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双曲正切阈值函数的平稳小波变换心电信号去噪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勇 丁顾霏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6,共8页
在心电信号的采集过程中,各种噪声充斥在心电信号中,这会使心电信号变得难以识别,从而影响医务人员的诊断。对心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是心电信号研究的重要环节。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技术,针对平稳小波去噪过程中硬阈值、软阈值的缺陷,提... 在心电信号的采集过程中,各种噪声充斥在心电信号中,这会使心电信号变得难以识别,从而影响医务人员的诊断。对心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是心电信号研究的重要环节。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技术,针对平稳小波去噪过程中硬阈值、软阈值的缺陷,提出一种可变参数下的双曲正切函数(SWTaVHT)来对心电信号进行去噪;同时,为了防止在去噪过程中丢失一些高频信息段,引入利用R峰位置信息辅助的修正方法,以更好地保留有用的信号特征。为了评估SWTaVHT的有效性,在公开数据库MIT-BIH上与现有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去噪之后的信噪比(SNR)、均方根误差(RMSE)和均方根差百分比(PRD)均优于现有方法。SWTaVHT在不改变原始信号振幅的情况下,对心电信号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其效果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阈值函数 平稳小波变换 R峰校正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短时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
2
作者 刘成昊 罗义凯 +3 位作者 陈邦举 徐金华 李昱燃 李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7,共9页
基于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具有准确、非侵入和低成本的优点,但传统方法需要采集较长时间数据,导致检测延迟,难以进行实时检测,提出1种面向短时心电数据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特征提取与疲劳识别2个模块,使用滤波方法预处理... 基于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具有准确、非侵入和低成本的优点,但传统方法需要采集较长时间数据,导致检测延迟,难以进行实时检测,提出1种面向短时心电数据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特征提取与疲劳识别2个模块,使用滤波方法预处理心电数据,以提取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指标作为识别特征;结合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核主成分分析与LightGBM模型进行疲劳检测,并将所提方法应用于DROZY数据集,以卡罗琳斯卡嗜睡量表评价作为标签。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利用短时心电数据实现准确的疲劳检测,针对5,10,15 s的心电信号,所提方法的5折交叉验证平均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5.54%,97.90%和99.05%,均优于对比方法,验证了所选特征指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驾驶安全检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检测 电信号 轻量梯度提升机 核主成分分析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异质集成学习和心电信号异构特征融合的睡眠呼吸暂停分类方法
3
作者 韩亮 罗统军 +2 位作者 蒲秀娟 刘媛 梁国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0-327,共8页
睡眠呼吸暂停(SA)会影响睡眠质量,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其准确分类有助于在SA早期阶段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本文提出一种使用异质集成学习和异构特征融合的SA分类新方法。首先从原始心电信号中提取小波时频谱,使用SE-ResNet作为初级分... 睡眠呼吸暂停(SA)会影响睡眠质量,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其准确分类有助于在SA早期阶段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本文提出一种使用异质集成学习和异构特征融合的SA分类新方法。首先从原始心电信号中提取小波时频谱,使用SE-ResNet作为初级分类器;然后提取RR间期序列和R峰值序列,使用1D CNN-LSTM作为初级分类器;再提取心率变异性特征,使用SVM作为初级分类器。最后采用堆叠法作为异质集成学习的融合策略,再使用另一个SVM作为次级分类器实现SA分类。在Apnea-ECG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提出的SA分类方法的准确率为89.1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利用了各初级分类器的多样性和异构特征的互补性,其性能优于传统的SA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集成学习 异构特征融合 电信号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式自适应阈值法滤除心电信号中运动伪迹
4
作者 吕建行 李玉榕 +1 位作者 陈建国 高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93-3506,共14页
