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肌钙蛋白I对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魏继红 杨小巍 +3 位作者 柏金秀 姬静璐 孙东明 李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 Tn I)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发病后3 h、24 h及7 d检测血清H-FABP和c Tn I浓度。败血症患儿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害组和...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 Tn I)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发病后3 h、24 h及7 d检测血清H-FABP和c Tn I浓度。败血症患儿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间H-FABP和c Tn I水平,计算HFABP、c Tn I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心肌损害组在3 h、24 h H-FABP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7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在24 h、7 d时c Tn I血清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3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 h时H-FAB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 Tn I,7 d时c Tn I的灵敏度高于H-FABP。结论 :H-FABP与c Tn I可联合用于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动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心肌损害 婴儿 新生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齐洪娜 张建军 +2 位作者 何佳起 王维展 李雅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57-2860,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18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0例;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1 h(发病3 h内)、6 h时,对照组...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18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0例;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1 h(发病3 h内)、6 h时,对照组体检时检测心肌酶、H-FABP及NT-pro 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入院1 h,脓毒症患者H-FABP、NT-pro 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 h时c Tn I、H-FABP、NT-pro 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1 h(P<0.05);死亡组在1 h和6 h时H-FABP、NT-pro 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6 h时死亡组c Tn I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6 h时H-FABP和NT-pro BNP与c Tn I呈正相关(均P<0.05)。6 h时H-FABP对28 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优于NT-pro BNP及APACHEⅡ评分(P<0.05)。结论:H-FABP和NT-pro BNP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脂肪酸结合蛋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洪 江跃全 +2 位作者 綦俊 张奇 尹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160例APE患者临床资料[男92例,女68例,年龄(51±12)岁]。根据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n=58,男33例,女25例,年龄(50±13)岁]、中危组[n=54,男30例,女24例,年龄(54±12)岁]及高危组[n=48,男29例,女19例,年龄(52±10)岁];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n=132)和死亡组(n=28),比较不同组间H-FABP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评价H-FAB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APACHEⅡ评分对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H-FABP和APACHEⅡ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FABP与APACHEⅡ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 0.784~0.927),其血浆H-FABP〉13.3μg/L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9.4%;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 0.812~0.932),其APACHEⅡ评分〉19.2分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0.4%。二者指标串联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7.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 0.825~0.948),其明显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结论 H-FABP联合APACHEⅡ评分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其可为临床APE患者个体化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急性肺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黏着斑激酶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程诚 关春普 +2 位作者 黄昌伟 李靖 张士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着斑激酶(FAK)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变化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6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着斑激酶(FAK)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变化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FAK和FAB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FAK和FABP4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FAK和FABP4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患者血清FAK、FABP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FAK和FABP4与CK-MB、cTnI、CK、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AK(OR=2.872,95%CI:2.230~3.698,P=0.000)和FABP4(OR=2.667,95%CI:1.713~4.154,P=0.000)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AK诊断的临界值为25.60μg/L,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50~0.852);血清FABP4诊断的临界值为23.22μg/L,曲线下面积为0.760(95%CI:0.707~0.812);FAK和FABP4联合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39~0.918)。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FAK和FABP4异常高表达,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单独或联合分析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魏庆民 周彬 +3 位作者 王晓纲 樊延明 王爱平 刘翠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峰值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发病2 h内的STEMI患者60例,于患者发病后2、4、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峰值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发病2 h内的STEMI患者60例,于患者发病后2、4、6、8、10、12 h采血,检测H-FABP水平,找出其峰值。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计算GRACE风险评分,对GRACE评分和H-FABP的峰值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H-FABP的达峰时间为4~8 h,平均峰值为(59.4±23.1)μg/L;STEMI患者H-FABP峰值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呈正相关(r=0.701,P<0.05)。结论 STEMI的H-FABP峰值水平与GRACE评分相关,检测H-FABP峰值水平可以为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亚蓉 李彪 郭壮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I患者209例及对照组98例;入院后6h内测定血清H-FABP,按照心功能Killip(Ⅰ-Ⅳ)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I患者209例及对照组98例;入院后6h内测定血清H-FABP,按照心功能Killip(Ⅰ-Ⅳ)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A比值进行分组,对比各组间血清H-FABP的差异;分析血清H-FABP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H-FABP随心功能Killip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随LVEF水平降低,血清H-FABP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LVEDd的增加,血清H-FABP逐渐升高(P<0.05);E/A比值≤1组血清H-FABP水平高于E/A比值>1组(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3,-0.497,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水平随Killip(Ⅰ-Ⅳ)分级增加逐渐升高;血清H-FABP与AMI早期LVEDd呈正相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血清H-FABP水平与AMI早期心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对于AMI早期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肌缺血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明媚 孟祥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17,F00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早期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心脏、心肌梗死及其它怀疑有心肌缺血的心肌细胞内H-FABP和肌红蛋白(Mb)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的缺失,心肌梗死组...