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用完形心理治疗及奥氮平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冯杰 郎森阳 +1 位作者 王娟 杨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4-816,共3页
目的:研究单一药物、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一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用药(SSRI加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及联合用... 目的:研究单一药物、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一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用药(SSRI加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查,评定三种治疗方式的减分率和有效率。结果:(1)三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分别为53.1%、61.8%和96.7%,以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最高,联合用药组次之(82.4%)(χ2=15.5,P<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AMD总分减分率均值,以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最高(82.4%),联合用药组次之(57.9%),单一药物组最低(45.2%),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显著,Welch统计量为20.92,P<0.001;Tamhane方法多重比较,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与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氟西汀组与联合用药组仅躯体化、睡眠、绝望感三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均有明显疗效;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完形心理治疗 临床试验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形心理理论对产品形态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波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4,179,共3页
完形心理学是探讨人类对于图像的认知反应的科学,以强调知觉活动过程中的整体性、独特性为特征。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其知觉组织原则与产品形态特征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产品形态的视觉规律,对于产品形态的设计与创造... 完形心理学是探讨人类对于图像的认知反应的科学,以强调知觉活动过程中的整体性、独特性为特征。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其知觉组织原则与产品形态特征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产品形态的视觉规律,对于产品形态的设计与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趋向 产品 形态 完形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形心理治疗的理论支撑及其重要贡献 被引量:3
3
作者 倪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当今社会,众生内心喧哗浮躁,社会心理被挤压扭曲,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完形心理治疗作为目前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之一,在个人自我成长、创伤治愈、社会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完形治疗理论继承了人本主... 当今社会,众生内心喧哗浮躁,社会心理被挤压扭曲,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完形心理治疗作为目前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之一,在个人自我成长、创伤治愈、社会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完形治疗理论继承了人本主义人性观,认为人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潜能;秉承整体论思想,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并应关注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吸取了现象学的思想,认为体验此时此刻所感知的经验最为重要。完形治疗还创立了对话练习、空椅子技术、绕圈子等多种操作性较强的治疗技术。无论对心理治疗理论和治疗技术,还是对当代社会哲学,完形心理治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心理治疗 理论 技术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学生的完形心理加强续写训练
4
作者 邹克钧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36-36,共1页
利用学生的完形心理加强续写训练四川省芦山县大川中学邹克钧续写是写作训练的一种实用、可行、有效的形式。它是学生在理解原作(即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激发其联想、想象力,并顺着课文提供的材料续接下去,对原作加以补充和完善的有... 利用学生的完形心理加强续写训练四川省芦山县大川中学邹克钧续写是写作训练的一种实用、可行、有效的形式。它是学生在理解原作(即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激发其联想、想象力,并顺着课文提供的材料续接下去,对原作加以补充和完善的有趣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去续写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心理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孔乙己》 写作训练 情节结构 组织作用 芦山县 格式塔心理 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心理学美学的演进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岳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心理学美学是20世纪前半期西方美学的重要思潮之一。其中,精神分析学美学是最为重要的流派。总体上看,这一思潮对现当代美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勾画出弗洛伊德、荣格、阿恩海姆、拉康这样一条清晰的轨迹。心理学美学的影响超出了心理... 心理学美学是20世纪前半期西方美学的重要思潮之一。其中,精神分析学美学是最为重要的流派。总体上看,这一思潮对现当代美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勾画出弗洛伊德、荣格、阿恩海姆、拉康这样一条清晰的轨迹。心理学美学的影响超出了心理学范围,更广泛地深入到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美学、诗学和文学艺术各领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美学批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原始意象 完形心理 无意识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意境的完形生成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冬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176,共5页
本文运用完形心理学理论从三个层面讨论诗歌意境的生成过程 :“完形与‘象外之象’”从总体上探讨意境的整体性特征 ;“异质同形与结构空白”从主客体两个方面探究意境的心理生成过程 ;“优格式塔与典型意象”从“好的完形”的“简约合... 本文运用完形心理学理论从三个层面讨论诗歌意境的生成过程 :“完形与‘象外之象’”从总体上探讨意境的整体性特征 ;“异质同形与结构空白”从主客体两个方面探究意境的心理生成过程 ;“优格式塔与典型意象”从“好的完形”的“简约合宜”性论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心理 意境 异质同形 结构空白 生成过程 审美要求 格式塔心理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和诠释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美学思想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同构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玉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本质内涵是指人的自由本性在有关教育的协调活动中的显现与确证。它蕴涵着教育管理主体的智慧与品质统一并超越的审美素养(条件)、教育管理协调活动和谐有序而自主创造的运行(关键)、教育管理对效率和人性双重目标追... 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本质内涵是指人的自由本性在有关教育的协调活动中的显现与确证。它蕴涵着教育管理主体的智慧与品质统一并超越的审美素养(条件)、教育管理协调活动和谐有序而自主创造的运行(关键)、教育管理对效率和人性双重目标追求的实现(结果)这三个方面的要点。对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这种释义和赋义,主要是通过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美学思想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同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沟通桥梁来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 审美价值 实践 诠释学 完形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形心理学批判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希亮 《心理学报》 1958年第0期85-98,共14页
