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敏 伍勇 +2 位作者 虞桂芳 金莹莹 张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 探究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内脏脂肪素(visfatin, VF)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复... 目的 探究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内脏脂肪素(visfatin, VF)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和未复发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电图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联素、V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VF对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其中P波参数包括P波时限(P-wave duration, PWD)、最大PWD(maximum PWD,Pmax)、最小PWD、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 Pd)。结果 AF组术后PWD、Pmax和P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15±1.58)μg/L vs(11.43±2.26)μg/L],V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5±2.30)μg/L vs(6.23±1.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术前PWD、Pmax和Pd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VF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D、Pmax、Pd、VF为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脂联素为保护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WD、Pmax、Pd、脂联素、VF联合检测AF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72,各指标联合检测优于PWD、Pmax、Pd、脂联素、VF单独检测(Z=2.574,Z=2.567,Z=2.543,Z=2.554,Z=2.586,P<0.05)。结论 心电图P波参数以及血清VF升高、脂联素降低为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电描记术 脂联素 内脏脂肪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CT血管造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顾佳雯 沈毅俊 +1 位作者 任敏 朱蓓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参数联合CT血管造影参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随...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参数联合CT血管造影参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30例)及非MACE组(80例),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参数[QT间期变异性(QT interval variability,QTV),全程全部N-N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N-N intervals,SDNN)、全程相邻N-N间超过50 ms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adjacent N-N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illiseconds,PNN50)、连续5 min 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ANN)]、CT血管造影参数[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狭窄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 area,AS)、狭窄直径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 diameter,DS)],构建冠心病患者MACE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年龄、病变支数、AS、DS明显高于非MACE组,SDNN、SDANN、PNN50、QTV、MLA、MLD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P<0.01);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增龄,多支病变,SDNN、SDANN、PNN50、QTV、MLA及MLD越小,AS及DS越大,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风险越高(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764~0.975),敏感性为93.33%(28/30),特异性为91.25%(73/80),准确性为91.82%(101/110);校正曲线验证显示,模型拟合度较高(χ^(2)=2.879,P=0.410);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度(C-index=0.834)。结论动态心电图参数及CT血管造影参数在老年冠心病MACE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基于此参数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LOGISTIC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潘龙芳 洪跃玲 +1 位作者 唐丽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X片定位法;观察组1采用心电定位技术结合术后X光片定位法双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2采用心电定位技术根据术中P波振幅变化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对无明显P波变化的患者采用术后X片定位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在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耗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对照组和观察组1之间导管位于最佳位置比例的差异性,观察组1和观察组2之间置管及定位总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总耗时远高于观察组(z=6.364,P=0.000),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满意度低于观察组(χ2=7.745,P=0.005;63.34%/96.67%,P=0.000);对照组患者PICC到达最佳位置的比例低于观察组1,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740,P=0.000);在导管相关并发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定位技术安全、准确且能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缩短患者从置管到输液的时间;对P波变化明显的患者,可不必行术后常规X光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静脉置管 尖端定位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鸿振 王雪红 +2 位作者 肖喜刚 唐亮 贾玉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9-863,共5页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使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行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90例,利用完全随机设计每组30例分为3组:①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简称非门控组);...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使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行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90例,利用完全随机设计每组30例分为3组:①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简称非门控组);②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简称前瞻组);③回顾性心电门控组(简称回顾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扫描时间、扫描范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计算出有效放射剂量(ED)。由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对肺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评价在扫描范围内的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结果:三组95.6%(86/90)的病例评分≥3分。图像质量评分、冠状动脉运动伪影出现率、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图像评分:前瞻组明显优于非门控组,与回顾组相近;冠状动脉运动伪影出现率:三组分别为88.1%、21.5%和15.9%,前瞻组和回顾组明显低于非门控组;辐射剂量:前瞻组和非门控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7.59±0.87)和(7.49±0.80)mSv,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明显低于回顾组辐射剂量[(18.96±1.60)mSv];扫描时间:前瞻组平均扫描时间为(8.66±0.86)s,比回顾组和非门控组分别增加1.0s和5.5s。