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亚型对判别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早期开通的意义
1
作者 张书星 吴元姚 +3 位作者 康宝 陆宗良 陈纪林 徐义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清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M-CK)亚型即MM1-CK、MM3-CK对相关冠状动脉早期开通的意义。方法: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溶栓治疗前及给予溶栓剂后30、90、150和2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清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M-CK)亚型即MM1-CK、MM3-CK对相关冠状动脉早期开通的意义。方法: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溶栓治疗前及给予溶栓剂后30、90、150和210分钟分别采血,用等电聚焦法分离血清MM-CK亚型。经光密度计扫描得出各亚型活性百分率,计算血清MM3-CK/MM1-CK值、每小时血清MM3-CK%的变化差值(ΔMM3-CK%)。并于溶栓治疗开始90分钟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开通组在给予溶栓剂后30分钟,血清MM3-CK%即明显上升,至90分钟达均值高峰。此时若以血清ΔMM3-CK%≥10.0%作为判别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的临界值,其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只需在给予溶栓剂后30、90分钟取两次血测定血清MM-CK亚型,计算血清ΔMM3-CK%≥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 AMI 溶栓疗法 MM-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肌酸激酶MM同工酶亚型和丙酮酸激酸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峰 焦克荣 +3 位作者 曾定尹 傅勇 刘兆 潘忠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结果:AMI发病5h内首次血清CK-MM3%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MM3/MM1比值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同时限测定的CK、CK-MB和PK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塞后6h内MM3/MM1诊断阳性半天高19~24h内PK和CK-MB诊断阳性率最高;36~72hCK诊断阳性率最高。血清CK-MM亚型,尤其是MM3/MM1是AMI最早、最敏感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肌酸激酶 同工 丙酮酸激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钠尿肽原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对肺炎患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慎华 贾秀红 +2 位作者 李建厂 李晓梅 张燕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评价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诊断肺炎患儿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检测13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38例肺炎未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和61例健康儿童的血清NT-pro BNP和CK-MB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目的评价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诊断肺炎患儿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检测13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38例肺炎未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和61例健康儿童的血清NT-pro BNP和CK-MB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T-pro BNP和CK-MB对诊断肺炎患儿心力衰竭的价值。结果三组间血清NT-pro BNP和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最高,其次为肺炎未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NT-pro BNP和CK-MB在肺炎患儿中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72,两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7。结论在肺炎患儿中,血清NT-pro BNP和CK-MB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心力衰竭 N末端B钠尿肽原 肌酸激酶同工MB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梁芳芳 孙景辉 韩燕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4例患儿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所有患儿入院次日晨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测定cTnI...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4例患儿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所有患儿入院次日晨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测定cTnI、CK-MB和hs-CRP三个指标。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的cTnI和CK-MB阳性率及hs-CRP的测定值均显著高于非心肌炎组(P<0.01);病毒性心肌炎组cTnI和CK-MB阳性率与疑似心肌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与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hs-CRP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个指标cTnI、CK-MB和hs-CRP诊断VMC的灵敏度依次为cTnI(81.4%)>CK-MB(71.2%)>hs-CRP(62.7%),特异度为hs-CRP(81.8%)>cTnI(50.9%)>CK-MB(4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VMC诊断的特异度(85.5%)分别高于应用cTnI、CK-MB和hs-CRP单一指标。结论联合应用cTnI、CK-MB和hs-CRP进行检测,能更准确诊断VMC,为建立一种联合检测以提高对VMC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肌酸激酶同工 高敏C反应蛋白 病毒性心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谷草转氨酶等临床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汉文 李栋 +1 位作者 李艳 李凝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标志物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 谷草转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蒋海燕 刘利军 +1 位作者 何海英 刘东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研究WMD早期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病例,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化学发...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研究WMD早期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病例,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与NSE,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K-BB。据颅脑超声检查分为WMD组(18例)及无WMD作为对照组(53例)。结果早产儿中WMD发生率为25.35%。WMD组惊厥、呼吸暂停、肌张力改变所占比例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WMD组生后24、72、120 h S100B蛋白含量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WMD组生后24 h NSE含量高于无WMD组(P<0.01),72、120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MD组生后24、72、120 h CK-BB含量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结论 WMD早产儿S100B蛋白、NSE及CK-BB在生后24 h内均升高,S100B蛋白与CK-BB升高持续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肌酸激酶同工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艾艳秋 李宁 +3 位作者 张卫 金峰 李丽伟 耿红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3-80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PHC组1(P1组)和PHC组2(P2组),每组15例。