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T1 mapping及ECV技术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凯迪 曹新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08,共5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由心室腔扩张或者扩大而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受损,这种病症属于一种常见的、有明显家族史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磁共振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可被广泛用作无创心...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由心室腔扩张或者扩大而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受损,这种病症属于一种常见的、有明显家族史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磁共振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可被广泛用作无创心肌纤维化诊断的有效手段,但其对弥漫性心肌纤维化诊断的精确程度有所欠缺,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T1 mapping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医学影像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对于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诊断、识别、预后判断等,它可以以极高的精确度检测出T1值以及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对DCM进行全方位评估。本文就T1 mapping及ECV在DCM患者的早期诊断、相关疾病鉴别、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提高DCM的早期检出率,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为患者制订出最佳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有望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心肌弥漫纤维化 T1 mapping 细胞外体积分数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ept法和SAX法测量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初始T_(1)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平 周晖 +4 位作者 唐海雄 李文韬 周漠玲 陈荣 周高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定量心肌初始纵向弛豫时间(T_(1)值),在钆延时强化灶(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肌纤维化信息。但传统的测量T_(1)值的方法由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 目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定量心肌初始纵向弛豫时间(T_(1)值),在钆延时强化灶(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肌纤维化信息。但传统的测量T_(1)值的方法由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需包括短轴全部心肌(the whole short axis,SAX),操作复杂且耗时,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研究拟对比中间层间隔壁(conservatively within the midventricular septum,ConSept)法和SAX法获得的初始T_(1)值诊断心肌弥漫性病变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3.0T心脏磁共振扫描的38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根据NIDCM患者是否存在LGE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将ROI分别放置在ConSept或SAX进行初始T_(1)值测量,比较两种方法区分病变心肌和健康心肌的能力以及两种方法测得的心肌初始T_(1)值的差别。结果:NIDCM组采用ConSept或SAX法测得的初始T_(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LGE阳性组的初始T_(1)值均大于LGE阴性组(均P<0.05)。ConSept法和SAX法测得的中间层T_(1)值与基底层、心尖层T_(1)值无明显差别(均P>0.05),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0.954]。结论:与SAX法相比,ConSept法是一种等效且更简便的测量心肌初始T_(1)值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纵向驰豫时间 心肌弥漫纤维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