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并举”构建一体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永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教育体系逐步健全、监测预警更加完善、服务保障有效提升。但是,面临数字化时代和家庭结构变化等新挑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依然突出。建议全面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坚持“五育并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构建一体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监测、评价和干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五育并举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监测、评价和干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考量
2
作者 俞国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82,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从理论上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困境,满足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式需求,必须从中国国情和本土文化出发,遵循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从理论上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困境,满足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式需求,必须从中国国情和本土文化出发,遵循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基本原则,逐步彰显中国特色与自主创新的特质。从建构过程考察,其产生发展历经知识解构(西方理论的话语分析、本土实践的经验提取)、知识重组(传统心理思想的现代转化、区域性实践模式的涌现)与知识创新(原创性理论建构、标准体系形成)三个阶段。从构建的具体路径探究,需要多维度、多路径协同推进。其中,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文化融合是根基,制度创新是保障,技术赋能是助力,学科协同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体系建设探微 被引量:24
3
作者 俞国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7,共11页
新时代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包括对价值体系、理论体系、发展体系、服务体系、实践体系和生态体系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具体而言,价值体系是一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观念、价值... 新时代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包括对价值体系、理论体系、发展体系、服务体系、实践体系和生态体系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具体而言,价值体系是一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的集合体,包含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生命至上和责任为重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要素;理论体系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指导下,囊括中国特色、健康第一、健康中国和幸福中国等概念的理论支撑系统;发展体系是一种兼顾纵向和横向发展的系统的渐进过程,有效实现育心育德、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有机整合;服务体系是遵循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向师生员工提供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包括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内容;实践体系则从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危机干预和医教协同等实践途径入手,落到实处、抓到痛处、收到成效;生态体系重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态环境,即生态课堂、生态校园、家校协同和社教一体,真正实现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发展--评《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
4
作者 杜环利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12-I0012,共1页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及心理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赵琳撰写的《互联网视域下...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及心理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赵琳撰写的《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既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深入探析,又有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总结,有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该书对笔者在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SJSZ0863)的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术 赵琳 互联网视域下 卫生类高职院校 学习模式 大学生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3
5
作者 时小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引领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新方向、给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服务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当前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缺乏可参考的经验,也存... 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引领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新方向、给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服务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当前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缺乏可参考的经验,也存在诸多问题。据此,提出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坚持类型特色,把握质量保障目标的精准度;深化产教融合,彰显质量保障体系的大贯通;多措并举强配套,实现质量保障队伍的高水平;提升组织能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职业本科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价值意蕴、应然样态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捷 高书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101,112,共10页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具有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具有确保思想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民生保障力和社会协同力、提升教育强国的人才竞争力和科技支撑力的价值意蕴。在应然状态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具有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具有确保思想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民生保障力和社会协同力、提升教育强国的人才竞争力和科技支撑力的价值意蕴。在应然状态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具有目标明确性、结构系统性、多元融合性、创新发展性、开放包容性和高效协调性的特征。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应从坚持立德树人贯穿始终、优化贯通衔接的结构体系、建立跨界融合的多元合作机制、创新驱动丰富先进资源供给、加强开放互鉴融通中外、加大保障提升综合支撑能力等六个方面着力,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质量 职业教育 教材体系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齐守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共1页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然...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还面临着产教融合深度不足、职普壁垒尚未完全打通、内驱力不足、政策制度不健全等短板。如何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世纪命题。解决这一命题应该从办学生态、类型逻辑、核心关键和基础保障等方面综合发力。创新“多元办学、产教融合”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办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教体系 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强国 高质量教育 大国工匠 内驱力 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之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来兵 张勇明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普及水平、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转型与教育资源适配的冲突、管理体制壁垒与优质均衡目标的矛盾、评价改革滞后与育人方式变革的脱节等挑战,同时又迎来了建成教育强国赋予的时代机遇。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须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优化教育公共服务布局等作为实践路径,加强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基础教育体系 公平优质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
9
作者 唐智彬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共1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政策、重大项目与地方探索的“组合拳”,推动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大探索亟待理论的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政策、重大项目与地方探索的“组合拳”,推动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大探索亟待理论的积极阐释,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理论成果的有效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现代化 理论阐释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标准 建机制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共3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提出了新的部署,新时期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提出了新的部署,新时期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坚持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立标准、建机制,坚持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三个维度来推进谋划,探索建设具有中国风格、符合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标准 机制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个案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覃干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7-38,共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对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出发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12
