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骼肌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的运动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祖杰 田振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0,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cyl-CoA:lysocardiolipin acyltransferase-1,ALCAT1)表达变化的运动强度特征及不同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氧化应激和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为运动抑制ALCAT1重塑的强度筛选和耐力训练诱导... 目的:探讨骨骼肌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cyl-CoA:lysocardiolipin acyltransferase-1,ALCAT1)表达变化的运动强度特征及不同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氧化应激和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为运动抑制ALCAT1重塑的强度筛选和耐力训练诱导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60% VO2max运动强度组(SE组)、76% VO2max运动强度组(ME组)和85% VO2max运动强度组(HE组),每组8只。SE组以8 m/min、ME组以12 m/min、HE组以18 m/min进行跑台运动,坡度为0°,60 min/天,5天/周×4周。4周运动结束24 h后取材,分离腓肠肌,RT-qPCR检测骨骼肌ALCA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骼肌ALCAT1、MFN2、PINK1、Parkin、LC3、P62、SOD1和SOD2蛋白表达,酶活性试剂盒检测骨骼肌氧化应激指标,线粒体呼吸仪测定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1)与C组比较,SE、ME和HE组小鼠骨骼肌ALCAT1 mRNA与蛋白表达和P6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MDA含量、MFN2蛋白表达、LC3-Ⅱ/Ⅰ比值、ST3和RCR值均显著升高;2)与C组比较,SE和ME组小鼠骨骼肌PINK1、Parkin、SOD1、SOD2的蛋白表达以及T-AOC含量、T-SOD活性均显著增加,HE组不具有显著性;3)与ME组比较,HE组小鼠骨骼肌ALCAT1 mRNA与蛋白表达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INK1、Parkin、SOD1、SOD2蛋白表达和T-AOC含量、T-SOD活性以及ST3、RCR值均显著降低。结论:1)骨骼肌ALCAT1表达变化呈现明显的运动强度特征,4周不同强度运动均可抑制骨骼肌ALCAT1表达,提高线粒体呼吸功能,其中76% VO2max运动强度效果更显著;2)60% VO2max和76% VO2max运动强度可以激活骨骼肌氧化-抗氧化系统,提高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85% VO2max运动强度可显著增加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但对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和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骼肌 磷脂酰基转移1 氧化应激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太龙 冯韬 +3 位作者 罗海燕 彭烨 刘睿洋 官春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两品系油菜中TAG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种子中BnaPDAT1基因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叶片中均有BnaPDAT1表达,三拷贝表达存在差异,但表现整体调控的特点。两品系油菜叶(Bna A10. PDAT1除外)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BnaPDAT1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余各时期两品系间表达差异规律不明显,BnaPDAT1在高含油量品系855中授粉后20 d表达量为全生育期最高值(11. 100 9),是868的5. 07倍;叶中表达量8. 858 6,为868的7. 34倍,表达特性与Bna C09. PDAT1相似。两品系油菜种子TAG含量变化均呈S型,授粉20 d后油脂合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授粉后35 d进入缓慢增长期;授粉后30 d以前TAG含量品系间差异不大,授粉后35 d开始出现差异,授粉后40 d差异进一步扩大并趋于稳定。BnaPDAT1基因表达和种子TAG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高含油品系中BnaPDAT1基因表达值明显高于低含油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BnaPDAT1) 基因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2与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维威 张献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中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2(spermidine/spermine-N1-acetyltrans-ferase2,SSAT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 88只成年SD...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中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2(spermidine/spermine-N1-acetyltrans-ferase2,SSAT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 88只成年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40)和心肺复苏组(n=40)。其中假手术组和心肺复苏组再分为1、8、24、48、72 h 5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HIF-1αmRNA和HIF-1α、SSAT2蛋白的表达。结果 SSAT2的表达在复苏后明显降低,1 h[(0.314±0.027),P<0.01]表达最低,随后逐渐升高(P<0.01),至72 h[(0.731±0.024),P>0.05]时回升到正常对照组水平(0.736±0.02),而假手术组SSAT2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HIF-1αmRNA的表达在复苏后1 h[(0.245±0.021),P<0.05]时降低,但8 h[(0.430±0.019),P<0.05]时明显增强,后24 h[(0.387±0.018),P<0.05]、48 h[(0.385±0.019),P<0.05]下降,至72 h时回落到正常对照组水平(0.343±0.022);但HIF-1α蛋白在复苏后1 h[(0.755±0.012),P<0.01]显著增高,随后逐渐下降(P<0.01),至72 h[(0.033±0.002),P<0.01]时仅轻度增高,而在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能检测出HIF-1α表达。SSAT2表达与HIF-1α表达在复苏后72 h内呈负性相关(r=-0.945,P<0.01),SSAT2表达与HIF-1αmRNA表达在复苏后8~48 h呈负相关(r=-0.614,P=0.01)。结论在心肺复苏后一定时间内,大鼠脑组织SSAT2表达减弱,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表达,提示SSAT2对HIF-1α蛋白、HIF-1αmRNA可能起负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2 缺氧诱导因子-1α 搏骤停后综合征 肺脑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渥曼青霉素阻断罗格列酮对人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心 成蓓 +2 位作者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培养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e 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高,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青霉素类 PPARΓ 1-磷脂酰肌醇3-激 酰基A:胆固醇酰基转移-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AT1缺失在KRAS诱导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潇月 郑月 +1 位作者 蒋厅 史裕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2-940,972,共10页
