt和ERK磷酸化水平与正常细胞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加入相应通路阻断剂LY294002和PD98059,其磷酸化水平相较于利拉鲁肽组明显降低(P〈0.05)。Brd U和划痕实验均说明利拉鲁肽能促进CM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使用LY294002和PD98059预处理后,增殖迁移能力均显著低于利拉鲁肽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是通过激活胞内PI3K/Akt和MAPK/ERK通路从而促进原代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PI3K/AKT MAPK/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位庚 刘红利 +4 位作者 李红蓉 马柳一 尹玉洁 姚兵 贾振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方法:采用植块法原代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CD31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辨别、鉴...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方法:采用植块法原代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CD31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辨别、鉴定。用同型半胱氨酸(Hcy)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通心络低浓度组、通心络中浓度组、通心络高浓度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组细胞存活率降低[(74.61±2.88)%vs(100.00±2.07)%],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升高[(4.10±0.18)nmol/ml vs(1.92±0.10)nmol/ml],SOD活性降低[(7.55±0.71)U/ml vs(20.77±0.68)U/ml],细胞内ROS水平升高[(38.17±10.28)%vs(19.83±2.97)%],ET-1 m RNA表达上调,e NOS蛋白表达下调;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相比,通心络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指标变化。结论:通心络能够改善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损伤,并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辛毅 许秀芳 +3 位作者 黄益民 张颖 李温斌 李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对培养皿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对培养皿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扩增。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和MTT法分别测定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成活率、不同代生长及增殖特征;以DiI-ac-LDL和FITC-UEA-1荧光双标,结合CD31、vWF和CD34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2 d后,细胞呈散在的、小簇状聚集性生长,4~5 d迅速生长呈单层排列,细胞为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7~8 d后呈铺路石样即可传代;传代细胞经台盼蓝法检测成活率均为95%以上;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第1、3代细胞在第2~4 d吸光度变化较明显(P<0.05);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吸光度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DiI-ac-LDL和FITC-UEA-1荧光双标阳性率为(89.2±3.5)%,相关特异性抗原CD31、vWF和CD34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56.7±3.7)%、(78.5±2.6)%和(67.8±4.2)%;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显示,6~12 h后出现明显的管腔结构。结论:以多聚赖氨酸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并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少志 袁中文 +2 位作者 梅峥嵘 陈磊 许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以及对Janus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氯沙坦对糖尿病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组、AGEs加...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以及对Janus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氯沙坦对糖尿病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组、AGEs加氯沙坦治疗组以及氯沙坦治疗组,进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氯沙坦的干预。采用MTT法和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和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对JAK2/STAT3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GEs组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明显减弱、凋亡率上升,在JAK2/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和相关炎症因子IL-6、TNF-β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AGEs加氯沙坦治疗组与AGEs组相比,细胞活力有所提升,凋亡率下降,JAK2/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和相关炎症因子IL-6、TNF-β的表达也有所下降(P<0.05)。氯沙坦治疗组的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和炎性介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以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进行有效抑制,从而缓解其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JAK2/STAT3信号通路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fgl2基因沉默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Ang-1、Ang-2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振中 王亮 +5 位作者 吴友平 殷然 王梦洪 郑泽琪 彭景添 魏云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纤维介素2(fgl2)基因沉默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V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并包装人fgl2RNA干扰慢病毒fgl2-RNAi-LV。将细胞分为单纯MMVECs组(对照组)、GFP空载体慢病毒转染... 目的:观察纤维介素2(fgl2)基因沉默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V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并包装人fgl2RNA干扰慢病毒fgl2-RNAi-LV。将细胞分为单纯MMVECs组(对照组)、GFP空载体慢病毒转染组(GFP组)和fgl2-RNAi-LV转染组。稳定转染4d后,应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fgl2、Ang-1和Ang-2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及GFP组比较,fgl2-RNAi-LV转染组fgl2mRNA表达明显下调(F=180.301,P<0.001),Ang-1、Ang-2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F=59.450和54.572,P<0.001),MMVECs的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增强(F=5.341和6.122,P<0.05);对照组与GF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l2基因沉默促进MMVECs的增殖、迁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Ang-1、Ang-2mRNA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介素2 短发夹RNA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天门冬氨酸血管紧张素Ⅰ减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6