作者 余宏亮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中华民族从历史中走来,是在各民族同胞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形成的民族复合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在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并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头脑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 中华民族从历史中走来,是在各民族同胞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形成的民族复合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在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并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头脑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 课程教材体系建设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3
作者 朴素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9-51,共3页
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大课程体系,就是通过开设课程进行大范围教育,使课堂教学起到团体咨询的作用,而将心理咨询服务和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大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科学整合各种教育形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 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大课程体系,就是通过开设课程进行大范围教育,使课堂教学起到团体咨询的作用,而将心理咨询服务和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大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科学整合各种教育形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上教育与课下服务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它涵盖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辅导课程四种相互作用的课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 立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协同,打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名片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鹏 蔡超群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3,共4页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探索实施“138心理化教育模式”,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着手,构建校内外多系统协同的学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一方面,健全家校社三位一体合作网络,拓宽心育实施途径和资源渠道,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探索实施“138心理化教育模式”,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着手,构建校内外多系统协同的学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一方面,健全家校社三位一体合作网络,拓宽心育实施途径和资源渠道,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建立高心理风险学生预警干预机制,形成“测评-建档-咨询服务-转介”工作流程,打造医教结合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新格局。同时通过夯实政府主体责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进行成果宣传推广等举措,不断提升学生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服务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心理教育 医教结合 家校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耦合机理与互动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在洲 李忆辛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159,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个重大战略,从内在逻辑和实践进程看,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分别是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关键支点,只有实现这两个关键支点的互动共进,才能有力促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个重大战略,从内在逻辑和实践进程看,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分别是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关键支点,只有实现这两个关键支点的互动共进,才能有力促进两个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着价值上互利共赢、系统间互依共存、功能上互补共成、发展中互动共生的四维度的耦合关系,为两者互动共进、相互成就提供了可能。要实现这种可能,必须把握好四大现实关键:乡村人才回归与高等教育向上流动的价值互洽、乡村人才需求结构与高等教育供给结构的系统同构、乡村人才质量效能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功能对接、乡村人才使用政策与高等教育培养政策的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 乡村人才振兴 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
16
作者 张庆波 张悦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9期208-210,共3页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队...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构架与经费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咨询服务系统建设、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建设5个角度提出了建成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重心与支撑——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雨寒 刘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56-60,共5页
2025年5月2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论坛”在长春举行。论坛围绕教育强国视域下建设职业... 2025年5月2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论坛”在长春举行。论坛围绕教育强国视域下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与方向、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和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面向未来,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应建设以适应性、国际性、融通性为方向,以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为重心,以持续深入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为支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本科 “双高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议题回顾与实践展望
18
作者 解德渤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6,共16页
学科体系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议题。面向2035年,学术界需要重审并重申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理应包括学科建制、学科知识、学科价值以及学科网络的体系化建设4个方面,即由建制论、知识论、价... 学科体系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议题。面向2035年,学术界需要重审并重申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理应包括学科建制、学科知识、学科价值以及学科网络的体系化建设4个方面,即由建制论、知识论、价值论和关系论交织而成的理论视界。从学术议题看,学术界围绕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身份、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知识景观以及学科关系等展开持续探讨,其中对一级学科身份的追求成为一种学科生存策略,对学科性质的认定虽存在较大分歧但不乏共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诸如现象、系统、组织、关系、阶段等多元观点,在知识景观方面尚未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其学科关系伴随时间推移而产生亲缘学科的图景变迁。从实践议题看,高等教育学围绕子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等加强建设,基本形成结构相对清晰的学科架构;高等教育研究的学会组织较为完善、研究机构趋于多元、学术联盟日益丰富,已经搭建起体系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学位点布局呈现数量增长与布局优化的良好态势。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学应该坚持多元化与特色化并存的学科发展定位,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并重的学科发展规划,坚持领军人物、中坚力量与后备人才并进的梯队建设思维,坚持学科建制与知识体系并驱的学科发展道路,坚持立足国内与放眼全球并举的学科发展胸襟,以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学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 面向20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谷雨 张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3,共3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治自觉和天然优势。高校应当抓住在“心理抗疫”中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契机,从提升价值理念、打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治自觉和天然优势。高校应当抓住在“心理抗疫”中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契机,从提升价值理念、打造人才队伍、明确服务内容、拓宽实现途径等方面着手,创新思路、优化资源,探索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被引量:50
20
作者 刘衍玲 潘彦谷 唐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7,共5页
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关注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强调课程资源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注重教育方式的自主性和渗透性。其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专题训练课程、... 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关注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强调课程资源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注重教育方式的自主性和渗透性。其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专题训练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艺术陶冶课程以及微环境文化课程等,充分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以及自我教育与同伴互动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