目的:探究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cardiolipin acyltransferase 1,ALCAT1)在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诱导的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在CC10rtta-KRAS小鼠中敲除ALC... 目的:探究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cardiolipin acyltransferase 1,ALCAT1)在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诱导的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在CC10rtta-KRAS小鼠中敲除ALCAT1基因,并使用多西环素饮食诱导肺腺癌发生,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以及HE染色分析小鼠肺腺癌的发生。细胞实验: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Jenu组、缺氧组、缺氧+Jenu组,通过氯化钴(CoCl2)处理模拟缺氧条件,并使用ALCAT1抑制剂Jenu抑制其酶活性;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乳酸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相关信号分子的mRNA转录以及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LCAT1缺失减缓小鼠肺腺癌发展,肺部肿瘤体积减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Jenu显著降低缺氧条件下ROS和乳酸的生成,并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表达以及Akt磷酸化水平。结论:ALCAT1缺失可以抑制ROS生成并下调HIF1α表达以及Akt磷酸化水平,从而改善肿瘤糖酵解代谢,最终减缓肺腺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基转移1 肺腺癌 活性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CAT1在FAB-M2亚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宇 刘雅筠 +6 位作者 杨璐 张雨 张丹凤 姜中兴 王冲 刘延方 王树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使用基于Taq Man的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14例初治成人AML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LPCAT1的相对表达量。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使用基于Taq Man的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14例初治成人AML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LPCAT1的相对表达量。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确定预后因素。结果:LPCAT1在成人AML中的表达水平为34.37%(1.83%-392.6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的92.81%(2.60%-325.84%)(P<0.001)。本研究在具有完整临床信息和预后数据的171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评估了LPCAT1的预后意义。生存分析结果表明,LPCAT1的表达水平对整个队列的预后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在FAB-M2亚型(M2-AML)的AML患者中,低表达LPCAT1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5.4%(95%CI:0.107-0.601),显著低于高表达LPCAT1患者的79.2%(95%CI:0.627-0.957)(P=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低表达LPCAT1是M2-AML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55,95%CI:0.126-0.966,P=0.049)。结论:LPCAT1在成人AML患者中低表达,LPCAT1低表达是M2-AML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AB-M2亚型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PfPDAT1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雅莉 安茜 +3 位作者 任文燕 李璐 赵静 王计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49,共6页
[目的]发掘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了解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探究该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为紫苏分子育种提供基因元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获得的紫苏PfPDAT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 [目的]发掘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了解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探究该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为紫苏分子育种提供基因元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获得的紫苏PfPDAT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了不同逆境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PfPDAT1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2 097 bp,包含1 55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17个氨基酸残基,通过预测将PfPDAT1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PfPDAT1基因编码蛋白与芝麻和油橄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和8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fPDAT1基因在‘晋苏1号’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PfPDAT1基因在NaCl、PEG6000和低温胁迫诱导时,其相对表达量有显著差异,且均在胁迫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结论]PfPDAT1基因在紫苏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基因(PDAT1)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G 3 PAT酶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素琴 季本华 赵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7-51,共5页
叶绿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 3 PAT)的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冷敏感植物叶片中PG分子饱和度比抗冷植物中的高。叶绿体G3 PAT酶是决定PG分子种类并影响其分子中脂肪酸饱和度的关键酶,而G 3 PAT酶分子中的关... 叶绿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 3 PAT)的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冷敏感植物叶片中PG分子饱和度比抗冷植物中的高。叶绿体G3 PAT酶是决定PG分子种类并影响其分子中脂肪酸饱和度的关键酶,而G 3 PAT酶分子中的关键氨基酸影响了G 3 PAT酶的酰基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1-酰基转移(G 3 PAT) 低温敏感性 磷脂酰甘油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心磷脂重塑及其运动干预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纽 田振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心磷脂(cardiolipin,CL)重塑是指心磷脂的四条脂肪酸酰基链的主要组成分子丢失和紊乱,慢性疾病普遍存在CL结构重塑,因此称为CL重塑。CL重塑是造成肥胖症、糖尿病、巴氏综合征和病理性心肌肥厚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 心磷脂(cardiolipin,CL)重塑是指心磷脂的四条脂肪酸酰基链的主要组成分子丢失和紊乱,慢性疾病普遍存在CL结构重塑,因此称为CL重塑。CL重塑是造成肥胖症、糖尿病、巴氏综合征和病理性心肌肥厚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碍的核心靶点之一。