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深度残差网络的心电信号分类算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鸿强 吴非凡 +2 位作者 曹路 张振 张美玲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针对不同类型心电(electrocardiogram,ECG)信号分类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分类方法。首先对心电数据做可视化处理,使用格拉姆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s,GAF)将一维的ECG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然后对Resnet-5... 针对不同类型心电(electrocardiogram,ECG)信号分类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分类方法。首先对心电数据做可视化处理,使用格拉姆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s,GAF)将一维的ECG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然后对Resnet-50网络模型进行改进,在网络中添加多级shortcut支路,并优化了残差块;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将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SELU激活函数;最后将图像输入到改进的残差网络中进行分类,并在医院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了实际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7类心电信号的平均识别率达到了98.3%,相对于原始的残差网络,准确率提升了2.9%;算法诊断结果与医生诊断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信号分类 残差网络(Resnet) 格拉姆角场(GAF) 激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疲劳恢复时间的心电信号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玉化 戚春华 +2 位作者 朱守林 解松芳 赵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2,共6页
适当的休息能有效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为探究科学的驾驶休息时间,开展试验,用MP15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20名驾驶人4 h模拟驾驶作业后休息时的心电(ECG)信号,分析ECG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驾驶疲劳恢复期,ECG指标心... 适当的休息能有效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为探究科学的驾驶休息时间,开展试验,用MP15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20名驾驶人4 h模拟驾驶作业后休息时的心电(ECG)信号,分析ECG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驾驶疲劳恢复期,ECG指标心率(HR)、间期标准差(SDNN)、低高频比值(LF/HF)、样本熵(SampEn)与恢复时间高度线性相关,且性别差异对疲劳恢复期ECG指标有显著影响;驾驶人的心理疲劳恢复时间早于生理疲劳恢复时间;驾驶人主观恢复时间相对于客观疲劳恢复时间有提前现象;建议连续驾驶4 h后男性驾驶人休息时间不少于24 min,女性驾驶人休息时间不少于2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疲劳 恢复时间 (ecg)信号 疲劳类型 率(H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电的铁路列车驾驶压力检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坤 焦钰博 +2 位作者 张晓明 陈晓宇 蒋朝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实时检测列车司机压力水平,基于高铁驾驶行为与安全仿真平台,获取16名被试不同驾驶速度下的主观压力量表和心电(ECG)信号。首先,通过分析主观压力量表,探究不同速度下司机的压力水平;其次,统计分析不同压力水平下的心率变异性(HRV)特... 为实时检测列车司机压力水平,基于高铁驾驶行为与安全仿真平台,获取16名被试不同驾驶速度下的主观压力量表和心电(ECG)信号。首先,通过分析主观压力量表,探究不同速度下司机的压力水平;其次,统计分析不同压力水平下的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最后,比较最邻近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压力检测方面的表现,并分析不同输入特征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司机的压力增大。连续R波之间的时间差间隔大于50 ms的数量(NN50),连续R波之间的时间差间隔大于50 ms的数量占比(PNN50),低频段功率值与高频段功率值之比(LF/HF),心脏交感神经指数(CSI)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高速条件下,PNN50、HF、LF/HF减小,NN50增加,其中LF/HF值显著降低。此外,特征选择和特征标准化均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表现;相比KNN和RF,径向基为核函数(RBF)的SVM分类器模型在检测驾驶压力方面的效果最好,准确度为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信号 驾驶压力 列车司机 驾驶速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