作者 党晶艺 左惠荣 +4 位作者 蒋娜 王东娟 张荣庆 司瑞 郭文怡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去天门冬氨酸血管紧张素Ⅰ(DAA-Ⅰ)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模拟缺血/再灌注+DAA-Ⅰ(2.... 目的探讨去天门冬氨酸血管紧张素Ⅰ(DAA-Ⅰ)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模拟缺血/再灌注+DAA-Ⅰ(2.5、3.75、5.0μmol/L)组。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RP78/Bip、CHOP/GADD153、pro-caspase-12、cleaved-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SI/R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上升(24.85%±0.67%比3.55%±0.11%,P<0.01)。与SI/R组相比,SI/R+DAA-Ⅰ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迁移率上升(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凋亡率明显下降(15.18%±0.40%比24.85%±0.67%,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较,SI/R组和SI/R+DAA-Ⅰ组的GRP78、CHOP/GADD153、cleaved-caspase-12表达明显上升(均为P<0.01)。与SI/R组相比,SI/R+DAA-Ⅰ组的GRP78、CHOP/GADD153、cleaved-caspase-12表达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 DAA-Ⅰ可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CMECs凋亡,促进CMECs存活,改善细胞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ERS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天门冬氨酸血管紧张素Ⅰ 内质网应激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琛 司瑞 +4 位作者 张明明 余文军 郝启萌 张荣庆 王海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SI/R+rh EPO组)、SI/R+HBSP组;HBSP分别选择2.5 ng/ml、25 ng/ml、50 ng/ml、100 ng/ml四个浓度,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CMECs增殖能力以确定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而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进一步验证其保护作用。研究保护机制的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I/R组、SI/R+HBSP(HBSP最适浓度为25 ng/ml)组、SI/R+HBS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SI/R+HBSP+雷帕霉素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等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R组比,SI/R+rh EPO组和SI/R+HBSP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上升(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迁移能力增强。用抑制剂LY294002及雷帕霉素处理后,与SI/R组相比,SI/R+HBSP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SI/R+HBSP组相比,SI/R+HBSP+LY294002组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I/R+HBSP+雷帕霉素组m TOR磷酸化水平及p70S6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HBSP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CMECs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mT 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小雄 司瑞 +3 位作者 邵虹 林晨 王春茹 郭文怡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SI/R)组、SI/R+红景天苷组(1.0、2.5、5.0、10.0μmol/L)组。待...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SI/R)组、SI/R+红景天苷组(1.0、2.5、5.0、10.0μmol/L)组。待红景天苷最适浓度确认为5μmol/L后,增加SI/R+红景天苷+LY[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水平,以及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SI/R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0.410±0.011比0.200±0.014,P=0.041),凋亡率显著上升(4.15%±0.12%比26.05%±0.97%,P=0.018),而与SI/R组相比,SI/R+红景天苷组(1.0、2.5、5.0、10.0μmol/L)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迁移率,而凋亡率则明显下降(均为P<0.05),LY294002组凋亡指数与SI/R+红景天苷组相比显著提高(22.03%±0.98%比16.28%±1.40%,P=0.029)。与SI/R组相比较,红景天苷可显著上调Akt的磷酸化,以及上调抗凋亡蛋白生存素和Bcl-2的表达(均为P<0.05),而此作用可被LY294002显著抑制(均为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CMECs凋亡,促进细胞存活,改善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以及上调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和Bcl-2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红景天苷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低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新生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梅峰 崔永生 +3 位作者 何文凯 李明琰 应虹柳 曾国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目的:探讨高糖、低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新生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大鼠CM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G组)、高糖组(HG组)、低氧组(HNG组)和高糖+低氧联合组(HHG组).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CMEC的HIF-1α、VEGF的m... 目的:探讨高糖、低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新生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大鼠CM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G组)、高糖组(HG组)、低氧组(HNG组)和高糖+低氧联合组(HHG组).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CMEC的HIF-1α、VEGF的mRNA表达水平; CCK-8法检测各组CMEC的体外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各组CMEC的迁移能力;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评价各组CMEC的成管能力.结果:(1) 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NG组与HG组之间、HNG组与HH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HNG组明显高于NG组(P <0. 05),HH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表明低氧可促进CMEC的HIF-1αmRNA表达. VEGF的mRNA表达水平:NG组与HG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HNG组明显高于NG组(P <0. 