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君毅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超越——评唐君毅的心本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史炳军 赵茂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46-52,共7页
心本论是唐君毅哲学思想的基础 ,而陆王心学则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他的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 :心体存在之发现 ;心体超越之证明 ;心境关系之展开。唐君毅以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改造传统儒学心性论 ,使得他的心本论超越了陆王心学 ,具有... 心本论是唐君毅哲学思想的基础 ,而陆王心学则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他的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 :心体存在之发现 ;心体超越之证明 ;心境关系之展开。唐君毅以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改造传统儒学心性论 ,使得他的心本论超越了陆王心学 ,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陆王 心本论 体超越 继承 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学的多重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方鹿 刘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1,211,212,共11页
中国心学具有多重意蕴:一是广义的心学,凡重视心,对心及心与诸范畴的关系展开系统论述的即是广义之心学,包括儒家心性之学等;二是佛教、道教心学,其以心本论为特征,并对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心本论心学,指以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万... 中国心学具有多重意蕴:一是广义的心学,凡重视心,对心及心与诸范畴的关系展开系统论述的即是广义之心学,包括儒家心性之学等;二是佛教、道教心学,其以心本论为特征,并对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心本论心学,指以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的心学,这是比较典型的心学,以陆王心学等为代表,当然也包括了佛教、道教心学。多重意蕴之心学,包括儒佛道三教融合与互动,促进了中国心学的演变发展,体现了中国哲学重视哲学思辨和主体意识,注重道德理性,突出主体思维,强调内省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等基本特征,是合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人性论和修养论为一体的思辨性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多重意蕴 广义的 佛教、道教 心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简心学新论 被引量:4
3
作者 何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形成。可以说杨简心... 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形成。可以说杨简心学简约高洁,杨简是陆王心学之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心本论 毋意 陆九渊 王阳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美学思潮的嬗变以及王艮“身本论”美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曙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1期39-41,共3页
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转变的实质是"理本论"向"心本论"过渡,陆王心学向王艮"尊身论"转变的实质是"心本论"向"身本论"过渡。王艮主张以"身"为本,形而上的"道"与形... 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转变的实质是"理本论"向"心本论"过渡,陆王心学向王艮"尊身论"转变的实质是"心本论"向"身本论"过渡。王艮主张以"身"为本,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身"可以合而为一。符合人欲的活动内含着天然自有之理,体现着天然自有之理的作用。这样,只要是人的天性所固有,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一推论无疑为"性理"问题的进一步阐释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为泰州学派日后思想启蒙的进一步深化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论 心本论 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在人为”说“心”“事”——读杨国荣教授《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的若干思考
5
作者 彭国翔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4期17-29,196,共14页
在阅读杨国荣教授近著《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的基础上,受该书启发并作为对该书的回应,本文试图进一步思考该书涉及的两个基本的本体论问题:在“心”与“事”二者之间,“人之所以为人”更应当由何者来界定在“心”与“事”二者之中,何者... 在阅读杨国荣教授近著《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的基础上,受该书启发并作为对该书的回应,本文试图进一步思考该书涉及的两个基本的本体论问题:在“心”与“事”二者之间,“人之所以为人”更应当由何者来界定在“心”与“事”二者之中,何者应更为优先较之杨国荣教授在该书中显示的“事本论”的立场,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的反省可以视为一种“心本论”的立场。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本文不仅更为肯定“心本论”的本体论立场,更以具体的论证指出了为什么这样一种“心本论”的立场更为合理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 心本论 “事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聂双江心体观探究——以《幽居答述》为中心
6
作者 钟彩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7-24,共8页
《幽居答述》是聂双江在狱中对戴伯常的答书。他从德与知、精气神的关系,以及自谦与自慊、天与心等方面对各种心性、道德概念的定义、修养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拓展了良知说的本体论面相,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心本论的特征。
