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安耀武 张利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心率变异分析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的心率变异分析
2
作者 朱江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2期88-89,共2页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NN问期标准差(SDNN)及SDNN<100ms所占百分比的测定,研究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时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情况,以了解高血压病人心脏自主神...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NN问期标准差(SDNN)及SDNN<100ms所占百分比的测定,研究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时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情况,以了解高血压病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下降程度及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率变异分析 室肥厚 早期 脏自主神经功能 24小时动态电图 对照组 程度 情况 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心率变异性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永勤 邓亲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9-323,共5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Lomb周期图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并对5 4例糖尿病(其中34例伴有显著临床自主神经病变症状)患者与4 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临床实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MD的Lomb周期图方法能够克服传统...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Lomb周期图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并对5 4例糖尿病(其中34例伴有显著临床自主神经病变症状)患者与4 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临床实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MD的Lomb周期图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的重采样法对心率变异性谱分析结果造成的失真,在心率变异性分析尤其是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Lomb周期谱 变异分析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清玉 张健 +2 位作者 李江虹 李英慈 何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HRV的影响。 方法:对118例鼾症患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OSAS组(AHI≥5,n=56)与非OSAS组(AHI<5,n=62),分别观察两组...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HRV的影响。 方法:对118例鼾症患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OSAS组(AHI≥5,n=56)与非OSAS组(AHI<5,n=62),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觉醒期及睡眠期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平均值及其标准差值(SDNN)、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低频峰(LF,0.04-0.10 Hz)、高频峰(HF,>0.15 Hz)、总频谱(TP,0-0.4 Hz)。 结果:OSAS组觉醒期与睡眠期各项指标均低于同期非OSAS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非OSAS组组内比较觉醒期与睡眠期的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 结论:OSAS对心率变异性有较大影响,且在睡眠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均衡的影响,这可能是OSAS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脏事件甚至猝死的重要原因,应予以积极防治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S 患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变异分析 RR间期 正常 HRV 结论 差值 不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叶青 吕兰竹 +1 位作者 曾庆汇 严健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血压特征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78)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86)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分析HRV指数,采用...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血压特征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78)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86)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分析HRV指数,采用颈动脉多谱勒超声检查IMT。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IMT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SH组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DH组而舒张压显著低于DH组(P<0.05),ISH组患者IMT显著高于DH组(P<0.05),HRV时域参数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低于DH组(P<0.05)。在ISH组患者中,校正年龄、脉压等影响后,IMT与SDNN(r=-0.29,P<0.01)、SDANN(r=-0.27,P<0.01)、SDNNindex(r=-0.32,P<0.01)、RMSSD(r=-0.35,P<0.01)呈负相关。在DH组患者中,IMI厚度与HRV各指标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H患者具有IMT显著增高以及HRV显著降低的特点,且IMT与HRV密切相关。IMT与HRV可作为评价ISH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变异分析 颈动脉内膜厚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均值模式分解和固有模态函数样本熵的阵发性房颤识别
6
作者 卢莉蓉 牛晓东 +1 位作者 王鉴 张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8-676,共9页
针对阵发性房颤(PAF)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难以捕捉,且现有识别算法抗噪性能较差易导致误检、漏检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积分均值模式分解(IMMD)和固有模态函数样本熵(IMFSE)的PAF识别方法。首先,对时长为20 min的心率变异性(HRV)信号... 针对阵发性房颤(PAF)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难以捕捉,且现有识别算法抗噪性能较差易导致误检、漏检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积分均值模式分解(IMMD)和固有模态函数样本熵(IMFSE)的PAF识别方法。首先,对时长为20 min的心率变异性(HRV)信号片段进行IMMD分解得到一系列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并计算IMFSE;然后,通过对IMFSE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PAF识别的特征量;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与交叉验证完成PAF识别。从PAF Prediction Challenge Database(AFPDB)数据库提供的正常受试者、PAF发作与远离PAF发作受试者心电信号中,分别获取25段时长为20 min的HRV信号片段,构成正常组、PAF发作组与PAF未发作组。通过对这75段HRV信号片段的实验发现:利用本方法进行PAF识别,识别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可达到94%、96%、92%。所提出的PAF识别算法为进一步地快速准确自动检测PAF提供了参考,在可穿戴设备的长期自动检测识别PAF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变异分析 积分均值模式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样本熵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学
7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2005年第4期254-256,F0003,共4页
有限元法计算大鼠胫骨骨密度变化;分形维数在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基于解剖知识模型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研究;一种基于掌上电脑的便携心电血压监护仪;内骨架一体化小腿假胶的生物力学研究;模拟股骨颈骨折外固定器固定结... 有限元法计算大鼠胫骨骨密度变化;分形维数在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基于解剖知识模型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研究;一种基于掌上电脑的便携心电血压监护仪;内骨架一体化小腿假胶的生物力学研究;模拟股骨颈骨折外固定器固定结构模型三维有限元计算与应力分布实验研究;人颅骨粘弹性的分数阶模型研究;松质骨中两种纵波的传播特性分析;拉伸基底加载成骨类细胞内应变张量分析;基于GMDH型神经网络的EEG分类研究;电子耳蜗CIS方案与特征提取相结合的语音处理方法;应用HMM和加权距离判别法的真核基因识别程序研究;概率密度函数法研究重构吸引子并检测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空间模型对单次运动相关脑电的分析;DICOM医学图像扩展模型的研究;一种基于改进零树小波算法的选择性医学图像压缩技术;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的步态识别研究;具有解剖基下颌的人体头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长序列心电信号最佳复杂度的确定;基于非线性统计估计技术的PET散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学 三维有限元计算 加权距离判别法 密度函数法 结构模型 心率变异分析 医学图像 生物力学研究 外固定器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功腹式呼吸调节脏腑气血功能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航宇 魏玉龙 +5 位作者 胡庆川 吕嘉轩 张鑫政 董晶晶 张佳蕾 邵晓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井穴的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探究腹式呼吸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调节效应。方法以健康成年人为受试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三圆式站桩姿... 目的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井穴的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探究腹式呼吸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调节效应。方法以健康成年人为受试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三圆式站桩姿势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对照组采用平行、仅站桩干预对照方法。在8周干预训练前后,分别采集心率变异性及井穴的血流灌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RV方面,自然态下试验组的LF、SDNN、RMSSD、pNN50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练功态下试验组的LF、LF/HF、SDNN、RMSSD、pNN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井穴血流灌注量方面,试验组干预后井穴的血流灌注量,与干预前相比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数值虽略较干预前升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式呼吸对于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通过慢、细、匀、长的腹式呼吸操作,提高膈肌的运动范围,不仅可以提升迷走神经张力,而且加强肢体末端井穴血流灌注量,对人体内脏腑气血运行具有正向的促进调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呼吸 气功 脏腑气血功能 变异分析 血流灌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