05),HH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表明高糖可抑制CMEC的VEGF mRNA表达,而低氧可促进其表达.(2)细胞的增殖能力:N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NG组明显高于HNG组(P <0. 05),H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表明高糖、低氧均可抑制CMEC增殖.(3)细胞的迁移能力:N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NG组明显高于HNG组(P <0. 05),H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表明高糖、低氧均可抑制CMEC迁移.(4)细胞的成管能力:N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NG组明显高于HNG组(P <0. 05),H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表明高糖、低氧均可抑制CMEC小管形成能力.结论:高糖对CMEC的HIF-1αmRNA表达的影响不明显,但可明显抑制CMEC的VEGF mRNA表达;低氧可促进CMEC的HIF-1α和VEGF mRNA表达;高糖和低氧均可降低CME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两者联合时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高葡萄糖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333531对高糖所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上调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尹志勇 魏丽萍 +3 位作者 郝媛媛 张荣庆 李聪叶 王海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观察LY333531对高糖所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上调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分离培养并鉴定后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mmol/L),高糖(葡萄糖浓度25mmol/L)+LY333531(10μmol/L)组,高糖... 目的:观察LY333531对高糖所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上调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分离培养并鉴定后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mmol/L),高糖(葡萄糖浓度25mmol/L)+LY333531(10μmol/L)组,高糖(葡萄糖浓度25mmol/L)+生理盐水组,通过离体血管通透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单层细胞通透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β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单层细胞通透性明显上调(400.0±20.00vs223.3±25.17;P<0.01),凋亡率升高(55.00%±5.000%vs2.333%±1.155%;P<0.01),PKCβⅡ的表达增加(0.4767±0.07506vs0.1733±0.02082;P<0.01);LY333531可明显降低PKCβⅡ的表达(0.2800±0.070vs0.4767±0.07506;P<0.01)并拮抗上述病理性通透功能上调(360±17.32vs400.0±20.00;P<0.05)和凋亡率升高(25.00%±5.000%vs55.00%±5.000%;P<0.01),而生理盐水对细胞通透性、凋亡率和PKCβⅡ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高糖损害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功能,LY333531可拮抗此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333531 蛋白激酶C-βⅡ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朝富 王艳 +4 位作者 赵然尊 龙仙萍 张巍 陈攀科 石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13-2321,共9页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VECs)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联合差速贴壁法培养大...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VECs)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联合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CMVECs,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常氧及缺氧预处理的BMSCs exosomes,免疫荧光检测CMVECs内化exosomes情况。实验分为4组(n=3):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②去除exosomes后的BMSCs条件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Free-Exos),③常氧外泌体组(Nor-Exos),④缺氧外泌体组(Hypoxia-Exos,外泌体浓度为400μg/μL,与CMVECs共培养24 h)。采用Edu法及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qRT-PCR检测exosomes和CMVECs各组中miR-214表达变化。抑制exosomes中miR-214后,qRT-PCR检测exosomes及CMVECs中miR-214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经透射电镜及免疫印迹法验证提取的囊泡状物质为外泌体,并通过免疫荧光分析发现DiI标记的exosomes可被CMVECs内化;Edu及细胞周期结果显示,Hypoxia-Exos组较Nor-Exos组具有更强的促CMVECs增殖能力(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Nor-Exos组比较,Hypoxic-Exos组中miR-214表达显著升高(P<0.05)。下调Hypoxia-Exos中的miR-214表达后,Edu及细胞周期结果显示Hypoxia-Exos组的促进细胞增殖能力被部分阻断(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exosomes可能通过传递miR-214促进CMVECs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预处理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荧光分析 细胞周期 免疫印迹法 条件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蔡树鸿 范智文 +4 位作者 秦晓平 陈运文 张金虎 周秋明 曾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药物,具有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压等作用。观察比索洛尔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分离并培养左心室心肌微血管内... 目的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药物,具有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压等作用。观察比索洛尔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分离并培养左心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按实验方案,将CMECs分组:正常组(CMECs予正常培养)、溶剂对照组(CMECs予比索洛尔培养24 h,终浓度为2μmol/L)、缺氧复氧组(CMECs进行缺氧4 h,然后复氧2h)、比索洛尔组(CMECs予比索洛尔培养24 h后,终浓度为2μmol/L,进行缺氧4h,复氧2h处理)。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水平、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及蛋白Cleaved caspase-3、Nox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复氧组CMECs凋亡数增加[(4.76±1.15)%vs(20.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比索洛尔组CMECs凋亡数[(15.7±2.73)%]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复氧组CMECs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升高、Cleaved caspase-3及Nox2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比索洛尔组CMECs增殖能力升高、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3及Nox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通过降低Nox2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内ROS水平起到保护CMECs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比索洛尔 缺氧复氧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后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兑宏志 李兰荪 +1 位作者 马文帅 王海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1期6508-6512,共5页
