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儿童科学学习的心理年龄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张维倩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
文摘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立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对儿童科学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旨在剖析儿童(2 ̄7岁)科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呈现的心理年龄特征,本研究同时发现儿童科学学习之心理年龄特征存有普遍性、稳定性与共同性。最后依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及相关实证研究的启示提出教育建议,期能对幼儿教师进行儿童科学教育有所助益。
-
关键词
认知发展
科学学习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
Keywords
cognitive development, science learning, early children's mental age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G61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穩定性和可变性及其关系
- 2
-
-
作者
徐君藩
賴昌貴
張萍芳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1期97-108,共12页
-
文摘
一解放以来,我国不少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心理年齡特征的看法,曾經出現过完全相反的两种傾向。在教学改革以前和教学改革初期,傾向子强調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而忽視其可变性,甚至认为它是固定不变的,无視我国經济政治制度和教育的重大变革对儿童心理年齡特征所引起的变化,低估了新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在教学改革开展以后的一个时期中,流行着另一种傾向,即强調可变性,而忽視稳定性,甚至否定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存在。他們认为经济政治制度一变化。
-
关键词
可变性
教学改革
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水平
主导作用
稳定性
生理
学习态度
儿童心理发展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小学低年級識字教学程序的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朱作仁
-
出处
《心理学报》
1964年第3期266-273,共8页
-
文摘
识字是小学語文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級儿童在語文課中面临的首要学习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識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識字教学过程中包含的因素是比較复杂的,比如汉字的特点、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以及教学方法的程序、体系等。汉字是由音、形、义統一构成的复合体,其中字形有繁簡,字义有深浅,字音有难易,但这三者的关系如何?它們是怎样制約着識字的心理过程的?过去有人对此曾作过一些研究,本文試图作进一步的探討,为識字教学提供根据。儿童面临着音、形脫节,卽见形而不知其音的方块汉字,是怎样形成联想进行識記的?他們的关于字的意义联系系統的結构又是如何?我們应如何考虑到儿童的这些心理过程及其认識和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特点,来正确安排有效的教学程序,这些就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
-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
教学程序
心理过程
儿童
心理年龄特征
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
小学
意义联系
汉字
-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
-
题名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会議
- 4
-
-
作者
陈大柔
-
出处
《心理学报》
196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
文摘
中国心理学会2月20—2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教育心理专业会議。参加者有16个省、市、自治区心理学会代表及北京市心理学、教育和保育工作等40多个单位,共200余人。 这次会議的中心議題,是关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問題。会議的主要內容可分下列三个部分。
-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会
教育心理
年龄特征
保育工作
儿童心理
参加者
北京市
自治区
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学研究
-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
-
题名中国心理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
- 5
-
-
作者
陈大柔
-
出处
《心理学报》
196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
文摘
中国心理学会1963年12月6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第一届学术年会。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心理学会代表85人及北京市有关心理、教育、保健等工作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議。这次年会收到論文203篇,其中普通心理学方面31篇,包括心理学对象、方法等理論性文章13篇、心理过程(感知、注意、記忆、思維)16篇、个性2篇;儿童心理方面59篇,包括思維29篇,其他是記忆、知觉、个性、言語及生理发展等;教育心理方面94篇。
-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会
学术年会
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
儿童心理
普通心理学
生理
德育心理
心理年龄特征
北京市
-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
-
题名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及其教育效果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陈利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教科所
-
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7-58,共2页
-
文摘
随着性成熟以及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男女逐渐认识到不同性别在生理、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爱恋和向往之情,并希望通过与异性交往,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种喜欢同异性交往的需要,是国内外青少年共同的心理年龄特征.但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之间的交往常常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
-
关键词
与异性交往
心理年龄特征
成人社会
性道德
社会环境
高中学生
文化背景
法制观念
教育效果
情感交流
-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G
[文化科学]
-
-
题名热忱与爱心的奉献──浦漫汀和她的儿童文学评论
- 7
-
-
作者
吴然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60,共2页
-
-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儿童散文
儿童文学作家
《导言》
学理论
童话创作
审美情趣
心理年龄特征
基础理论
评论集
-
分类号
I207.8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谈童话对儿童的教育
- 8
-
-
作者
郭琪琪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
文摘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想象的童话是重要的样式之一,它历来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童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想象把神奇的幻想和真实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儿童思维的方式,这是其他儿童文学样式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童话。
-
关键词
儿童心理
童话世界
道德品质
儿童思维
高尚情操
教育
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特征
文学作品
丰富想象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