心电信号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医学检测中,可穿戴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心律失常的风险识别并预警.相比于静息心电信号,动态心电信号在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更大运动伪迹的干扰,这些干扰会覆盖心电信号的关键信息,限制其临床应用.本文... 心电信号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医学检测中,可穿戴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心律失常的风险识别并预警.相比于静息心电信号,动态心电信号在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更大运动伪迹的干扰,这些干扰会覆盖心电信号的关键信息,限制其临床应用.本文兼顾心电信号局部和全局特征,利用其周期性,研究了一种将心电信号低频PT波和高频QRS波群分开处理的两步式自适应阈值滤波算法,适用于单通道心电信号中的运动伪迹滤除.第一步先通过多分辨率阈值初步抑制心电信号低频部分中的运动伪迹;第二步,对受运动伪迹影响而不平衡的QRS波进行自适应阈值修复,通过对QRS波形调节,减少心电信号中高频部分运动伪迹,同时设置自适应阈值对心电信号P波、T波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处理,超出自适应阈值范围的小波系数通过波形缩放进行调整,进一步抑制低频运动伪迹.研究通过不同心电数据库评估算法的性能.在输入信噪比从-10~10 dB时,心电信号信噪比提升了10.9122 dB和4.3912 dB,滤波后心电信号与纯净心电信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76和0.9783,提取的运动伪迹与原运动伪迹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0和0.8529.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不同噪声水平下,利用自适应阈值的优点,能有效复原受运动伪迹污染的心电信号波形特征,最大限度保留心电信号的临床信息,可作为可穿戴心电设备滤除运动伪迹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运动伪迹 小波变换 自适应阈值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可控的转换变换心电信号去噪方法
5
作者 李晓云 黎彤亮 +1 位作者 赵环宇 黄世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8-64,共7页
针对心电信号在去除噪声时不可控误差引起的幅值和形态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可控的转换变换心电信号去噪方法。通过转换变换可以获取心电信号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通过对特征波形和高频噪声处设置不同的误差界可有效滤除高频噪声... 针对心电信号在去除噪声时不可控误差引起的幅值和形态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可控的转换变换心电信号去噪方法。通过转换变换可以获取心电信号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通过对特征波形和高频噪声处设置不同的误差界可有效滤除高频噪声,并将特征波的重构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对低频分量进行cubic插值可以获得更加光滑的基线漂移。从而可改善去噪引起的形态改变。在MIT-BIH数据库的心电图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滤除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同时特征波形的幅值和形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与对比方法相比,去噪后心电信号的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归一化相关系数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去噪 转换变换 基线漂移 高频噪声 信噪比 均方根误差 归一化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信号研究
6
作者 李成乾 石晨 邓敏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8,共13页
针对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患者的症状发展与其异常CV(conduction velocity,CV)恢复和异常APD(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恢复之间的联系仍未明确问题,本文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其进行研究。首先根据BrS患者心电信... 针对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患者的症状发展与其异常CV(conduction velocity,CV)恢复和异常APD(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恢复之间的联系仍未明确问题,本文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其进行研究。首先根据BrS患者心电信号的特点对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量纲化处理,并在模型中考虑CV恢复和APD恢复;然后使用该模型数值模拟不同CV恢复及APD恢复下与心动过速对应的心电信号螺旋波态的演化行为。结果表明:只存在CV恢复时,心动过速只会维持,不会恶化;在CV恢复和无记忆APD恢复共同影响下,心动过速可能消失,也可能转化为心室颤动,其中转化为心室颤动的概率为54%,明显高于临床数据;在CV恢复和带记忆APD恢复共同影响下,心动过速可能消失、维持或转化为心室颤动,其中转化为心室颤动的概率约为35%,与临床数据一致。跟踪观察波头附近的心电信号传导情况,发现BrS患者的症状发展与CV恢复或APD恢复导致的电信号传导阻滞有关,传导阻滞的程度越严重,BrS患者就越容易由心动过速发展为心室颤动。记忆性APD恢复因其记忆效应能降低APD的振荡幅度,所以能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电信号 元胞自动机 动过速 室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幅值方向调整的心电信号多任务分类算法
7