为从细胞水平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1∶2传代。采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 为从细胞水平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1∶2传代。采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常氧环境下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②H/R组,改培养液为D-Hank,s液,于37℃、5%CO2、95%N2密闭缺氧鑵内培养2 h后,弃D-Hank,s液,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③PHC预处理组,在细胞缺氧2 h前给予PHC(终浓度为0.1μm.L-1)预处理,④H/R+PHC组,在细胞H/R后,给予PHC(终浓度为0.1μm.L-1)孵育2 h。MTT自动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是:①成功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为微血管内皮细胞。②成功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模型将试验细胞培养液改为D-Hank,s液,置于37℃、5%CO2、92%N2密闭缺氧罐中环缺氧2 h,后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可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I/R模型。③H/R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H/R组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HC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细胞的死亡率和凋亡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PHC预处理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I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同治法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病变AGEs/RAGE轴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许笑雯 储全根 +7 位作者 储俊 蔡正银 轩云 罗宝璐 李帅 陈静 罗世旷 王悦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7-1533,共7页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对高糖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AGEs/RAGE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大鼠心脏中分离出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培养传代备用。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对高糖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AGEs/RAGE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大鼠心脏中分离出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培养传代备用。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大鼠CMECs进行诱导干预,MTT检测方法发现葡萄糖浓度在33 mmol/L且干预48 h为最佳造模条件;予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同上法检测得10%含药血清干预48 h为最佳干预方法。将造模成功的CMECs分成5组:模型组(MC)、化痰组(RP)、化瘀组(DBS)、痰瘀同治组(RPDBS)、ALT-711组,予以10%含药血清和ALT-711细胞干预制剂进行干预;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NC)。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AGEs含量;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活性水平。结果MC组较NC组,细胞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和ROS活性水平均升高(P<0.01)。与MC组比较,各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1)。在降低AGEs含量、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上,RPDBS组较RP组与DBS组显著下降(P<0.01,P<0.05);在降低ROS水平上,RPDBS组与D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RP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痰瘀同治法可能通过抑制AGEs/RAGE轴及氧化应激对高糖损伤的CMECs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防治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且痰瘀同治法优于单独化痰法和单独化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治 AGEs/RAGE轴 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郎伞MHBFC调控eNOS-NO信号通路逆转大鼠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芳杏 何俊慧 +3 位作者 李梅兰 黄仁彬 谢佳秀 黄建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6-1520,共5页
目的观察玉郎伞单体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MHBFC)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VEC)eNOS-NO信号通路,逆转大鼠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将缩窄腹主动脉的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HBFC 6 mg·kg^(-1)组、M... 目的观察玉郎伞单体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MHBFC)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VEC)eNOS-NO信号通路,逆转大鼠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将缩窄腹主动脉的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HBFC 6 mg·kg^(-1)组、MHBFC 12 mg·kg^(-1)组、MHBFC 12 mg·kg^(-1)+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50 mg·kg^(-1)组、L-NAME 50 mg·kg^(-1)组。假手术组只游离腹主动脉,不缩窄。分组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6周。化学消化法分离左心室组织获得MMVEC;Dil-Ac-LDL吞噬实验鉴定MMVEC;qPCR检测MMVEC eNOS、PI3K和Akt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VEC p-eNOS、p-PI3K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 MHBFC预处理组明显上调MMVEC p-eNOS、p-PI3K、p-Akt蛋白表达,以及MMVEC eNOS、PI3K、Akt基因表达;L-NAME组MMVEC p-eNOS蛋白及eNOS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合用MHBFC后明显逆转上述指标的下调。结论 MHBFC可能通过增加MMVEC PI3K、Akt磷酸化及PI3K、Akt基因表达,增加MMVEC eNOS蛋白磷酸化及eNOS基因表达,激活MMVEC eNOS-NO信号通路,从而逆转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 压力超负荷 心室重构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eNOS-NO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