不同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TPA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CTPA检查是一种可行方法,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明显改善肺动脉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血管造影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心脏电学重构与机械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鹏 吴冬燕 +2 位作者 邵独婧 付乃宽 许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方法入选因心衰而住院行CRT的70例老年患者,对其术前、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电学重构指标和机械重构指标检测并随访。结果 70例老年心衰患者均...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方法入选因心衰而住院行CRT的70例老年患者,对其术前、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电学重构指标和机械重构指标检测并随访。结果 70例老年心衰患者均成功完成CRT。与术前比较,术后1、6个月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127.23±14.25)ms和(133.37±9.43)ms vs(149.86±13.35)ms,P<0.01];LVEF明显升高,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肺动脉压力、室间机械延迟、左心室间隔与后壁运动延迟明显降低(P<0.05,P<0.01)。CRT后6个月有效率达69%。结论 CRT置入术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心室间的电学传导、逆转老年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机械重构,使老年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 室重构 脏起搏器 人工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广为 潘佳君 +3 位作者 乔帆 李莉 陆方林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脉途径12例(采用Venus-A自膨胀瓣膜),根据术前、术后心电图表现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平均年龄为(77.8±4.9)岁。20例TAVR全部成功,随访时间为(8.0±3.1)个月。其中应用Venus-A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均于术后7~12 d自行恢复正常传导功能),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6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应用J-Valve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无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4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新发多源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者3例。结论左束支传导阻滞是TAVR围手术期发生较多的心律失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围手 心电描记术 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在老年人开胸手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新 姚光辉 +2 位作者 陈春明 陈志慷 王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711-371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ruce方案进行分级递增性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172例选择性非心脏手术的开胸老年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结果:172例中有98例心电图发生改变,这些患者术中出现心脏...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ruce方案进行分级递增性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172例选择性非心脏手术的开胸老年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结果:172例中有98例心电图发生改变,这些患者术中出现心脏并发症96例(98.0%);心电图无变化74例,出现心脏并发症11例(14.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检查能发现潜在性心肌缺血性病变,指导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好,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心电描记术 老年人 胸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隋波 南方 李茂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 QT离散度 (QTd)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4 8例冠脉 3支或 3支以上病变需行旁路移植术患者 ,采用 1 2导联多功能心电图监测仪 ,测定术前 1 d、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 1~ 7d的心电图QTd的...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 QT离散度 (QTd)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4 8例冠脉 3支或 3支以上病变需行旁路移植术患者 ,采用 1 2导联多功能心电图监测仪 ,测定术前 1 d、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 1~ 7d的心电图QTd的变化。 结果 :术前 1 d的 QTd平均为 (5 6 .32± 2 .2 5 ) ms,手术结束时及术后 3d内的 QTd均比术前增加 ,以术后 2 d最高 ,为 (6 3.2 8± 2 .80 ) m s(P<0 .0 1 ) ,QTd在术后 4 d开始下降 ,术后 7d QTd已低于术前水平 ,达 (4 8.6 3± 1 .5 4 ) ms(P<0 .0 1 )。结论 :冠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心电图 QTd增加可持续 3d,表明心室肌复极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 ,术后 4~ 7d才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QT离散度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衍12导联心电图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张立涛 张静梅 +3 位作者 才素芬 王大璐 易凡 王雨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用于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对311例骨科患儿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检测出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并同术前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1)被调查病例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26.0%(81/31...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用于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对311例骨科患儿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检测出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并同术前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1)被调查病例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26.0%(81/311),术前心电图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33.1%vs21.6%,P=0.025);(2)术前心电图异常病例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ST段压低合并T波异常72.7%(16/22),单纯ST段压低42.3%(11/26),单纯T波低平或倒置22.2%(6/27),单纯左心室高电压20.0%(4/20),单纯窦性心动过缓13.3%(2/15)。结论:推衍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检测,术前异常心电图预示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动态容积CT心电门控技术评估急性胰腺炎脾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健 苏云杉 +2 位作者 毛崇文 刘娇 向述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应用640层动态容积CT(DVCT)心电门控技术获得急性胰腺炎(AP)脾动脉血管壁弹性度(D)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改良CT严重度指数(MCTSI)、床旁严重指数(BISAP)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640层DV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40例AP组和21例非AP组... 目的应用640层动态容积CT(DVCT)心电门控技术获得急性胰腺炎(AP)脾动脉血管壁弹性度(D)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改良CT严重度指数(MCTSI)、床旁严重指数(BISAP)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640层DV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40例AP组和21例非AP组受试者进行胰腺增强扫描,获得1个心动周期内脾动脉轴位面积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并计算D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值对AP的诊断效能。由MCTSI、BISAP两项指数对AP组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其与AP组D值的相关性。结果AP组与非AP组D值分别为(6.09±1.83)×10^-3/mmHg、(8.32±1.05)×1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CTSI评分分级,AP组不同严重程度亚组间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重度与非AP组D值差异有统计学异意义(P均<0.05)。