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都市心灵镜像:《负负得正》中的自我救赎与成长主题
1
作者
李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负负得正》通过对现代都市孤独和情感疏离的呈现,揭示了个体在快节奏社会中的内心挣扎与救赎意义。影片展示了角色在情感困境中通过内心觉醒与爱的力量,逐步实现自我成长和精神升华的过程。面对情感迷茫,个体需要通过认知与行动重建...
《负负得正》通过对现代都市孤独和情感疏离的呈现,揭示了个体在快节奏社会中的内心挣扎与救赎意义。影片展示了角色在情感困境中通过内心觉醒与爱的力量,逐步实现自我成长和精神升华的过程。面对情感迷茫,个体需要通过认知与行动重建生活意义,以应对复杂社会环境下的情感缺失与心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镜像
《负负得正》
自我救赎
成长突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神浮荡下的心灵镜像——郭沫若小说中自我形象的人格特征与隐喻意义论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兴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5,共4页
郭沫若前、后期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在精神内质上有一个从“实在化的我”向“虚化的我”亦即逐渐否定自我的转换历程,其人格特征则相对恒一。本文从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二元对立与感觉变形、趋时善变与内在恒一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了分析。...
郭沫若前、后期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在精神内质上有一个从“实在化的我”向“虚化的我”亦即逐渐否定自我的转换历程,其人格特征则相对恒一。本文从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二元对立与感觉变形、趋时善变与内在恒一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了分析。本文认为,郭沫若小说中的自我形象与创作主体之间形成了“主体间性”,前者是后者的心灵镜像,其命运际遇可视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叙事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小说
自我形象
心灵镜像
叙事隐喻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都市心灵镜像:《负负得正》中的自我救赎与成长主题
1
作者
李哲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文摘
《负负得正》通过对现代都市孤独和情感疏离的呈现,揭示了个体在快节奏社会中的内心挣扎与救赎意义。影片展示了角色在情感困境中通过内心觉醒与爱的力量,逐步实现自我成长和精神升华的过程。面对情感迷茫,个体需要通过认知与行动重建生活意义,以应对复杂社会环境下的情感缺失与心理挑战。
关键词
心灵镜像
《负负得正》
自我救赎
成长突围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浮荡下的心灵镜像——郭沫若小说中自我形象的人格特征与隐喻意义论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兴阳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5,共4页
文摘
郭沫若前、后期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在精神内质上有一个从“实在化的我”向“虚化的我”亦即逐渐否定自我的转换历程,其人格特征则相对恒一。本文从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二元对立与感觉变形、趋时善变与内在恒一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了分析。本文认为,郭沫若小说中的自我形象与创作主体之间形成了“主体间性”,前者是后者的心灵镜像,其命运际遇可视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叙事隐喻。
关键词
郭沫若
小说
自我形象
心灵镜像
叙事隐喻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都市心灵镜像:《负负得正》中的自我救赎与成长主题
李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精神浮荡下的心灵镜像——郭沫若小说中自我形象的人格特征与隐喻意义论析
李兴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