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理换位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时进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年第3期51-53,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自我中心(ego—Centric)”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涵意是: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注:“自我中心”不同于自私自利。比...
一、问题的提出“自我中心(ego—Centric)”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涵意是: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注:“自我中心”不同于自私自利。比如一个孩子可能把她最喜爱的布娃娃送给她所崇敬的解放军叔叔,因为她以为别人也一定都象她一样喜欢这个布娃娃)。皮亚杰的许多实验证明儿童的认识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他认为个体认识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打破“自我中心”的过程。许多学者也都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自我中心
学校教育
发展过程
学生干部
教师
皮亚杰
个体认识
想象力
瑞士
心理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奇
孙迎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忠恕”
思想道德教育
人际交往
教育对象
心理
位置
“己所不欲
“爱人”
勿施于人
基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心理换位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61-61,共1页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在讲SO2的性质时,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而后又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
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育中的智慧与心理换位
被引量:
2
4
作者
辛晓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49,共1页
德育的实效性差一直是令德育工作者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在校一个样、走出校门一个样的现象怎样才能得到根治?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做法里,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
德育工作者
心理换位
智慧
著名教育家
实效性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理换位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上的尝试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位尧
《职教论坛》
2004年第35期49-,共1页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怎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思想品德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心理换位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同学
初一
知识点
教学方法
心理换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理换位地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6
作者
冯斌斌
《地理教学》
1998年第1期32-33,共2页
平时教学过程中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不知他们的脑子是怎么转的”,“不知他们是怎么学的”……其实,做老师的在教学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他们怎么想,他们的疑难将是什么.他们喜欢些什么等等问...
平时教学过程中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不知他们的脑子是怎么转的”,“不知他们是怎么学的”……其实,做老师的在教学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他们怎么想,他们的疑难将是什么.他们喜欢些什么等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教师便忘了自己做学生时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思维上达到“同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师
心理换位
学生
老师
教学中
能力
教学过程
问题
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交友心理思想初探
被引量:
1
7
作者
罗红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48-52,共5页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中国古代交友问题,包括三部分:(1)古代交友的心理归因;(2)古代交友的心理行为规范。从知、情、行角度提出相知、挚爱、义举三种规范;(3)古代协调朋友间人际关系的心理方法,即心理换位法、自我反省法及自我抑制法。
关键词
交友
相知
挚爱
义举
心理换位
自我反省
自我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常性思想工作应遵循的心理学方法
8
作者
房宪俊
任继业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经常性思想工作
心理
学研究
教育对象
心理
学方法
教育法
心理
状态
心理换位
心理
特点
心理
素质
心理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用“移情”方法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被引量:
3
9
作者
温储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34-136,共3页
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难题。文章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将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移情”,运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并对“移情”教育方法的特点、必要性及其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移情
心理换位
情境逆反
平衡逆反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教育
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师生情感互动初论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晶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1X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师生情感互动
心理
位置互换
课堂教学活动
人际交往
心理换位
实际出发
行为动因
人际关系
对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会“移情”
被引量:
1
11
作者
万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64-65,共2页
“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实行“对应角色心理换位”.即置身于对方的地位来考虑对方的感情和想法.以此来搞好心理沟通,达到互相理解、消除隔阂、增加团结的目的。
关键词
移情
学会
心理
沟通
心理换位
人际交往
对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会拒绝
12
作者
兰刚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心理换位
一致性原则
人格平等
负效应
被拒绝者
师范高等专科
换位
心理
心理
承受能力
社会大家庭
情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约稿启事 “单位成员共情能力的培育与开发”专题研究
13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24-124,共1页
共情能力原是心理学概念,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能力、情商高低、换位思考等具化特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逐渐被在线交流所替代。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加注...
共情能力原是心理学概念,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能力、情商高低、换位思考等具化特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逐渐被在线交流所替代。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加注重公民个人隐私,看似开放共享的格局却因为彼此的界限保持着一定距离,我们越来越少与人共情,容易成为熟悉的甚至亲切的"陌生人",保持着彼此的"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共享
约稿启事
心理换位
互联网时代
换位
思考
将心比心
在线交流
共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换位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时进
机构
华东师大心理系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自我中心(ego—Centric)”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涵意是: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注:“自我中心”不同于自私自利。比如一个孩子可能把她最喜爱的布娃娃送给她所崇敬的解放军叔叔,因为她以为别人也一定都象她一样喜欢这个布娃娃)。皮亚杰的许多实验证明儿童的认识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他认为个体认识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打破“自我中心”的过程。许多学者也都提出。
关键词
心理换位
自我中心
学校教育
发展过程
学生干部
教师
皮亚杰
个体认识
想象力
瑞士
心理
学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奇
孙迎光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文摘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忠恕”
思想道德教育
人际交往
教育对象
心理
位置
“己所不欲
“爱人”
勿施于人
基本方法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心理换位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丽
机构
新河县职业中学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61-61,共1页
文摘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在讲SO2的性质时,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而后又变清.