心磷脂酰基转移酶ALCAT1调控CL重塑,ALCAT1通过对CL支链结构进行重塑性修饰,加速活性氧产生导致CL重塑。因此,抑制CL重塑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目前未见有运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CL重塑的报道。积极开展运动与CL代谢、运动防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改善CL重塑研究,以及CL重塑与老年病防治手段和方法筛选等研究,将为运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筛选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本文综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CL重塑研究进展,并对其运动干预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磷脂酰基转移1(alcat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PDAT1参与油脂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苗淑楠 高宇 +5 位作者 李昕儒 蔡桂萍 张飞 薛金爱 季春丽 李润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6,共11页
解析大豆GmPDAT1在油脂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为大豆油脂改良和抗逆性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科学参考。应用组学工具鉴定GmPDAT1,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mPDAT1在大豆不同组织和3种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使用酵母(Saccharomyces c... 解析大豆GmPDAT1在油脂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为大豆油脂改良和抗逆性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科学参考。应用组学工具鉴定GmPDAT1,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mPDAT1在大豆不同组织和3种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使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AG缺陷型突变体H1246检测GmPDAT1酶活性。结果表明,全基因组鉴定获得6个大豆GmPDAT1基因家族成员(GmPDAT1-A-GmPDAT1-F),除GmPDAT1-F具有8个外显子,其余5个GmPDAT1基因含6个外显子。GmPDAT1启动子区存在多个逆境胁迫响应顺式元件。GmPDAT1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介于582-668 aa,等电点(pI)为5.91-8.59。GmPDAT1蛋白均具有PLN02517超家族蛋白结构域,为膜结合蛋白,二级结构主要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6个GmPDAT1蛋白聚类分为3个亚组,分别与花生AhPDAT1、小桐子JcPDAT1和蓖麻RcPDAT1-2亲缘关系较近。GmPDAT1基因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性,其中GmPDAT1-B在不同组织均表达,且在发育种子表达量最高。推测GmPDAT1-B可能参与大豆种子TAG合成。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AG缺陷型突变体H1246进行功能互补测试证明,GmPDAT1-B具有催化TAG合成的酶活性。在低温、干旱和盐胁迫处理下,GmPDAT1基因家族成员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模式,预示它们可差异化参与大豆不同胁迫应答。尤其是GmPDAT1-B可介导3种不同逆境胁迫的响应。GmPDAT1-B可能具有促进大豆油脂合成和胁迫抗性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1(PDAT1) 表达分析 TAG合成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随子ElPDAT1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国鹏 葛丽萍 +1 位作者 孙超超 唐露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710-714,718,共6页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PDAT1)是不依赖于脂酰-CoA催化二酰甘油(DAG)合成三酰甘油(TAG)的关键酶,在种子油脂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研究ElPDAT1基因在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对ElPDAT1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PDAT1)是不依赖于脂酰-CoA催化二酰甘油(DAG)合成三酰甘油(TAG)的关键酶,在种子油脂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研究ElPDAT1基因在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对ElPDAT1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续随子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ElPDAT1基因c DNA全长2 96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 037 bp,共编码678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5.94,75.38 ku。ElPDAT1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是α-螺旋(34.81%)和无规则卷曲(43.95%)。ElPDAT1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续随子与同科植物蓖麻、木薯、麻疯树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研究发现,ElPDAT1基因在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ElPDAT1基因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达到最大,其表达量为叶的5.82倍,说明ElPDAT1基因可能在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揭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全面解析续随子油脂合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1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种子脂肪酸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调控油脂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计平 张玲慧 +2 位作者 赵静 王彦尊 李润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分析基因表达与脂肪酸及α-亚麻酸合成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苏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18∶1,18∶2,18∶3)含量占总脂肪酸9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总脂肪酸含量随着鲜重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形态也经历由多水透明状转变为乳白色或深紫色最后成为褐色;随着种子不断发育,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不断增加,到种子成熟时达总脂肪酸质量的60%以上。晋苏1号作为高含α-亚麻酸的优质品种,α-亚麻酸含量达456.6mg/g,亚麻酸与亚油酸之比为9∶1。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Pf DGAT1和Pf PDAT在紫苏茎和根系中的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叶片和种子中高量表达,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Pf DGAT1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30 d,表达量最高。Pf DGAT1基因超量表达之后紧接着α-亚麻酸和总油脂快速积累,表明Pf DGAT1在紫苏α-亚麻酸和总油脂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脂 脂肪酸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基因(DGAT1)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PD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