完形心理学派孕育和誕生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这正是資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这时資产阶級的哲学和科学主要已走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更特別的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尽管它們本質是主观... 完形心理学派孕育和誕生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这正是資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这时資产阶級的哲学和科学主要已走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更特別的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尽管它們本質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货色,但它們的外表必伪装成一种新科学,或冒充为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哲学的样子。这个特征是与前几个世紀一般唯心主义者公开宣传他們的唯心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这时資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資产阶級为了掩护他們不可告人的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批判 完形心理 主观唯心主义 帝国主义阶段 哲学和科学 唯心主义者 科学的哲学 完全不同 新科学 巴甫洛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电影色彩运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09,共3页
一、电影中的色彩世界 大千世界色彩纷杂,色彩属于我们感知里非常敏感的焦点。在自然界,色彩能够分成彩色及黑白两类。自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艺术开始,人们就渴望借助色彩、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五彩缤纷、富于变化的大千世界,从而走进某一... 一、电影中的色彩世界 大千世界色彩纷杂,色彩属于我们感知里非常敏感的焦点。在自然界,色彩能够分成彩色及黑白两类。自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艺术开始,人们就渴望借助色彩、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五彩缤纷、富于变化的大千世界,从而走进某一时空交错的三维色彩空间,呈现除了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诗歌之外的“第七种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空间 格式塔心理 色彩世界 时空交错 色彩运用 心理 视觉感知 完形心理 运动感 爱因汉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无哀乐”新解——试论嵇康音乐心理学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中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0-44,共5页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重新阐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嵇康强调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音乐鉴赏中的能动作用,同时也看重音乐本身的诸种感觉要素,从而揭示了“心”(鉴赏主体)与“声”(艺术作品)之间“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它超越了儒家乐论...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重新阐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嵇康强调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音乐鉴赏中的能动作用,同时也看重音乐本身的诸种感觉要素,从而揭示了“心”(鉴赏主体)与“声”(艺术作品)之间“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它超越了儒家乐论夸大音乐教化作用与忽视音乐艺术形式的双重局限,在深潜的心理层次找到了“心”与“声”的连结点,对后来的艺术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听音乐 音乐鉴赏 艺术形式 教化作用 形式结构 儒家乐论 礼乐思想 音乐欣赏 完形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和艺术中的情感和情绪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道夫.安海姆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93-96,共4页
本文是美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安海姆的一篇重要文章,旨在澄清心理学和艺术中最混乱的一个课题:情绪与情感。安海姆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考察了情绪与情感。他反对学院心理学简单的归类法,也反对把任何心理过程都区划为情感、动机... 本文是美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安海姆的一篇重要文章,旨在澄清心理学和艺术中最混乱的一个课题:情绪与情感。安海姆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考察了情绪与情感。他反对学院心理学简单的归类法,也反对把任何心理过程都区划为情感、动机和认知三方面。他认为这三方面是完整地统一在一起的。所谓情感或情绪,说到底乃是一种普通知觉,并不存在什么特殊的“艺术情感”或“审美经验”。这对于打破艺术心理学这一课题的神秘性是有所助益的。同时,他依据完形心理学“异质同形”的假说,指出了移情说的谬误,把艺术中的情感规定为艺术对象的力与主体内心的力之间的一种同形同构关系。他的结论是:艺术中的情感并不是一种神秘的认知能力。安海姆的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的现状,推动我国艺术心理学的发展是有所启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心理 心理学家 完形心理 认知能力 心理过程 异质同形 同构关系 移情说 心理状态 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接受的心理阐释
12
作者 谭学纯 唐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9-22,共4页
话语接受,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就是把作为物质现实的话语材料,转换为接受者的心理现实。具有一定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的话语材料,只对接受者的语言中枢形成外部刺激,但是“外部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状态,通过在主体那里形成的思想和感... 话语接受,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就是把作为物质现实的话语材料,转换为接受者的心理现实。具有一定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的话语材料,只对接受者的语言中枢形成外部刺激,但是“外部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状态,通过在主体那里形成的思想和感情的体系,才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效应”。当我们说话语接受是一个微妙而又复杂的过程时,这一“过程”,指的正是话语接受者的心理历程。接受者以自己丰富的心理活动投入话语接受,并在话语交际过程的终端,以自己的心理状态,对接受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话语接受的研究,就不能不涉及对各种接受心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接受 心理阐释 接受者 情绪心理 话语交际 阿Q 想象心理 水兵 完形心理 心理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骨”说及其古代文艺心理分析
13
作者 李仲霖 李天道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35-41,共7页
“风骨”说是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的关于文艺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方面的重要范畴。它和我国古代文艺美学论中的诸多命题与范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共同构成我国古代文论的鲜明民族特色。为了建构今天的民族化和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体系... “风骨”说是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的关于文艺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方面的重要范畴。它和我国古代文艺美学论中的诸多命题与范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共同构成我国古代文论的鲜明民族特色。为了建构今天的民族化和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体系、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变探索并重新认识“风骨”说、以期使之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心理分析 艺术心理 审美理想 审美标准 美学史 美学意义 完形心理 美学范畴 心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形心理学批判
