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6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及孟 王鸿燕 +1 位作者 林冬晶 李品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抗凝、控制心室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2组疗程均30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房颤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参数改变情况(P波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期间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心电图参数和左心功能指标等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风 心火 风火相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洁 孙国珍 +3 位作者 王琴 鲍志鹏 高敏 王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94-1499,1505,共7页
背景 虽然运动康复已被证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依从性并不乐观。运动是否产生持续的益处与依从性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未能描述运动依从性与射频消融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目的 探究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 背景 虽然运动康复已被证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依从性并不乐观。运动是否产生持续的益处与依从性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未能描述运动依从性与射频消融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目的 探究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常规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平衡性和柔韧性、心肺运动试验,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评估运动康复依从性,采用心脏康复量表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需求和意愿,采用患者积极量表测量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自身健康管理与保健的知识、技能、行为和信心水平;记录运动第1周、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和第12个月随访强度-时间依从性、频率依从性等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探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151例患者年龄29~84岁,平均(61.7±11.0)岁,23例患者房颤复发。不同随访阶段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强度-时间依从性、频率依从性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时间、BMI、吸烟、房颤类型、积极度、过程焦虑、结果焦虑后GEE结果显示,强度-时间依从性≥100%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逐期改变,建议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运动强度的指导和监督,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过程焦虑和结果焦虑,以期更加有效地通过运动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居家运动康复 运动依从性 复发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腾飞 朱利利 +3 位作者 付胜奇 胡胜洁 宋良 张思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71例,试验组患者于发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轻度脑卒中、中度脑卒中、重度脑卒中分别在发病后第3、第6、第12天口服利伐沙班治疗。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随访至90d,观察2组患者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外出血、死亡、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2分比例及mRS评分分布情况。结果随访90d,试验组中度脑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4%vs 15.9%,P=0.037);试验组与对照组轻度脑卒中、重度脑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3.0%vs 3.2%、12.5%vs 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度脑卒中、中度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1.5%vs 3.2%、5.4%vs 9.8%)、颅外出血(9.0%vs 14.5%、12.2%vs 15.9%)、mRS评分[1(0,2)分vs 1(1,2)分、3(1,4)分vs 3(2,4)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重度脑卒中患者颅外出血(20.8%vs 22.2%)、症状性颅内出血(20.8%vs 7.4%)、死亡(8.3%vs 3.7%)、mRS评分[4(3,4)分vs 3(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继发肺部感染,1例脑干出血;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脑干出血)。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显著降低中度脑卒中患者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纤维蛋白溶解药 出血 利伐沙班 风险评估与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探索研究
4
作者 冯天捷 赵广智 +8 位作者 董靖 王城 张凤文 王首正 刘俊 牛国栋 唐闽 段福建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房间隔穿刺,然后在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完成左心房建模和放电消融等手术步骤,以消融手术完成后术中验证肺静脉电位消失作为消融终点和成功标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1个月和3个月随访结果。结果: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8±11.2)岁,阵发性房颤病史(4.2±2.3)年,左心房内径(36.5±2.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8±4.1)mm,左心室射血分数55%~65%。患者的平均总手术时间为(102.25±14.51)min,超声心动图操作时间为(29.58±6.23)min,导管操作时间为(33.08±4.10)min。所有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隔离,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6 d。术后1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显示窦性心律,2例偶发房性早搏,无房颤复发;术后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仍偶发房性早搏,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均未记录到房颤复发。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全程引导零射线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经胸超声心动图 零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指导脉冲电场消融心房颤动一例
5
作者 李健 张闯 +2 位作者 李世兴 杨玉 时向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2-1103,共2页
消融是心房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作为一种不同于“热”及“冷”的新能量,PFA是极短时间内的高压强电场刺激造成细胞不可逆性电穿孔,导致消融靶点心肌损伤,由于PFA具有心... 消融是心房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作为一种不同于“热”及“冷”的新能量,PFA是极短时间内的高压强电场刺激造成细胞不可逆性电穿孔,导致消融靶点心肌损伤,由于PFA具有心肌选择性,对其他组织影响极小,因而可以规避传统射频消融可能造成的食管、神经及血管损伤,且消融时间明显缩短,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但目前PFA多需要多次透视及造影判断电极的贴靠,为进一步增强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视性,我院开展了首例多模态影像融合指导下的脉冲电场心房颤动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技术 脉冲电场 影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6
