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学指标在预测心脏性猝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程思静 华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05-508,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首要死因,全球约1785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总数的44%[1]。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约25%的患者首要表现为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如果没有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首要死因,全球约1785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总数的44%[1]。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约25%的患者首要表现为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如果没有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心脏骤停就会演变为SCD。SCD是指在症状发生1 h之内发生的突然的、意外的死亡;或在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在死亡前24 h无症状,而且排除其他可能的死因,推测由于心血管因素导致的死亡[2]。中国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SCD的发生率为41.8/10万人[3]。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导致SCD的病因构成是不同的,在年轻个体中,离子通道病、心肌病、心肌炎和药物滥用占主要地位,而在老年人中,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则是主要原因,但仍有2%~54%的患者在尸检后仍然找不到病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性猝死 预测 心电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在心脏性猝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逸成 林凡 熊长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9-974,共6页
心脏性猝死(SC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国外报道SCD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20%。在发生SCD的人群中,非心脏疾病患者的比例高达50%,如何发现有效的预测指标以及早期识别SCD非常重要。目前非侵... 心脏性猝死(SC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国外报道SCD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20%。在发生SCD的人群中,非心脏疾病患者的比例高达50%,如何发现有效的预测指标以及早期识别SCD非常重要。目前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仍以其操作安全易行的特点成为预测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的首选。本文主要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总结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和相关指标在预测SCD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性猝死 电学检查 非侵入性 心电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