关键词
心理换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
化学教学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育中的智慧与心理换位
被引量:
2
4
作者
辛晓明
机构
湖南长沙芙蓉区火星一小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49,共1页
文摘
德育的实效性差一直是令德育工作者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在校一个样、走出校门一个样的现象怎样才能得到根治?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做法里,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
德育工作者
心理换位
智慧
著名教育家
实效性
学生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换位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上的尝试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位尧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
出处
《职教论坛》
2004年第35期49-,共1页
文摘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怎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思想品德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心理换位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同学
初一
知识点
教学方法
心理换位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换位地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6
作者
冯斌斌
机构
江苏省锡山市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1998年第1期32-33,共2页
文摘
平时教学过程中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不知他们的脑子是怎么转的”,“不知他们是怎么学的”……其实,做老师的在教学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他们怎么想,他们的疑难将是什么.他们喜欢些什么等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教师便忘了自己做学生时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思维上达到“同频”。
关键词
地理教师
心理换位
学生
老师
教学中
能力
教学过程
问题
才能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交友心理思想初探
被引量:
1
7
作者
罗红雨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48-52,共5页
文摘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中国古代交友问题,包括三部分:(1)古代交友的心理归因;(2)古代交友的心理行为规范。从知、情、行角度提出相知、挚爱、义举三种规范;(3)古代协调朋友间人际关系的心理方法,即心理换位法、自我反省法及自我抑制法。
关键词
交友
相知
挚爱
义举
心理换位
自我反省
自我抑制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常性思想工作应遵循的心理学方法
8
作者
房宪俊
任继业
机构
陈西三原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陈西三原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训练部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经常性思想工作
心理
学研究
教育对象
心理
学方法
教育法
心理
状态
心理换位
心理
特点
心理
素质
心理
活动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移情”方法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被引量:
3
9
作者
温储蔚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政法系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34-136,共3页
基金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移情’教育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难题。文章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将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移情”,运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并对“移情”教育方法的特点、必要性及其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移情
心理换位
情境逆反
平衡逆反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教育
教育方法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师生情感互动初论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晶
机构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1X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师生情感互动
心理
位置互换
课堂教学活动
人际交往
心理换位
实际出发
行为动因
人际关系
对方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会“移情”
被引量:
1
11
作者
万慧
机构
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64-65,共2页
文摘
“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实行“对应角色心理换位”.即置身于对方的地位来考虑对方的感情和想法.以此来搞好心理沟通,达到互相理解、消除隔阂、增加团结的目的。
关键词
移情
学会
心理
沟通
心理换位
人际交往
对方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会拒绝
12
作者
兰刚
机构
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心理换位
一致性原则
人格平等
负效应
被拒绝者
师范高等专科
换位
心理
心理
承受能力
社会大家庭
情感互动
分类号
C933.2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约稿启事 “单位成员共情能力的培育与开发”专题研究
13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24-124,共1页
文摘
共情能力原是心理学概念,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能力、情商高低、换位思考等具化特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逐渐被在线交流所替代。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加注重公民个人隐私,看似开放共享的格局却因为彼此的界限保持着一定距离,我们越来越少与人共情,容易成为熟悉的甚至亲切的"陌生人",保持着彼此的"孤独"。
关键词
开放共享
约稿启事
心理换位
互联网时代
换位
思考
将心比心
在线交流
共情能力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理换位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孙时进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
王奇
孙迎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心理换位
赵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德育中的智慧与心理换位
辛晓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心理换位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上的尝试
陈位尧
《职教论坛》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心理换位地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冯斌斌
《地理教学》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古代交友心理思想初探
罗红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经常性思想工作应遵循的心理学方法
房宪俊
任继业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运用“移情”方法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温储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师生情感互动初论
王晶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学会“移情”
万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学会拒绝
兰刚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约稿启事 “单位成员共情能力的培育与开发”专题研究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