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什么把心与非心区别开来——西方心灵哲学的心理标准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新民 郭丽琴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心理标准问题是一个与心的本质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著名哲学难题。单一属性论认为,心理样式尽管多且性质各异,但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因此所有心理样式具有一个只为它们具有而不为非心具有的属性,当然这属性是什么,其内部又见仁见智。... 心理标准问题是一个与心的本质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著名哲学难题。单一属性论认为,心理样式尽管多且性质各异,但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因此所有心理样式具有一个只为它们具有而不为非心具有的属性,当然这属性是什么,其内部又见仁见智。多标准论认为,心没有统一性,因此它们的标志性特征就不一样,其判断标准只能是多。系统观认为,作为整体或系统的心理与它里面的个别的心理状态的标志性特征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标准的怀疑论在当今也有一定的市场。要化解有关难题,既要用类似于人口普查的方式研究心理的一切样式及范围,又要用唯物辩证法和具体科学方法去研究它们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标准 宽心灵 单一属性 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06年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姚本先 何玉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132篇关于1987—2006年间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1)发表心理健康标准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2)普通高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是进行科研的主要机构;(3)高校学报是刊载论文的主要...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132篇关于1987—2006年间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1)发表心理健康标准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2)普通高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是进行科研的主要机构;(3)高校学报是刊载论文的主要载体;(4)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有待均衡;(5)要加强国际、校际以及其他单位的合作研究。(6)研究对象的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心理健康标准 文献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寿欣 张秀敏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1年第3期47-50,共4页
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时所作的探讨 ,提出了适应与发展应是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 ,对心理健康的评估应是对心理机能的评估 。
关键词 中方 西方 心理健康标准 指导原则 “众数原则”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的比较与整合 被引量:4
4
作者 姚本先 吴凌燕 陈美爱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4,69,共3页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比较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研究思路、自我观念、人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对自我和现实的认识、重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整合中西方心理健康标...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比较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研究思路、自我观念、人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对自我和现实的认识、重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整合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应重视探讨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塑造具有独立性与创造性的现代社会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心理健康标准 比较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师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被引量:9
5
作者 申继亮 洪■ 杨小洋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6-59,共4页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 32 5名中学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 :(1)中学教师对专家学者界定的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绝大多数持赞同的态度。 (2 )对学駿生心理健康概念内涵的认识不受...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 32 5名中学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 :(1)中学教师对专家学者界定的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绝大多数持赞同的态度。 (2 )对学駿生心理健康概念内涵的认识不受教龄、班主任工作年限、职称以及学校类别的影响。 (3)条件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内涵的理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条件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狭义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能保持网上网下人格的和谐统一,网上网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正常的人际交往以及网络离线时身体没有明显的不... 狭义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能保持网上网下人格的和谐统一,网上网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正常的人际交往以及网络离线时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应。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新概念及心理健康的标志、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实际是这一标准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心理健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标准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本先 闵永胜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11期779-780,791,共3页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保持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结果,它具有时代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它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本土化...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保持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结果,它具有时代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它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本土化的方法来解决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同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铭 姚本先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5期114-115,118,共3页
目的:通过自编问卷,测试某师范大学200名大学生对目前较流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同度。结果:(1)对于30条心理健康标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持认同态度。(2)大学生对将"人际关系"、"心理状态"、"人生态度&qu... 目的:通过自编问卷,测试某师范大学200名大学生对目前较流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同度。结果:(1)对于30条心理健康标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持认同态度。(2)大学生对将"人际关系"、"心理状态"、"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较强的自制"等几个维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男生和女生的态度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对将"善于处理事务"、"接受缺失""正确表达情绪"等3个维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 被引量:18
9
作者 叶元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现状可归纳为六种依据、两种思路与两种倾向。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注重两种倾向———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于适应与发展应成为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 ,并最终落实在对心理机能的评估上。在此基础上 ,本...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现状可归纳为六种依据、两种思路与两种倾向。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注重两种倾向———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于适应与发展应成为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 ,并最终落实在对心理机能的评估上。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平衡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 众数原则 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 心理机能 平衡 心理健康标准 社会性 个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心理健康双维标准的探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国兴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4,共3页