作者 武丽娜 秦俊昌 +5 位作者 师文强 张姗 高路 刘源 安金斗 段会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所有HOCM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50%)。采集常规超声指标,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获取左室心肌力学指标,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3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CM组、HOCM合并PAF组最大左室壁厚度、左房前后径、E/e′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与HOCM组比较,HOCM合并PAF组左房前后径增大(P<0.05)。3组间LVEF、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CM组、HOCM合并PAF组GLS、GRS、GAS均降低,且HOCM合并PAF组上述3指标均低于HOCM组(P<0.05);HOCM合并PAF组GCS低于HOC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所测得的左室心肌力学指标GLS、GRS、GAS较LVEF更为敏感,可早期评价HOCM合并PA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损伤,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 阵发性心房颤动 左室收缩功能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相关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
7
作者 夏嘉鼎 滑立伟 +3 位作者 徐敏 李国斌 郑欣 张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1-637,共7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休克相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15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n=4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休克相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15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n=48)和非房颤组(n=104),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发生房颤的临床特征。根据28 d转归结果分为生存组(n=103)与死亡组(n=49),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纳入对象是否房颤作为二分类变量,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房颤发生率为31.58%。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房颤发生后累积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较多,乳酸(Lac)、N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左室射血分数(LVEF)、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28 d病死率更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0,P=0.015)、SOFA评分(OR=1.525,P=0.001)、TNF-α(OR=1.009,P=0.026)、CRP(OR=1.008,P=0.002)和E/e’(OR=1.363,P=0.023)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为32.24%。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Lac、cTnI、E/e’、LVEF、TNF-α水平高,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ICU住院时间延长,房颤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cTnI、E/e’增高和发生房颤是脓毒症休克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相关房颤患者生存率随时间推移显著下降(χ^(2)=6.747,P=0.009)。结论ICU脓毒症休克患者房颤发生率较高;年龄大、器官功能障碍情况严重、高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休克相关房颤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心肌损伤、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及房颤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房颤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更差,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连接蛋白表达和分布在脓毒症大鼠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
8
作者 夏嘉鼎 张坤 +3 位作者 徐敏 李国斌 郑欣 滑立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脓毒症大鼠连接蛋白43(conenxin 43,Cx43)和连接蛋白40(conenxin 40,Cx40)表达和分布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关系。方法:42只SD大鼠...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脓毒症大鼠连接蛋白43(conenxin 43,Cx43)和连接蛋白40(conenxin 40,Cx40)表达和分布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关系。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给药组、假手术组,每组14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给药组于术前6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泵入TNF-α螯合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3组术后48 h均应用程序刺激诱发房颤,记录各组诱发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房肌组织TNF-α、Cx43、Cx40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NF-α、Cx43、Cx40的分布情况。结果: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给药组AF诱发率分别为7.14%、71.42%和21.40%,AF持续诱发时间分别为(79.21±4.10)s、(348.64±11.89)s和(294.50±37.28)s。通过ELISA检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给药组的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分别为74.149 pg/mL、104.497 pg/mL和89.059 pg/mL。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给药组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31±0.417、3.153±0.576和2.543±0.861,Cx40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07±0.230、0.970±0.170和1.010±0.164,Cx4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79±0.158、1.306±0.462和1.324±0.295。相对于假手术组,脓毒症组AF诱发率升高(F=5.394,P=0.003)且AF持续时间延长(F=335.577,P<0.001),血清TNF-α浓度升高(F=25.733,P<0.001),心房肌组织蛋白TNF-α表达增加(F=17.130,P<0.001),Cx40和Cx43表达降低(F=6.215,P=0.045;F=3.001,P=0.03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房肌Cx40及Cx43分布紊乱;相对于脓毒症组,给药组AF诱发率降低(χ^(2)=1.292,P=0.028),且血清TNF-α浓度降低(F=18.192,P=0.004),心房肌组织蛋白TNF-α表达减少(F=28.078,P=0.017),心房肌组织Cx40和Cx43分布紊乱有所减轻。结论:脓毒症大鼠过表达的TNF-α可以诱导心房肌Cx43及Cx40表达异常和分布重构,其在脓毒症诱导AF的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房颤动 肿瘤坏死因子-Α 连接蛋白40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口服抗凝治疗进展