作者 张雪 田岚 +2 位作者 曾鸣 刘俊晖 宗绍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4-180,共7页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通过心电信号可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分类。现有的心电分类算法大多采用单任务学习模型,无法综合利用多个任务中的互补特征,而多任务学习模型可同时学习多个相关任务,共享相关任务特征,有助...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通过心电信号可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分类。现有的心电分类算法大多采用单任务学习模型,无法综合利用多个任务中的互补特征,而多任务学习模型可同时学习多个相关任务,共享相关任务特征,有助于提高多任务的分类表现。结合深度学习和多任务学习两种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损失优化的心电信号多任务分类算法,将心电信号的多分类任务分解为多个二分类任务,从任务梯度的幅值和方向两方面进行损失优化,避免手动设置任务损失权重以及任务损失相互抵消而产生的负迁移,从而提升心电信号多分类任务的性能。在PTB-XL数据库上将心电信号23类分类任务分解为23个二分类任务来评估所提出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宏观曲线下平均面积(AUC)达到0.950,准确率达到96.50%,基于标签的宏观F1分数达到0.583,基于样本的F1分数达到0.777。与单任务学习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心电信号的多分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分类 多任务学习 损失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全卷积提升网络的心电信号降噪
8
作者 杨畅 刘慧妍 刘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8,共9页
针对传统的降噪方法难以在不丢失心电信号下准确去除复杂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全卷积提升网络(FCBN)的心电信号降噪方法。该方法利用全卷积网络的局部连接的特性来保留心电信号波形细节信息,通过提升(Boosting)算法堆叠多个FCN网... 针对传统的降噪方法难以在不丢失心电信号下准确去除复杂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全卷积提升网络(FCBN)的心电信号降噪方法。该方法利用全卷积网络的局部连接的特性来保留心电信号波形细节信息,通过提升(Boosting)算法堆叠多个FCN网络形成深度神经网络,多级输入原始信号,保留心电信号的深层信息特征,提高整体网络的降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小波阈值法、S变换法、BP神经网络法和卷积自动编码器比较,信噪比提高明显且均方根误差较小,同时可保留更多心电信号的波形形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降噪 全卷积网络 提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置注意力机制的混合神经网络心电信号分类算法
9
作者 龚玉晓 高淑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心电信号分类是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心电信号数据是类不平衡数据,不同类别的心律失常依赖于心电图的长期变化特征,局部变化特征及其相对位置。针对大多数方法不能较好地解决数据类不平衡,且未考虑特定波形重要性等问题,提出一... 心电信号分类是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心电信号数据是类不平衡数据,不同类别的心律失常依赖于心电图的长期变化特征,局部变化特征及其相对位置。针对大多数方法不能较好地解决数据类不平衡,且未考虑特定波形重要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位置注意力机制的混合神经网络心电信号分类(DCLB)算法。首先,利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扩充数量少的类别样本,从而解决类不平衡问题;其次,利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从而获得心电信号的局部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然后,在每个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后嵌入位置注意力机制,从而提高关键位置特征的重要程度;最后,利用全连接网络输出分类结果。对MIT-BIH心律失常数据集中的30584个样本的实验结果表明,DCLB算法的平均准确率为98.79%,敏感性为94.21%,特异性为98.98%,阳性预测值为93.70%。该模型可以有效提取心电信号特征,适用于监测系统中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类不平衡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深度学习融合的心电信号分类诊断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10
作者 张英 党艳 梁雪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4-468,共5页
背景传统的心电图(ECG)诊断方法受主观因素和经验影响较大,且ECG信号采集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噪声干扰。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对ECG信号进行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深度学习融合的ECG信号分类诊断的可行... 背景传统的心电图(ECG)诊断方法受主观因素和经验影响较大,且ECG信号采集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噪声干扰。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对ECG信号进行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深度学习融合的ECG信号分类诊断的可行性。设计诊断准确性研究。