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 |
周宁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
|
“心”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 |
伍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3
|
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 |
葛鲁嘉
杨铁光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4
|
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中否定了什么? |
汉斯·J.施耐德
季文娜(译)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9 |
1
|
|
5
|
关于心理学哲学的思考 |
孔德生
葛鲁嘉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6
|
从心理学化的哲学到私人语言——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刍议 |
楼巍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7
|
哲学形态的心理学考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二 |
葛鲁嘉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5 |
2
|
|
8
|
西方美德概念演变:从古典功能主义到哲学心理学 |
赵永刚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9
|
从哲学到科学: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历史演进 |
田浩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0
|
库恩的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中的心理学方法论探析 |
李炳全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03 |
1
|
|
11
|
对尼采思想的哲学心理学分析 |
徐献军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二十年来美国心理学人员组成的变化 |
管连荣
|
《心理科学进展》
|
1988 |
0 |
|
13
|
洛克“感觉论”和“反省论”哲学心理学思想述评 |
陈伙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4
|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上) |
赵莉如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
1996 |
7
|
|
15
|
编写中国心理学史应如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心理学史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
高觉敷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2
|
|
16
|
对西方心理学历史的重建──评《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
曾红梅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1999 |
0 |
|
17
|
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5 |
0 |
|
18
|
编写《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几个问题 |
高觉敷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9 |
1
|
|
19
|
从经验到实证:对无意识现象探究过程的分析 |
周爱保
王亚鹏
陈姝娟
陶沙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04 |
6
|
|
20
|
思维研究的新成果——《思维论》介评 |
车文博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