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万州旅游消费者心理成熟度现状分析及对策
- 1
-
-
作者
骆永菊
张灵君
张帏薇
王宾
-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
重庆三峡学院
-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2,共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4XHSH2008)
重庆三峡学院可持续发展中心资助项目(2008-SXXY-JD1002)
-
文摘
旅游消费者心里成熟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衡量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前后以及旅游活动体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利于提升自身旅游消费行为意识的一系列特有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规律的标准;后者是指旅游消费个体对涉及旅游活动各个要素的综合、全面而科学的认知,一般包括文化水平、购买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维权意识以及对自身所处旅游环境的认识等。从狭义的角度,基于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月收入结构,分析了万州旅游消费者心理成熟度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旅游消费者
心理成熟度
现状
对策
万州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关于大学生社会心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彭德华
-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08-113,共6页
-
文摘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一个大学,就是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其中有许多社会心理问题值得研究。现就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供改进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大学生的作用时参考。第一个问题:大学生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从众心理大学生不仅在生理发展上日趋成熟,在学识能力上日渐提高,而且心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普遍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个人成就感以及对新思潮的积极探求的欲望等,心理成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个别大学生身上,这种成熟度。
-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
社会心理学
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
从众行为
个人成就感
非正式群体
心理成熟度
从众心理
社会意识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析改革过程中的“攀比”心理
- 3
-
-
作者
尹志刚
-
出处
《党校教学》
1988年第4期7-10,共4页
-
文摘
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许多社会成员萌生了互相攀比的心理。这种攀比心理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它消腐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阻碍着改革的深化。因此,从理论上和现实上分析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正确地认识它,并找出克服的措施,就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社会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先探讨一下公平心理和公平理论。一。
-
关键词
攀比心理
社会成员
劳动所得
不公平感
病态心理
公平理论
劳动分工
消极作用
心理成熟度
人与他人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领导者的不良心境及调适
- 4
-
-
作者
李乐琳
张从华
-
机构
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2-33,共2页
-
文摘
领导者的不良心境及调适李乐琳,张从华要管理好一个单位或部门,当然与领导者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领导水平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但同时还受着领导者潜在心理因素──心境的制约。心境,心理学解释为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特定倾向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
关键词
领导者
心境
心理效应
心理成熟度
连云港
江苏省
青年干部
心理疏导
打不起精神
心烦气躁
-
分类号
C933.2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与犯罪
- 5
-
-
作者
何剑
-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
文摘
道德发展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随年龄的增加而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去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道德发展过程应包涵二层含义,其一属于“知”的道德,即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另一属于“行”的道德,即对道德理念的具体实践。就“知”的道德而言,必须在个体的认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下才可能学,所以它与一定的年龄阶段相一致。而“行”的道德,则影响因素更多、更复杂。
-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道德发展水平
未成年罪犯
心理成熟度
“知”
道德水平
犯罪行为
道德行为
行为目的
“行”
-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