D值对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最佳临界值为7.31×10^-3/mmHg,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和85.7%。AP组的两项指数与D值均呈负相关(r=-0.937、-0.658,P均<0.001)。结论640层DV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D值的定量分析可能是对AP的一种影像量化标记,D值的变化表明了AP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病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脾动脉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评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新俊 赵胜 +2 位作者 戎李 高彦琳 成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 探讨形态-电压-P波持续时间(morphology-voltage-P wave duration, MVP)心电图评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安... 目的 探讨形态-电压-P波持续时间(morphology-voltage-P wave duration, MVP)心电图评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2例,按照治疗1年内发生MACE情况分为MACE组31例和非MACE组91例。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心电图资料以及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MVP心电图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Gensini积分、C反应蛋白、MVP心电图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组,LVEF明显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MVP心电图评分是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1年内MACE的影响因素(OR=4.562,95%CI:1.881~11.064,P=0.001;OR=5.127,95%CI:1.865~14.096,P=0.001;OR=0.998,95%CI:0.687~0.959,P=0.012;OR=4.829,95%CI:2.343~9.95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VP心电图评分预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1年内MACE的AUC为0.820,最佳截断值为3分,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61.00%。结论 MVP心电图评分对于MACE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动 预测 心电描记术 主要不良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电复律转复无效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正宇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1,共2页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发病凶险,甚至可引起猝死等并发症[1-2]。我们报道一例电复律转复“无效”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病例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与借鉴。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反复心悸10 d, 加重3 h”于2022...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发病凶险,甚至可引起猝死等并发症[1-2]。我们报道一例电复律转复“无效”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病例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与借鉴。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反复心悸10 d, 加重3 h”于2022年10月16日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房颤动 抗休克 射频消融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瑜 郝春艳 王迎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研究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判断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率。方法:104例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时利用导丝与心电监护仪RA导联相连引出腔内心电图,根据P波特征性变化对... 目的:研究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判断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率。方法:104例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时利用导丝与心电监护仪RA导联相连引出腔内心电图,根据P波特征性变化对PICC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判断结果再与置管后根据X线胸片判断的导管末端位置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方法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心电判断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4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特征性P波,心电判断结果与X线胸片判断结果一致率为96.2%。4例未出现特征性P波的患者X线胸片显示,有2例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1例位于上腔静脉下端、1例位于对侧头臂静脉。两种方法的判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100%。结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线胸片,且此方法不会对患者带来额外的创伤,也无放射性污染。心电监护与临床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相结合可以使PICC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导管插入 静脉 P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源二尖瓣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燕 徐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50-952,共3页
目的 总结二尖瓣环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 集我院治疗的二尖瓣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利用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并进行基础定位。通过电刺激标... 目的 总结二尖瓣环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 集我院治疗的二尖瓣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利用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并进行基础定位。通过电刺激标测起源点/突破口,再结合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对消融靶点进一步确证,使用温控 标测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群开始存在假“预激波”,游离壁起源有“A型预激”相似,出现右束支阻滞形 状,间隔部起源“B型预激”相似,出现左束支阻滞形状。120例患者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93.3%,复发率6.7%,不 良反应发生率20.8%。出现心脏压塞1例,原因可能与手术方式有关。1例患者存在血管并发症,与手术本身无 关。结论 二尖瓣环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应变联合心电P波参数预测肺静脉隔离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
15
作者 黄璇 潘璐 +3 位作者 纳丽莎 周丽 叶晶晶 王婷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 观察左心房应变联合心电P波参数预测以射频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后病变复发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首次接受PVI的88例PAF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心电图(ECG)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30)及未复发组(n=58)。... 目的 观察左心房应变联合心电P波参数预测以射频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后病变复发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首次接受PVI的88例PAF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心电图(ECG)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30)及未复发组(n=58)。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左心房储备期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期应变(LAScd)、左心房收缩期应变(LASct)等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参数,以及P波时限、PR间期、P/PR(P波时限与PR间期比值)等ECG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AF经PVI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因素单独及联合预测效能,并以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未复发组,复发组LASr、LAScd程度减低而P/PR增大(P均<0.05)。LASr(OR=0.805)、LAScd(OR=0.850)及P/PR(OR=1.119)均为PVI后P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其单独预测PVI后PAF复发的AUC分别为0.755、0.643及0.771,均低于三者联合(AUC为0.869)(P均<0.05)。结论 TTE与ECG参数可用于预测PVI后PAF复发;LASr、LAScd及P/PR联合的预测效能优于各单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超声 心电描记术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动态固体记录器的研制