方法ECG信号数据来源为2020年美国查普曼大学和绍兴人民医院联合发布的12导联心电信号开源数据库,心律类型归纳为心房纤颤(AFIB)、广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GSVT)、窦性心动过缓(SB)和窦性心律(SR)四类,均按4∶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VMD进行模态分解,剔除高频模态,得到心律失常ECG信号有效特征数据集。先用未降噪ECG数据比较4种典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LeNet、AlexNet、VggNet16、ResNet50)的分类性能,根据损失率和准确率选取最优模型后,再用该分类模型对VMD降噪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主要结局指标准确率、精准率、敏感度、特异度、F1值和约登指数。结果4种典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ResNet50模型的准确率最高且损失率最低,分类效果最好。经VMD滤波后,ECG信号的噪声明显下降。VMD降噪后可以使ResNet50构建的分类诊断网络对4类心律类型总的分类准确率由93.75%±0.24%升高至94.41%±0.18%,使F1值(>0.92)和约登指数(>0.90)均提高,精准率除SR外、敏感度除SB外均提高,特异度GSVT和SB均有提高。结论基于VMD降噪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融合的ECG信号分类诊断模型的分类诊断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深度学习 电信号 分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的心电信号情绪识别方法
11
作者 龙锦益 方景龙 +2 位作者 刘斯为 吴汉瑞 张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3-1130,共8页
现有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解决基于心电信号的情绪识别问题时主要使用全监督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有标签数据和计算资源。同时,全监督方法学习到的特征表示通常只能针对特定任务,泛化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现有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解决基于心电信号的情绪识别问题时主要使用全监督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有标签数据和计算资源。同时,全监督方法学习到的特征表示通常只能针对特定任务,泛化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学习的心电信号情绪识别方法,该方法分为预训练和微调两步。预训练的目的是从未标记的心电数据中学习特征表示,具体为:设计了两种简单高效的心电信号增强方式,将原始数据通过这两种数据增强转换成两个相关但不同的视图;接着这两种视图在时间对比模块中学习鲁棒的时间特征表示;最后在上下文对比模块中学习具有判别性的特征表示。微调阶段则使用带标记数据来学习情绪识别任务。在三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心电信号情绪识别准确率上与现有方法相比提高了0.21%~3.81%。此外,模型在半监督设定场景中表现出高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情绪识别 对比学习 自监督学习 深度学习 生理信号 数据增强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网络和自编码器的心电信号降噪研究
12
作者 黄依婷 陈熙鹏 +3 位作者 甘思雨 孔娴霏 曹熠程 白宝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2-582,共1页
目的心电降噪一直是智能心电信号处理的最重要的一步,为了解决单个多层降噪自编码器(SDAE)降噪无法准确提取特定特征的问题,提升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降噪自编码器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级联网络的结构来... 目的心电降噪一直是智能心电信号处理的最重要的一步,为了解决单个多层降噪自编码器(SDAE)降噪无法准确提取特定特征的问题,提升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降噪自编码器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级联网络的结构来进行心电信号降噪。方法预处理阶段采用SDAE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对原始心电信号进行初步去噪,恢复信号的主干特征;后处理阶段利用GRU网络的长短期记忆特性捕获心电信号的时间依赖性和周期性特征,进一步精细化去除残余噪声,同时保留心电信号的关键生理信息。结果与单独使用SDAE相比,级联网络显著提高了心电信号的降噪效果,信噪比平均提升约6 d B,降噪性能提升约35%。结论在含有复杂噪声的心电信号中,级联网络能够更有效地分离出EGC信号特征并同时保留EGC的病态特征,为后续的智能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信号 电信号 血管疾病 级联网络 非线性特征提取 生理信息 预处理阶段 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阈值的心电信号降噪研究
13
作者 王寓新 甘思雨 +2 位作者 孔娴霏 倪静磊 白宝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1-581,共1页