14
作者 朱希亮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3期32-44,共13页
完形心理学派孕育和诞生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这正是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这时资产阶级的哲学和科学主要已走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更特别的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侭管它们本质是主观... 完形心理学派孕育和诞生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这正是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这时资产阶级的哲学和科学主要已走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更特别的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侭管它们本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货色,但它们的外表必伪装成一种新科学,或冒充为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哲学的样子。这个特征是与前几个世纪一般唯心主义者公开宣传他们的唯心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这时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为了掩护他们不可告人的罪恶,就更凶恶更毒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心理 唯心主义者 巴甫洛夫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考夫卡 联想 条件反射 行为环境 完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点视角·平面覆压·断裂构造:以电影中连续静态画面为中心的影像考察
15
作者 李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作为一门建立在现代机械传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电影通过放映机每秒24帧的稳定速度播放出来,基于视错觉与完形心理将连续的静态画面展现为动态的连续影像。这是电影作为一项视听艺术得以营造超越现实的梦幻的物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 作为一门建立在现代机械传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电影通过放映机每秒24帧的稳定速度播放出来,基于视错觉与完形心理将连续的静态画面展现为动态的连续影像。这是电影作为一项视听艺术得以营造超越现实的梦幻的物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早期的电影导演与演员,由于来自戏剧团体而保留了静态拍摄的习惯^([1]),加之拍摄工具和技术较为落后,在拍摄时较多地将摄像机放置在固定机位上,拍摄完全静止或趋于静态的画面。后来随着科技进步,电影拍摄技术也得到广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拍摄 视听艺术 静态画面 完形心理 视错觉 物理基础 戏剧团体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视剧视觉传播中观众的主体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3,共5页
人的主体性与技术进步、与大众媒介紧密相关。人不仅通过媒介认知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同时通过媒介使用建构自我的主体性。尤其是电视剧,以其相对巨量的叙事内容与影像叙事方式,成为受众建构主体性的手段之一。电视剧是通过影像来叙事的... 人的主体性与技术进步、与大众媒介紧密相关。人不仅通过媒介认知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同时通过媒介使用建构自我的主体性。尤其是电视剧,以其相对巨量的叙事内容与影像叙事方式,成为受众建构主体性的手段之一。电视剧是通过影像来叙事的,电视剧影像具有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特点,影像的确定性建立了认知的基础,而影像的非确定性是审美认知的切入点,受众正是在影像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中,通过心理完形活动获得认知。同时通过审美想象,获得像外之像的审美体验,从而不断进行对自我主体性的建构与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视角传播 主体性 心理完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感”解析与汽车造型中动感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勇 曹红霞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3-145,共3页
动感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完形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动感产生的心理基础,客观地剖析了营造动感的3种手法,继而就楔形车身和新锋锐设计风格展开讨论,得出动感设计的一些形态特征因素。
关键词 动感 造型 完形心理 汽车 新锋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写《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觉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1-7,共7页
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使受“四人帮”摧残得奄奄一息的心理学得到了新生。一九七八年,全国心理学会先后在杭州召开专业学术会议,在保定召开学术年会。杭州会议以后,部分同志来到南京,共同商讨开展心理学史的... 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使受“四人帮”摧残得奄奄一息的心理学得到了新生。一九七八年,全国心理学会先后在杭州召开专业学术会议,在保定召开学术年会。杭州会议以后,部分同志来到南京,共同商讨开展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并且建立了研究小组。他们在保定年会中又进一步扩大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心理 心理学史 行为主义 西方心理学家 完形心理 麦独孤 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 构造主义 实验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孟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3-45,共3页
当代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程孟辉西方美学研究在中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学者最早接触西方美学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时期。那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出现,一些有识之士(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在熟知中国... 当代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程孟辉西方美学研究在中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学者最早接触西方美学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时期。那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出现,一些有识之士(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在熟知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近代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史 现代西方美学 当代中国 传统美学 现代西方哲学 形成和发展 中国学者 唯心主义 解释学美学 完形心理学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映像与无意识——视频广告图像与新的视觉经验
20
作者 肖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104-108,共5页
广告这一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广告图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尖端的科技和艺术思潮,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在我们当前这个全新的媒体技术时代里,它更加成为了媒体科学、艺术理论以及媒体思维间的"... 广告这一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广告图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尖端的科技和艺术思潮,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在我们当前这个全新的媒体技术时代里,它更加成为了媒体科学、艺术理论以及媒体思维间的"共生"代名词。与此同时,广告中呈现的视觉信息对人们心理上、意识形态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可以说,广告这种大众的文化形式对于现代人类的心理思维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直接生硬的政治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图像 广告 视觉暂留 完形心理 映像记忆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