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横、纵两个维度。心理健康的横维标准是从心理所包含的不同方面 (知、情、意、人格 )及内外适应 (人际关系和行为协调 )的角度来考察。包括认知发展正常、情感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横、纵两个维度。心理健康的横维标准是从心理所包含的不同方面 (知、情、意、人格 )及内外适应 (人际关系和行为协调 )的角度来考察。包括认知发展正常、情感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及人格健全等六个方面。心理健康的纵维标准则从心理发展层次和水平的角度来考察心理健康 ,包括正常的生存需要、活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发展需要、道德和审美需要等六个方面。心理健康双维标准的提出对于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标准 横维标准 纵维标准 心理健康曲线 生存需要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真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999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应对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雪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0-93,共4页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在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当细化概念、指标和数据;分析影响因素时应当从个体和环境层面剖析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在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当细化概念、指标和数据;分析影响因素时应当从个体和环境层面剖析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针对当前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应当尽快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健全心理服务标准、加强心理健康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服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标准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光磊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7S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 心理健康标准 性问题 指导性 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文山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10期7-9,共3页
关键词 正常 WHO 世界卫生组织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危机 全球 心理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 前言 适应
全文增补中
基于人性论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翠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1,共4页
人性是由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基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一直持续不断。从人性的视角来看,心理健康标准以生物性为基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平衡,第二层次是积极的社会适应... 人性是由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基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一直持续不断。从人性的视角来看,心理健康标准以生物性为基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平衡,第二层次是积极的社会适应(包括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第三层次是人的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争鸣综述及其进一步的思辨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海钟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1年第3期42-46,共5页
综述了近五年来教育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讨论的十余篇文章的观点 ,进而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主张。文章认为 ,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卫生学标准和教育学标准 ;精英的理想发展标准和大众的现实适应标准 ,形成一个二... 综述了近五年来教育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讨论的十余篇文章的观点 ,进而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主张。文章认为 ,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卫生学标准和教育学标准 ;精英的理想发展标准和大众的现实适应标准 ,形成一个二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标准 综述 教育心理 卫生学 教育学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标准
1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S1期76-76,共1页
一、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二、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三、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四、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
关键词 热爱大自然 心理健康标准 幽默感 知觉 民主 助人 态度 兴趣 生活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应着力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以法律心理学为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增宝 《法治研究》 2009年第7期73-78,共6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法官着力消解当事人的心理症结,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与消解法律纠纷同样重要。判决被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接受是和谐的基础,而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个案判决形成公正感,则是接受的前提。考察表明,对判决过程的感知与...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法官着力消解当事人的心理症结,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与消解法律纠纷同样重要。判决被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接受是和谐的基础,而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个案判决形成公正感,则是接受的前提。考察表明,对判决过程的感知与情感的认同影响人们对判决结果的感知与接受。心理学研究中的公正感理论为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提供了更清晰的理解图式及诠释依据,也为公正的求得提供了恰当的指引。在裁判活动中,应做到法律标准与心理标准的兼顾,通过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特征、强化司法调解、严格执行司法程序、努力追求实体公正、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吸收恢复性司法的有益思想等途径,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司法判决 可接受性 公正感 法律标准 心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 被引量:146
19
作者 张大均 王鑫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4,174,共6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是我国近年来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基本概念。两者不加区分的混用致使两者的关系模糊,严重制约了相关问题的科学认识、相关研究的积极推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内...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是我国近年来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基本概念。两者不加区分的混用致使两者的关系模糊,严重制约了相关问题的科学认识、相关研究的积极推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内涵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二者的实质关系,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是稳定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性,两者在内涵结构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在功能关系上存在着密切但非必然的对应关系。弄清二者关系,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需要而且是科学制定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素质标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素质标准 内涵 结构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 被引量:90
20
作者 申继亮 王凯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9,共8页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 ,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 。
关键词 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知觉 心理健康标准 学生 心理特征 发展性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