P1和P2组于体外循环前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HC0.04和0.08m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PHC组1(P1组)和PHC组2(P2组),每组15例。P1和P2组于体外循环前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HC0.04和0.08mg/kg,C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即刻、主动脉开放后30min、4h和24h收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结果:主动脉开放后,3组患者各时点cTn-I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I:F时间=43.908,P<0.001;CK-MB:F时间=188.526,P<0.001),但P1组和P2组血浆cTn-I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I:F组间=4.608,P=0.016;CK-MB:F组间=17.402,P<0.001)。结论:PHC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0.04和0.08mg/kgPHC所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心肌肌钙蛋白I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酸激酶同工MB 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后脑利钠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崔丽杰 李占全 +4 位作者 袁龙 张薇薇 赵鸿梅 彭妍钰 丁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及术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48h后帆浆脑利钠肽(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rhBNP的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A...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及术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48h后帆浆脑利钠肽(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rhBNP的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A组)和牛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直接PCI术,A组:PCI术中及术后静脉应用rhBNP,先按1.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min),后按0.01μg·kg^-1·min“静脉滴注,持续48h;B组:PCI术中及术后应用牛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对照。同时观察静脉应用过程中患者有无血压下降、头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两组在PCI术前、术后检测血浆BNP及CK—MB浓度。结果(1)B组血浆BNP浓度高峰在PCI术后24h出现。在PCI术后156h两组血浆BNP浓度[B组(137±24)ng/L,A组(115±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A组术后60h CK—MB较B组明显降低(P〈0.0S)。(3)相关分析显示,BNP与性别(r=0.303,P=0.024)、年龄(r=0.522,P〈0.001)呈正相关,与体质量(r=-0.504,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0.317,P=0.032)呈负相关。(4)A组在应用rhBNP中出现不良反应14例,B绀为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结论AMI患者PCI同术期应用rhBNP安全可行;应用rhBNP可能减轻心肌损伤;血浆BNP浓度女性较男性高,与年龄旱正相关,与体质量、LVEF旱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利钠肽 肌酸激酶 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胸痛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耀东 孙奇 +5 位作者 胡歌杨 徐航 程秀琴 李勍 吕文魁 徐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56-1758,1761,共4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胸痛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关联性。方法收治因急性胸痛症状发生在最近的12h内且持续时间至少30min的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450例患者,入院即刻采血,使用H-FABP试剂盒定性检测H-FA... 目的探讨心源性胸痛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关联性。方法收治因急性胸痛症状发生在最近的12h内且持续时间至少30min的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450例患者,入院即刻采血,使用H-FABP试剂盒定性检测H-FABP,采用BeckmanCoulterDC-8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CK-MB等心肌标志物。将H-FABP试剂盒检测结果与CK-MB结果进行比较,分别计算不同民族、不同时间窗H-FABP和CK-MB的Pearson列联系数,比较它们的关联性。结果所有患者的H-FABP和CK-MB的Pearson列联系数r=0.7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h以内时间窗的H-FABP和CK-MB的Pearson列联系数r=0.6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h时间窗的H-FABP和CK-MB的Pearson列联系数r=0.8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患者的H-FABP和CK-MB的Pearson列联系数r=0.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患者的H-FABP和CK-MB的Pearson列联系数r=0.6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民族患者的H-FABP和CK-MB的Pearson列联系数r=0.4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时间窗为0~12h的不同民族的心源性胸痛患者H-FABP和CK-MB均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 胸痛 关联性 Pearson列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垂体后叶素兔致心肌损伤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译匀 汤翠翠 +2 位作者 苏晓乾 杨波 孟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兔垂体后叶素心肌损伤的药物预处理作用。方法健康中国白兔40只,雌雄不限,体重1.5~2.5kg,随机均分为五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0.3ml/kg;B组静注垂体后叶素2.5U/kg;C组静注吗啡3.3mg/kg,30min后静注2.5U/kg垂体后叶素;D...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兔垂体后叶素心肌损伤的药物预处理作用。方法健康中国白兔40只,雌雄不限,体重1.5~2.5kg,随机均分为五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0.3ml/kg;B组静注垂体后叶素2.5U/kg;C组静注吗啡3.3mg/kg,30min后静注2.5U/kg垂体后叶素;D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3.3μg.kg-1.min-130min;E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3.3μg.kg-1.min-130min后静注2.5U/kg垂体后叶素;各组容量为0.3ml/kg。观察记录给予垂体后叶素前即刻(T0,缺血前,A、D组为给药前)、给予垂体后叶素后(缺血后,A、D组为给药后)1min(T1)、2min(T2)、3min(T3)、5min(T4)、10min(T5)、20min(T6)MAP,记录T0、缺血后24h(T7)、48h(T8)瑞芬太尼对心肌梗死兔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及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B组MAP明显升高,T5、T6时B、D和E组MAP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T2、T3时B、E组MAP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B组比较,T1、T2时D组MAP明显降低(P<0.01)。