关键词 聂双江 《幽居答述》 心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默识与体认——熊十力的直觉理论述评 被引量:8
7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6-114,共9页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的高级精神现象;与传统“顿悟”论强调的瞬时性、天启式直觉不同,熊十力反对割断直觉与经验及逻辑思维的关联,注意到“思辨后的直觉”。不过,熊十力最重视的直觉,不是知识的直觉(包括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直觉),而是善的直觉;不是如何达到“思辨后的直觉”,而是直觉所得之德性如何在实践中展现为德行。沿着“性修不二”的理路,熊十力的良心论表现为直觉论与经验论的某种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识论》 熊十力 直觉 默识 体认 心本论 经验 逻辑思维 思辨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论王艮的“尊身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文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4,共6页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的演化,在哲学上表现为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逻辑发展。泰州学派的宗祖王艮提出的“尊身论”是其中的一个关节点,此论是其“格物论”的延伸,包含了尊身、修身、安身、爱...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的演化,在哲学上表现为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逻辑发展。泰州学派的宗祖王艮提出的“尊身论”是其中的一个关节点,此论是其“格物论”的延伸,包含了尊身、修身、安身、爱身、敬身、保身等要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彰明了身之为本,家国天下之为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目标系于人之一身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艮 尊身论 格物论 本论 心本论 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湛甘泉的自得之学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95,159,共7页
湛甘泉的自得之学即是湛甘泉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体悟,其主要内容是:提出心具认识义、主宰义,更是万物的存在根据;主张含纳万物一体、孔颜之乐、廓然大公和无累无滞的境界论,强调只要随处体认天理,到处都有孔颜之乐;倡导随处体认天理... 湛甘泉的自得之学即是湛甘泉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体悟,其主要内容是:提出心具认识义、主宰义,更是万物的存在根据;主张含纳万物一体、孔颜之乐、廓然大公和无累无滞的境界论,强调只要随处体认天理,到处都有孔颜之乐;倡导随处体认天理的工夫论,主张通过勿忘勿助(敬)的方法求得心体之中正,从而使天理自然呈现;宣讲中道,认为中就是使无和有、形上和形下、动和静、知和行等范畴结合得恰到好处,试图以中道救治有失偏颇的学风;倡扬合一之学,力图合一体用、本末、知行、动静、内外、心事、诸种修养工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本论 境界论 工夫论 中道 合一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之辩——回到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哲学理想
10
作者 刘玉仙 丛大川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49,共3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论是与"实践人本主义"并存的天才创意,"异化劳动"论是"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由"国民经济学"这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论是与"实践人本主义"并存的天才创意,"异化劳动"论是"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由"国民经济学"这一形而下的科学理论提升(不是科学逻辑推导)到形而上的实践人道主义。故它在《手稿》中处于非常特殊的"中介"地位。"劳动异化"论是从经济科学通向人道哲学的"云梯"。"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那么未来哲学性理想社会就要扬弃异化复归人的理想类本质、理想的脑体劳动和共产主义博爱关系,马克思由此天才地创意出当做人道主义理解的共产主义的哲学性理想或理想性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实践人道主义 实践心本论 人的自我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文通理学范畴研究
11
作者 刘兴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5,共5页
蒙文通治学博涉儒释道,自称诸学中唯理学所得最深。在其所阐述的理学范畴中,心、理、性为本体论范畴,但他更强调本心的作用,持心本论。在人性论方面,他主张性本善却需养,提出“人欲即天理”的观点,其理学思想体现了时代特征。
关键词 蒙文通 理学范畴 心本论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颐天理论之建构及与佛学之关联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静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32-35,,75,,共5页
佛学的炽盛促成了程颐天理论的出台。佛学为程早年的“二本”框架、心本论及贯其一生的理本论的营造提供了丰厚的形式资源。程颐的天理论即是程用抽象继承法承继佛学思辩形式重构儒家伦理的产物。
关键词 程颐 天理论 心本论 本论 华严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学(续)
13
作者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8,共8页
第六章概念或名词第一节概念之起源及构成吾人曾谓概念生于判断,此义屠孝实氏亦甚主张,故屠氏曾云:“不独概念为判断之结果,即在简单之表象活动,其实已不无判断存乎其中,盖表象出于知觉,而知觉及今昔经验相结合而生意义之意识活动也,是... 第六章概念或名词第一节概念之起源及构成吾人曾谓概念生于判断,此义屠孝实氏亦甚主张,故屠氏曾云:“不独概念为判断之结果,即在简单之表象活动,其实已不无判断存乎其中,盖表象出于知觉,而知觉及今昔经验相结合而生意义之意识活动也,是吾人之心,苟能静如止水,而毫不动念则已。动则未有能与判断相离者,概念所以出之判断,谓之原始判断,原始判断者,比较表象之同异,而有所辨别之意识活动也,例如马类之中,有白、有黑、有大、有小、有肥、有瘠、有训、有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活动 相互关系 抽象概念 外延 具体概念 涵蕴 经验概念 起源 相互作用 心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