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心理救助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2,共8页
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心理救助具有降低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精神障碍等因素引致心理型弱势群体的身心损害与社会风险的社会功能。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战略目标,必须走出传统认识误区,将心理救助纳入社... 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心理救助具有降低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精神障碍等因素引致心理型弱势群体的身心损害与社会风险的社会功能。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战略目标,必须走出传统认识误区,将心理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使其走向制度化建设的道路。这是因为,心理救助是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助推器。当前心理救助的实践困境在于严重的"契合度偏差",具体表现在心理救助实施主体的"水乳分离"、心理救助实施对象的"过度药疗"和心理救助人才"象牙塔"式培养等三个方面。心理救助要走出"契合度偏差"的实践困境,就必须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取向,着力培育心理救助专业组织、提升心理救助专业服务水平、扭转心理救助人才培养方向、健全心理救助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救助 弱有所扶 心理型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