9
作者 罗荷 周益锋 郑金刚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9-623,共5页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原性脑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抗凝治疗是目前心房颤动管理的首要原则。用华法林抗凝时需将国际标准化比值严格控制在2.0~3.0,而直接口服抗凝药对栓塞事件的预防效果不劣于华法林,且出血风险明显降低。严重肾功能下降...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原性脑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抗凝治疗是目前心房颤动管理的首要原则。用华法林抗凝时需将国际标准化比值严格控制在2.0~3.0,而直接口服抗凝药对栓塞事件的预防效果不劣于华法林,且出血风险明显降低。严重肾功能下降会严重影响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因此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口服抗凝药的应用尚存争议。本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口服抗凝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终末期肾病 肾功能衰竭 华法林 直接口服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新的管理模式——基于筛查及评估和智能技术的心房颤动综合管理
10
作者 王玉堂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负荷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心房颤动认知的改善及新的检测技术的不断涌现,预计未来几十年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将翻一番。近两年,国内外发布了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如《老年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负荷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心房颤动认知的改善及新的检测技术的不断涌现,预计未来几十年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将翻一番。近两年,国内外发布了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如《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诊治指南》等,均为这一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1-4]。它们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为优化老年心房颤动的诊断、治疗与综合管理给出了建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共病 诊断 治疗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璐 张强 +3 位作者 刘方方 孙彩红 费思杰 信彩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0-728,共9页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房颤动(AF)及心房重构有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IR新型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AF相关性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房颤动(AF)及心房重构有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IR新型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AF相关性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HF患者是否发生AF将其分为两组:AF组(138例)和非AF组(279例)。依据四分位数将TyG指数分为4个水平:Q1(TyG指数≤8.20)、Q2(8.20<TyG指数≤8.44)、Q3(8.44<TyG指数≤8.84)、Q4(TyG指数>8.84)。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TyG指数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资料等。利用LASSO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yG指数对CHF患者发生AF的预测价值。绘制TyG指数与CHF患者AF发生风险相关性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AF组患者BMI,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高血压比例,血尿酸(SUA)、三酰甘油、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TyG指数、左心房内径(LAD),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使用比例高于非AF组,而总胆固醇(T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使用比例低于非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49,95%CI=1.048~2.918,P=0.032)、BUN升高(OR=1.269,95%CI=1.104~1.457,P=0.001)、SUA升高(OR=1.002,95%CI=1.000~1.005,P=0.047)、TyG指数升高(OR=2.360,95%CI=1.397~3.987,P=0.001)、LAD升高(OR=1.065,95%CI=1.034~1.097,P<0.001)、使用利尿剂(OR=4.019,95%CI=2.140~7.54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Ccr升高(OR=0.985,95%CI=0.975~0.996,P=0.006)、TC升高(OR=0.587,95%CI=0.445~0.775,P<0.001)、使用ACEI/ARB类药物(OR=0.427,95%CI=0.253~0.71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保护因素。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相比,TyG指数Q2、Q3、Q4水平CHF患者AF发生风险分别是Q1水平的1.902倍、2.060倍和2.841倍(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呈线性正相关(P_(非线性)=0.494)。TyG指数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CHF患者发生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1(95%CI=0.608~0.724,P<0.001)、0.843(95%CI=0.803~0.882,P<0.001)。TyG指数与AF的相关性在不同亚组中一致。结论在CHF患者中,TyG指数与AF发生独立相关,且在识别该类患者AF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LASSO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术中抗凝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世兴 李健 +3 位作者 张闯 赵桐 辛倩 时向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总结本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术中抗凝方案研究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入选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第六医学中心单术者组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97例,完善相关检查。采取围术期不... 目的总结本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术中抗凝方案研究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入选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第六医学中心单术者组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97例,完善相关检查。