与E组比较,T2、T3时C、D组MAP明显降低(P<0.01或P<0.05)。T7、T8时B、C和E组血清CK-MB含量明显高于T0时和A组(P<0.01)。T7、T8时C、D和E组血清CK-MB含量明显低于B组,且D组血清CK-MB含量明显低于E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影响兔垂体后叶素造成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降低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血清CK-MB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预处理 瑞芬太尼 吗啡 肌酸激酶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书峰 金军 +2 位作者 赵建华 杨晓明 田利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 CK活性正常但 CK-MB活性升高或正常将病人分为 CK- MB异常组 (n=42 )和正常组 (n=42 ) ,比较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阳性发生率、左心室收缩...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 CK活性正常但 CK-MB活性升高或正常将病人分为 CK- MB异常组 (n=42 )和正常组 (n=42 ) ,比较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阳性发生率、左心室收缩功能、住院期间和一年内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一年内心绞痛复发率。结果  CK- MB异常组中 CK - MB于症状出现 3~ 4h开始升高 ,12~ 17h达峰值 ,2 0~ 34 h回到正常 ;CK- MB异常组与 CK - MB正常组比较 ,c Tn T阳性率增加 (P<0 .0 1) ,左心室收缩功能差 ,住院期间和一年内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一年内心绞痛复发率均增高 (P<0 .0 5 )。结论  CK- MB活性升高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和具有较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肌酸激酶同工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死亡 血清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简易分离和纯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士林 张在和 季秀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52-152,共1页
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简易分离和纯化万士林,张在和,季秀生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的分离和纯化对CK同工酶的检测方法的建立有重要意义,但文献报道中CK-MM分离纯化所需设备条件较高或时间较长,本文在普通实验条件... 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简易分离和纯化万士林,张在和,季秀生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的分离和纯化对CK同工酶的检测方法的建立有重要意义,但文献报道中CK-MM分离纯化所需设备条件较高或时间较长,本文在普通实验条件下建立的CK-MM分离纯化方法,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同工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比较
13
作者 王邦宁 刘敏 +4 位作者 骆志刚 陈大年 高丹屏 沈玉芳 黄其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术 (RFCA)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含量变化 ,对RFCA后微小心肌损伤 (MM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5例行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 ,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进行上述 2项指标连续...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术 (RFCA)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含量变化 ,对RFCA后微小心肌损伤 (MM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5例行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 ,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进行上述 2项指标连续动态监测。 2 0例体检正常人做对照组。结果 RFCA前 35例患者cTnI、CK MB均在正常范围。cTnI在RFCA后即刻升高 ,由RFCA前 (0 11±0 0 2 ) μg/L升至 (0 5 8± 0 2 5 ) μg/L ,4h达峰值 (1 2 5±0 5 6 ) μg/L ,48h恢复到RFCA前水平。RFCA后即刻cTnI浓度平均升高达 (5 0± 2 9)倍 ,高于CK MB升高倍数 (P <0 0 1) ,cTnI达峰值时较RFCA前升高 (10 8± 4 5 )倍 ,明显高于CK MB的升高倍数 (P <0 0 1)。RFCA后cTnI升高超过界值占 94 2 %(33/35例 ) ,高于CK MB升高超过界值的比例 (P <0 0 1)。结论 RFCA可造成局部心肌坏死 ,通过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TnI含量变化得到证实。cTnI达峰早、即刻及峰值升高倍数明显高于CK MB ,是检测RFCA导致MMD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血清 心肌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 含量 比较 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晓东 李永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0-570,共1页
关键词 肌酸激酶同工 急性心肌梗死 同工检测 肌红蛋白 白及 心电图检查 应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毅 马群超 +5 位作者 刘利朋 张亚杰 周志祥 肖飞 张晓光 常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8-1072,共5页
为了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死亡率,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快速检测技术.该检测方法使用激发光和发射光分别为777、792 nm的Dylight800作为荧光标记物,通过测量T线峰面积与C线峰面积的比值计... 为了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死亡率,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快速检测技术.该检测方法使用激发光和发射光分别为777、792 nm的Dylight800作为荧光标记物,通过测量T线峰面积与C线峰面积的比值计算样品中CK-MB的浓度,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定量检测.通过25例临床标本检测并将结果与生化仪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发现,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建立的CKMB检测试剂可以满足急诊病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肌酸激酶同工CK-MB 近红外荧光 床旁检测(P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人血清心肌同工酶水平分析
16
作者 田莉莉 刘春玲 +6 位作者 张新卿 左雅 陈秀敏 戚小红 王小军 朱秀云 刘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44-446,共3页
为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的变化,用以发现早期急性心肌损伤,将204名SARS病人按年龄分为7组,选出每人住院期间测得的CKMB最高值,计算每组CKMB异常患者的百分率及每组CKMB的平均值及标准差(x... 为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的变化,用以发现早期急性心肌损伤,将204名SARS病人按年龄分为7组,选出每人住院期间测得的CKMB最高值,计算每组CKMB异常患者的百分率及每组CKMB的平均值及标准差(x±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将204名病人按CKMB是否正常分为2组,统计每组中多个肺叶病变患者的比例。结果CKMB异常的百分率20岁以下组28%,21~30岁组12%,31~40岁组17%,41~50岁组22%,51~60岁组42%,61~70岁组33%,大于70岁组26%;CKMB值按上述顺序依次为(23±11)、(19±16)、(21±15)、(20±10)、(24±15)、(36±26)、(22±11)IU/L。CKMB异常组中多个肺叶病变患者占53%,CKMB正常组为35%。提示部分SARS病人存在急性心肌损害,出现CKMB异常的百分比最高的年龄组为51~60岁组;CKMB平均值最高的年龄组为61~70岁组;CKMB异常组中多个肺叶病变患者明显高于CKMB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肺炎 SARS 肌酸激酶心肌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实验性缺血心肌的保护