目的心电信号具有低信噪比的特点,其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噪声的干扰。在众多心电降噪方法中,小波变换由于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特性、多尺度特性和去相关化等特点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阈值对小波降噪的结果影响较大,阈... 目的心电信号具有低信噪比的特点,其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噪声的干扰。在众多心电降噪方法中,小波变换由于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特性、多尺度特性和去相关化等特点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阈值对小波降噪的结果影响较大,阈值的研究一直是小波降噪的重点。本文采用小波变换对心电信号降噪进行研究,并对阈值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方法首先通过实验获得了较为适合心电信号降噪的db7小波基和3层小波分解层数,然后对软硬阈值的降噪结果进行研究,发现阈值太大或太小会导致丢失细节或噪声消除不好,提出了一种根据信号窗口均统计特性的自适应新阈值算法。新阈值算法将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后的小波系数,阈值函数处理后的小波系数进行比较,并与原算法给出的阈值相结合,得出新的阈值,再对不同信噪比的心电信号进行处理。结果使用新的阈值算法对不同病人的心电信号进行降噪,新阈值算法处理后的信号的降噪效果均有提升。且对含不同程度噪声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噪比较原来的阈值算法处理后的信号最高有2 d B的提升,均方误差也有较大的减小。结论本文提出的新的阈值算法所获得的降噪效果较原来的阈值算法有较大提升,在对心电信号的处理上保持心电细节的同时能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算法 小波分解层数 噪声消除 电信号 降噪效果 小波降噪 小波变换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动周期和经验模式分解的心电信号去噪处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卢莉蓉 王鉴 +1 位作者 牛晓东 燕慧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2-710,共9页
针对现有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去噪方法难以精准剥离与之频带重叠的肌电干扰并无损提取到“干净”ECG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心动周期和经验模式分解对含噪ECG进行去噪处理。本文方法首先对含噪ECG进行经验模式分解,然后利用心动... 针对现有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去噪方法难以精准剥离与之频带重叠的肌电干扰并无损提取到“干净”ECG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心动周期和经验模式分解对含噪ECG进行去噪处理。本文方法首先对含噪ECG进行经验模式分解,然后利用心动周期判断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属于噪声还是有用信号,最后将有用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分量重构ECG。为验证本文去噪方法,首先采用ECG动力学仿真模型评估本文方法在不同参数噪声下的去噪效果;其次选取MIT⁃BIH数据库中的基线漂移信号bw,肌电干扰信号ma和105号、107号、123号ECG分别构建3组真实含噪ECG进行实验。评估与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同时去除ECG中的肌电干扰和基线漂移,去噪效果优于普通经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 ECG) 去噪 动周期 经验模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噪声消除方法 被引量:53
15
作者 高清维 李海鹰 +1 位作者 庄镇泉 王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8-240,共3页
本文针对小波空间适应法在心电信号消噪中的缺陷 ,提出一种利用平稳小波变换 (StationaryWaveletTransform)的心电信号消噪方法 ,对受噪声污染的心电信号进行多层平稳小波变换 ,逐层估计平稳小波变换细节信号中噪声的均方差σj,选取各... 本文针对小波空间适应法在心电信号消噪中的缺陷 ,提出一种利用平稳小波变换 (StationaryWaveletTransform)的心电信号消噪方法 ,对受噪声污染的心电信号进行多层平稳小波变换 ,逐层估计平稳小波变换细节信号中噪声的均方差σj,选取各层阈值σj 2lnn(n为细节信号长度 ) ,对平稳小波变换的各层细节信号进行分别阈值处理 ,然后进行小波逆变换重建信号 ,以达到对信号消噪和恢复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抑制小波空间适应法消噪出现的Gibbs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平稳小波变换 消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EEMD方法在心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略 唐歌实 +2 位作者 訾艳阳 冯卓楠 李康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1-366,共6页
针对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EEMD)中参数自动获取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EEMD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白噪声影响经验模式分解效果,建立了EEMD方法中加入白噪声大小的可依据准则,对不同信号可自适应获取加入白噪声大小与总体平均次数两个重要参... 针对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EEMD)中参数自动获取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EEMD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白噪声影响经验模式分解效果,建立了EEMD方法中加入白噪声大小的可依据准则,对不同信号可自适应获取加入白噪声大小与总体平均次数两个重要参数,进而得到一种自适应EEMD算法。最后将其应用于心电信号处理中,成功进行心电信号消噪与心率特征提取,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为复杂背景条件下的航天员心电信号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平均经验模式分解 白噪声 电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信号小波去噪的改进算法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郑敏敏 高小榕 谢海鹤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对心电信号(ECG)中的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和肌电干扰等噪声进行去除,在波形识别、医疗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用sym5小波函数对心电信号进行8层小波分解。