16
作者 王永国 陈浩 裘利坚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237-237,218,共2页
为了避免磁记录方式动态心电信息记录的某些缺陷,作者采用模拟量直接存贮技术的语音芯片进行心电信息的固体记录。这是一种用半导体介质记录心电信号的方法,消除了低位数A/D转换语音芯片精度不高的影响。这种方法对动态固体记录短... 为了避免磁记录方式动态心电信息记录的某些缺陷,作者采用模拟量直接存贮技术的语音芯片进行心电信息的固体记录。这是一种用半导体介质记录心电信号的方法,消除了低位数A/D转换语音芯片精度不高的影响。这种方法对动态固体记录短暂出现的心电微小改变的信息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录器 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12导联心电事件捕捉器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毅 马志敏 +1 位作者 李彦明 王吉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95-3699,共5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的心电图对比,评价便携式12导联心电事件捕捉器记录心电图的有效性,以及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7—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治疗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同时进行常... 目的通过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的心电图对比,评价便携式12导联心电事件捕捉器记录心电图的有效性,以及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7—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治疗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同时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便携式12导联心电事件捕捉器记录心电图,观察自动测量值的一致性,包括心率(HR)、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矫正QT(QTc)间期;比较两种心电图机心电图诊断准确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和便携式心电图测量的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便携式心电图测量的HR、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便携式心电图在正常心电图、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12导联心电事件捕捉器所记录和传输的心电信号准确、可靠,心电图诊断基本符合,可作为临床诊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电描记术 远程会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综合网络平台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建华 霍红星 +4 位作者 贠海雁 王璐 冯晓玲 孙红雨 付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85-2786,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心电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集团化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分析500例有冠心病史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从检查用时和异常检出率方面与常规心电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者的心电检查用时从常规心电检查... 目的探讨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心电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集团化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分析500例有冠心病史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从检查用时和异常检出率方面与常规心电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者的心电检查用时从常规心电检查的(25.0±1.0)min缩短至心电综合网络平台检查的(2.0±1.0)min;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从常规心电检查的79.3%(396/500)提高到心电综合网络平台检查的96.7%(483/5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临床心电检查方面较常规心电检查效率高、准确度高,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描记术 网络心电描记术 管理平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二十六)——心电学相关检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芳芳 聂连涛 +1 位作者 申继红 李中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157-3162,共6页
为帮助全科医生、基层医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心电图学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及科研能力,本刊特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李中健教授专家团队撰写了心电图学系列讲座。本系列讲座共有26讲,内容涵盖心电图基础知... 为帮助全科医生、基层医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心电图学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及科研能力,本刊特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李中健教授专家团队撰写了心电图学系列讲座。本系列讲座共有26讲,内容涵盖心电图基础知识,重点阐述和分析临床经常遇到的异常心电图特征,并注重心电图与临床工作的结合。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重、难点突出,易懂易记,不仅适用于全科医生、基层医生,也适用于心电工作者、心内科专科医生、医学生、护理人员等。本刊从今年第1期进行连载,敬请关注。心电图学系列讲座详见我刊网站(http://www.chinagp.net)"期刊检索/电子期刊"版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向量心电描记术 胎儿 运动试验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表达水平研究
20
作者 郝晋瑶 汤祥瑞 +1 位作者 程德均 关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omal Polymerase 1,PAR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 目的 探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omal Polymerase 1,PAR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40例为研究组,根据LVEF的不同分为高射血分数组88例、中射血分数组96例和低射血分数组56例。选择同期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PARP1和Nrf2水平,对比不同LVEF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别及血清PARP1和Nrf2水平,分析血清PARP1和Nrf2水平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LVEF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1±10.57)%vs(61.25±18.57)%,P=0.000]。高射血分数组、中射血分数组、低射血分数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射血分数组患者主要为室性心动过速。研究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53±3.18)μg/L vs(6.74±1.43)μg/L,P=0.000],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94±0.37)μg/L vs(1.85±0.31)μg/L,P=0.000]。低射血分数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中射血分数组和高射血分数组,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中射血分数组和高射血分数组(P<0.05),中射血分数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高射血分数组,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高射血分数组(P<0.05)。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ARP1水平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00),Nrf2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486,P=0.000)。结论 低LVEF心律失常患者易发严重室性心动过速,且与血清PARP1正相关,Nrf2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失常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多(ADP核糖)聚合酶1 NF-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