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早期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心脏、心肌梗死及其它怀疑有心肌缺血的心肌细胞内H-FABP和肌红蛋白(Mb)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的缺失,心肌梗死组均出现明显的缺失,9例可疑心肌缺血病例中有3例出现H-FABP明显的缺失,3例出现可疑缺失,有4例出现Mb明显的缺失,2例出现可疑缺失,说明H-FABP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论H-FABP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免疫组织化学 IHC 肌红蛋白 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诊断试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晓芳 崔建国 +3 位作者 李春坚 杨志健 马文珠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3-1137,1163,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发病6h内入院的胸痛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采用H-FABP快速诊断试纸进行定性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发病6h内入院的胸痛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采用H-FABP快速诊断试纸进行定性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上述4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AMI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入选患者中最终确诊AMI者51例,非心肌梗死者5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非心源性胸痛者(NCCP)20例。参照标准诊断,H-FABP、MYO、CK-MB和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6.27%,68.63%,47.06%和47.06%,H-FABP显著高于后3者(P均<0.05);检测特异性分别为84.90%,84.90%,96.23%和98.11%,H-FABP的特异性较cTnT差(P<0.05),而与MYO、CK-MB无显著差异。对于胸痛发生3h内的患者,H-FABP、MYO、CK-MB和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依次为79.17%,58.33%,37.50%和33.33%;对于胸痛发生3~6h的患者,相应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2.59%,77.78%,55.56%和59.26%;在上述2种时间段HFABP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K-MB和cTnT(P均<0.05)。在胸痛6h内,H-FABP联合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为92.16%,显著高于MYO、CK-MB和cTnT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6.47%,(P<0.05),而2种组合的检测特异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FABP快速定性检测试剂盒使用简便快捷,在AMI早期(发病≤6h)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cTnT联合用于AMI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且保持较高的特异性,优于传统的MYO、CK-MB与cTnT3项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急性心肌梗死(AMI)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齐洪娜 张建军 +2 位作者 何佳起 王维展 李雅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早期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重症医学科收住院的诊断为...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早期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重症医学科收住院的诊断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严重脓毒症组50例、脓毒性休克组48例。根据入院时超声心动图(UC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LVEF≤50%)62例和非心肌损伤组(LVEF>50%)36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于入院1、6、24 h,对照组于体检时,取肘静脉血3 ml,检测H-FABP、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入院1 h,脓毒性休克组H-FABP、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入院6 h,脓毒性休克组H-FABP、NT-proBNP、cTnI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脓毒性休克组NT-proBNP、cTnI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H-FABP、NT-proBNP、cTnI、CK-MB、CK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组内入院6 h与入院1 h比较,入院24 h与入院6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h心肌损伤组H-FABP、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6 h心肌损伤组H-FABP、NT-proBNP、cTnI、CK-MB、CK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心肌损伤组NT-proBNP、cTnI、CK-MB、CK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H-FABP、NT-proBNP、cTnI、CK-MB、CK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入院6 h与入院1 h比较,入院24 h与入院6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肌损伤组APACHEⅡ评分入院6 h低于入院1 h,入院24 h低于入院6 h(P<0.05)。脓毒症患者H-FABP、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H-FABP:r_(1h)=0.353,P_(1h)<0.001;r_(6h)=0.256,P_(6h)=0.011;NT-proBNP:r_(1h)=0.254,P_(1h)=0.011;r_(6h)=0.263,P_(6h)=0.009)。结论 H-FABP和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心肌损伤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郑玉强 齐娜 +1 位作者 王晶 崔朝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33-3936,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ECOPD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120例AECOP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级别分为4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ECOPD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120例AECOP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级别分为4组,每组30例。另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清晨空腹血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H-FABP及cTnI水平,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H-FABP、cTnI、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增加,H-FABP、c TnI、APACHEⅡ评分也越来越高,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浆H-FA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3,P <0.05),血浆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6,P <0.05)。结论 H-FABP和cTnI是判断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良好标记物,联合APACHEⅡ评分对判断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多糖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异 王慷慨 +1 位作者 蒋永芳 陈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3,共7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方式改变H-FAB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方式改变H-FAB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定量PCR检测原代培养中H-FABP的表达。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以及细胞存活率来反映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结果:LPS处理24 h能增加H-FABP表达。Si RNA降低H-FABP后,显著促进LPS引起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释放以及TNF-α和IL-1β释放。相反,H-FABP过表达能显著抑制LPS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结论:H-FABP对LPS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多糖 心肌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继红 柏金秀 +4 位作者 杨小巍 王博玉 张磊 于荣林 赵秀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11-3713,共3页
目的:研究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PBB)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73例具有心肌损害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发病后3、6、12、24 h检测血清GPBB和H-FABP浓度,并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 目的:研究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PBB)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73例具有心肌损害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发病后3、6、12、24 h检测血清GPBB和H-FABP浓度,并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GPBB和H-FABP水平。比较GPBB、H-FABP联合及单独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各高危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心肌损害组于发病后4个时间点GPBB、H-FABP水平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GPBB和H-FABP联合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的灵敏度(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PBB、H-FABP水平与血糖值呈负相关,与窒息、败血症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GPBB及H-FABP在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害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缺血心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红艳 赵晓云 +2 位作者 杨法中 张萍 李小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心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揭示H-FABP在心肌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5个实验组(A1、A2、A3、A4和A5分别为心肌缺血1、2、4、6和12h);应用HE染色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心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揭示H-FABP在心肌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5个实验组(A1、A2、A3、A4和A5分别为心肌缺血1、2、4、6和12h);应用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心肌缺血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用RT-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H-FABP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2、A3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有部分形成了"收缩带";A4和A5组心肌细胞边界不清,局灶性凝集坏死,A5组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A2、A3、A4、A5组与Sham组比较心肌H-FABP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5),尤其A3、A4组降低分别约29%、30%(P<0.01)。