根据有用信号强度在每一层平均分配而噪声强度随分解层数增加而减少... 对心电信号(ECG)中的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和肌电干扰等噪声进行去除,在波形识别、医疗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用sym5小波函数对心电信号进行8层小波分解。根据有用信号强度在每一层平均分配而噪声强度随分解层数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将分解得到的每一层的小波细节系数设置不同的阈值,最后用所提出的新阈值函数进行小波阈值去噪。该阈值函数既能克服硬阈值函数在阈值附近不连续的缺点,又可弥补软阈值函数与原函数之间存在固定差值的不足。以MIT-BIH心电数据库中的101号文件作为原始数据,将整个数据文件进行平均分段,每段有1 200个数据点,对每段数据进行加噪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去噪算法得到的去噪信号信噪比比硬阈值函数和软阈值函数分别提高2.31%和8.04%,从而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小波函数 阈值 阈值函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模糊C均值的心电信号分类方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吴志勇 丁香乾 +1 位作者 许晓伟 鞠传香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13-1920,共8页
针对长时海量心电信号自动分类系统中,心电专家诊断费时、费力和成本高,心电信号形态复杂导致特征提取困难,异常诊断模型适应性差、准确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模糊C均值的心电信号分类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心电信号降噪... 针对长时海量心电信号自动分类系统中,心电专家诊断费时、费力和成本高,心电信号形态复杂导致特征提取困难,异常诊断模型适应性差、准确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模糊C均值的心电信号分类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心电信号降噪预处理、心电信号分段和采样点统一化、无监督心跳特征学习、模糊C均值分类4个步骤,给出了模糊C均值深度信念网络FCMDBN模型结构和学习分类算法.仿真实验基于MIT-BIH心率异常数据库表明,与基于传统心电特征人工设计的分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信号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分类 深度学习 模糊C均值 深度信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驾驶疲劳肌心电信号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荣荣 王宏 +1 位作者 张扬 王福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3-1148,共6页
本文通过对驾驶员的肌电信号与心电信号的研究,检测驾驶员驾车过程中的疲劳状态。对8名被试者进行2h的驾驶模拟实验。利用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被试者股二头肌部位的生理信号,采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测得的信号进行分... 本文通过对驾驶员的肌电信号与心电信号的研究,检测驾驶员驾车过程中的疲劳状态。对8名被试者进行2h的驾驶模拟实验。利用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被试者股二头肌部位的生理信号,采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测得的信号进行分离和去噪处理,得到肌电、心电信号,并找出能表征驾驶员疲劳的肌电和心电特性参数,运用统计分析SPSS软件进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最终选取肌电信号峰值因数和肌心电信号互相关峰值(P<0.001)作为组合特征,并采用马氏距离作为判别疲劳的准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驾驶员正常状态与疲劳状态的区分上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疲劳 传感器 电信号 电信号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滤波的心电信号基线矫正算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毛玲 孙即祥 +1 位作者 张国敏 季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2-585,共4页
基线矫正是心电(EGG)信号预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形态滤波的ECC信号基线矫正算法。首先,对原始输入ECG信号进行基于相同结构元素的形态开闭-闭开滤波,抑制其中的QRS波群;然后,采用两个不同宽度的结构元素,对去除QR... 基线矫正是心电(EGG)信号预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形态滤波的ECC信号基线矫正算法。首先,对原始输入ECG信号进行基于相同结构元素的形态开闭-闭开滤波,抑制其中的QRS波群;然后,采用两个不同宽度的结构元素,对去除QRS波群后的ECG信号进行广义形态开-闭滤波,分离出基线漂移信号;最后,用原始ECG信号减去估计出的基漂信号,得到经过基线矫正的ECG信号。仿真实验与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ECG信号中的基漂干扰,而且较好地保持了ECG信号的原有特征形态,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以往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滤波 结构元素 电信号 基线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