17
作者 黄翠瑶 刘泽 +4 位作者 王钢 王鲁妮 冯德光 戴波 彭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53-954,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对实验性心肌梗塞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SD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5mg/kg)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 ,观察心肌含水量、心肌酶 (CK、LDH)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心肌病理...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对实验性心肌梗塞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SD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5mg/kg)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 ,观察心肌含水量、心肌酶 (CK、LDH)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心肌病理损伤程度以及rt PA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心肌含水量、心肌酶 (CK、LDH )释放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均显著增加 (P均 <0 0 1) ,如同时腹腔注射rt PA 10mg/kg则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作用 (P均 <0 0 1)。结论 :rt PA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理主要是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重组组织纤溶原激活剂 心肌保护 异丙肾上腺素 丙二醛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过氧化物酶和生长分化因子15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茹松超 郭向依 +1 位作者 韩朝欣 董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229例,随访中位时间19个月,根据患者生存状态分... 目的探讨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229例,随访中位时间19个月,根据患者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53例和非死亡组176例;ELISA检测外周血GDF-15和MPO水平;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用ROC曲线评估GDF-15、MPO和CK-MB判断STEMI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GDF-15、MPO和CK-MB不同表达水平对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高血压、糖尿病、白细胞计数、3支病变血管、MPO和CK-MB水平均高于非死亡组;LVEF和GDF-15水平低于非死亡组(P<0.05,P<0.01)。MPO、GDF-15和CK-MB判断STEMI患者预后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MPO和GDF-15特异性高于CK-MB(P<0.01);分别以MPO 43.5μg/L、GDF-15748.2 ng/L和CK-MB 137.2 U/L为界值,MPO和CK-MB高水平患者存活率均低于其低水平者(Plog rank=0.000;Plog rank=0.001),GDF-15低水平患者存活率低于GDF-15高水平者(Plog rank=0.01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MPO≥43.5μg/L、GDF-15≤748.2 ng/L和CK-MB≥137.2 U/L为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O和GDF-15有望成为评估STEMI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 心肌梗死 生长分化因子15 肌酸激酶 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志宁 赵庆霞 尤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5-646,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心脏骤停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基本的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心脏骤停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基本的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抢救措施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同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400mg静脉推注。观察两组病例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0.5h、再灌注1h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超氧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及SOD水平与复苏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水平较低,SOD、NO水平较高(P<0.05);两组复苏后其他心肌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使血清NO水平升高,SOD活性增加,MDA水平降低,并使LDH、CK、CK-MB水平降低,抑制对心肌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冠心病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心肌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 乳酸脱氢 血清谷草转氨 超氧物歧化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生化标志物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杰 张奇 +6 位作者 张瑞岩 张建盛 杨震坤 胡健 张宪 郑爱芳 沈卫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前瞻性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酶性心肌梗死面积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8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 目的:前瞻性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酶性心肌梗死面积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8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急诊PCI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酶性心肌梗死面积、住院期和术后18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及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及术前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急诊PCI术后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峰值(P<0.01)和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均值(P<0.01)、肌钙蛋白I峰值(P=0.01)和肌钙蛋白I均值(P<0.05)、酶性心肌梗死面积(P<0.05)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期及术后18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0.01)明显增加,MACE发生率(P<0.05)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替罗非班治疗是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天MACE发生率的独立决定因素(OR=0.39,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和均值,明显缩小酶性心肌梗死面积,并显著改善住院期及术后180天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替罗非班 肌酸激酶混合同工 肌钙蛋白I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