WesternBlot检测示A2、A3、A4、A5组与Sham组比较心肌H-FABP蛋白表达均下降,尤其A4组降低约41%(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H-FABP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可能参与心肌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局部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脂肪酸结合蛋白 能量代谢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阮丽波 陈军 师红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03-260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 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 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阳性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危险APE组H-FABP阳性率不同,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需用生强心药物维持、低血压、溶栓治疗及住院死亡率)的比例不同(P<0.01);(2)H-FABP阳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HFABP阳性与不良事件明显相关。结论:H-FABP对急性肺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不良事件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他心肌标志物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顾坚 陈荣光 王大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7-388,398,共3页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进行比较,为VMC的诊断提供更好的指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0例VMC患儿,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上述三...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进行比较,为VMC的诊断提供更好的指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0例VMC患儿,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上述三项指标的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儿的CK-MB在VMC起病后8~12h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cTnI在VMC起病后4~6h开始升高,12~24h达到高峰;H-FABP在VMC起病后2~4h即升高,8~12h达到峰值。三项指标高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K-MB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欠佳,cTnI优于CK-MB,但不及H-FABP,H-FABP可作为VMC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异常表达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军 宣鸿燕 李伟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的异常表达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目的 研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的异常表达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38例和非心室重构组162例。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H-FABP、SIRT1表达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FABP、SIRT1表达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FABP、SIRT1诊断心室重构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室重构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室重构组,SIRT1水平显著低于非心室重构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569,P=0.001),血清SIRT1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11,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SIRT1水平诊断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95%CI:0.821~0.933)、0.848(95%CI:0.786~0.8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FABP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OR=1.848,95%CI:1.068~3.262,P=0.032),SIRT1是保护因素(OR=0.687,95%CI:0.409~0.935,P=0.015)。结论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H-FABP异常高表达,SIRT1异常低表达,表达水平与心室重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是导致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且对心室重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 心肌缺血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4
17
作者 方顺淼 葛兴利 +1 位作者 李运田 杜大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血浆Lp-PLA2和H-FABP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MACE,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Lp-PLA2、H-FABP水平高于术后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0%vs 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Lp-PLA2和H-FABP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P<0.01),且上述指标均与MACE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Lp-PLA2和H-FABP反映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程度,对老年AM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心肌梗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阮义峰 周钦海 +2 位作者 傅诚章 唐琦峰 钱燕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鄄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CK鄄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H鄄FABP和CK鄄MB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8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Ⅰ组,n=14)... 目的: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鄄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CK鄄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H鄄FABP和CK鄄MB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8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Ⅰ组,n=14),对照组(Ⅱ组,n=14)。分别在中心静脉开放后(T1),体外循环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主动脉开放1h(T4)、2h(T5)、3h(T6)、18h(T7),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鄄FABP和CK鄄MB。结果:两组患者H鄄FABP值在体外循环前即明显升高,主动脉开放即刻升高数十倍,主动脉开放1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3h明显下降(P<0.05),主动脉开放18h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乌司他丁组H鄄FABP值在T3、T4、T5点均低于对照组,在T3点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CK鄄MB升高的时间迟于H鄄FABP,仅在主动脉开放时才有明显变化,出现峰值时间和H鄄FABP相同,但持续时间要长于H鄄FABP。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相比CK鄄MB值在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鄄FABP与CK鄄MB相比具有变化早恢复快的特点,乌司他丁能减缓其变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 乌司他丁 瓣膜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鹏 王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较特异存在于心胍细胞胞质内的小分子蛋白,研究发现 H-FABP 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本文就 H-FABP 的结构功能、检测方法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较特异存在于心胍细胞胞质内的小分子蛋白,研究发现 H-FABP 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本文就 H-FABP 的结构功能、检测方法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燕 李靖 +1 位作者 李莉 关怀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0-832,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VSD)患儿4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6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30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5min、4h、24...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VSD)患儿4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6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30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5min、4h、24h测量血清H-FABP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清H-FABP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各组术后15min、4hH-FABP水平较术前均升高(F时间=55.312,F组间=62.161,P均<0.01),高峰均出现在术后15mi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封堵器释放次数是影响术后血清H-FABP水平的主要因素(β分别为0.666,-0.460,0.589,0.483,P均<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可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血清H-FABP水平升高程度与病理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封堵器释放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封堵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