采取围术期不间断抗凝方式,根据应用不同直接口服抗凝剂分为达比加群组(125例)和利伐沙班组(72例),术中根据初始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值应用自制公式给予相应剂量普通肝素,记录ACT达标时间和达标率,观察围术期出凝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CHA_(2)DS_(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及左心房前后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ACT基础值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149.73±23.52)s vs(157.91±24.58)s,P=0.032],达比加群组首剂肝素量明显高于利伐沙班组[(0.71±0.12)mg/kg vs(0.65±0.13)mg/kg,P=0.031],达比加群组15min ACT达标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60%vs 74%,P<0.05),继续按公式补充肝素后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45min ACT达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6%vs 88%,P>0.05)。达比加群组术中肝素总量明显高于利伐沙班组[(0.99±0.30)mg/kg vs(0.85±0.31)mg/kg,P=0.009]。利伐沙班组1例心包积液,达比加群组1例术后次日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外科手术治疗,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不间断抗凝,术中根据初始ACT值代入公式个体化应用普通肝素抗凝,可快速使ACT达标,提高抗凝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和血栓素B_(2)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媛媛 程标 +3 位作者 陶雪飞 陈晓涵 高洁 付明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水平变化与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水平变化与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52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心耳血栓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6例和非血栓组106例。测定患者MHR、TXB_(2)水平,分析MHR、TXB_(2)水平对左心耳血栓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老年心房颤动伴左心耳血栓组年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单核细胞计数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非血栓组(P<0.05,P<0.01),血栓组MHR、TXB_(2)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4,95%CI:1.022~1.466,P=0.028)、持续性心房颤动(OR=29.290,95%CI:4.573~187.610,P=0.000)、LAD(OR=1.502,95%CI:1.203~1.876,P=0.000)、MHR(OR=1.115,95%CI:1.055~1.178,P=0.000)、TXB_(2)(OR=1.064,95%CI:1.031~1.097,P=0.000)是影响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危险因素,LVEF(OR=0.813,95%CI:0.707~0.935,P=0.004)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MHR、TXB_(2)水平变化评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和0.829。结论MHR、TXB_(2)在老年心房颤动伴左心耳血栓患者中异常升高,是影响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左心耳血栓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血栓烷B2 左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文超 范红玲 +1 位作者 张会超 张曼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和观察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和观察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发作次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alpha 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血浆N末端B兴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低于对照组;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水平均短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黄连温胆汤 酸枣仁汤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 安全性 醛固酮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航 李谧 +2 位作者 张杰 王维雯 李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199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NLR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第一四分位数分为LAD≤36mm组52例和LAD>36 mm组147例。以血浆NLRP3均值97ng/L分为NLRP3低水平组95例(NLRP3<97ng/L)和NLRP3高水平组104例(NLRP3≥97ng/L)。以IL-1β第一四分位数49ng/L和第三四分位数106ng/L分为IL-1β低水平组40例(IL-1β≤49ng/L)、IL-1β中间水平组82例(49ng/L<IL-1β<106ng/L)和IL-1β高水平组77例(IL-1β≥106 ng/L)。分析血浆NLRP3、IL-1β水平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P3炎性小体是否为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LAD≤36mm组比较,LAD>36mm组IL-1β和NLRP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NLRP3低水平组比较,NLRP3高水平组右心房中部横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高水平组LADI较低水平组和IL-1β中间水平组明显升高,右心房长径较IL-1β低水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LRP3水平与LAD、右心房中部横径呈正相关(r=0.143,P=0.044;r=0.180,P=0.011)。血浆IL-1β水平与LAD、LADI、右心房长径呈正相关(r=0.153,P=0.031;r=0.148,P=0.037;r=0.142,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肌酐、肺动脉收缩压、NLRP3是左心房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NLRP3炎性小体与老年NVAF患者心房重构关系密切,血浆NLRP3水平升高是左心房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95-5p靶向SMAD同源物7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_(1)影响心房颤动大鼠心肌纤维化
16
作者 杨爱玲 林玲 +4 位作者 申明月 后梅 苏蓉 张浒 李云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195-5p(microRNA-195-5p,miR-195-5p)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阴性对照组、miR-195-5p组(miR-195-5p抑制剂)、9型重组腺相关病... 目的探究微小RNA-195-5p(microRNA-195-5p,miR-195-5p)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阴性对照组、miR-195-5p组(miR-195-5p抑制剂)、9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组(miR-195-5p抑制剂+rAAV9-阴性对照)、联合组[miR-195-5p抑制剂+rAAV9-小干扰RNA-SMAD同源物(SMAD homolog,Smad)]7,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构建AF模型。给予对应干预措施后,进行心电图测试,记录A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组织miR-195-5p、Smad7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Smad2、磷酸化Smad2、Smad3、磷酸化Smad3、Smad7、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5-5p对Smad7的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AF发生率(75.0%vs 0)和持续时间[(27.02±2.65)s vs 0s]、胶原容积分数[(14.47±0.89)%vs(2.12±0.35)%]、心肌组织miR-195-5p(3.27±0.21 vs 1.00±0.10)、TGF-β_(1)(0.76±0.08 vs 0.23±0.04)、Collagen-Ⅰ(0.58±0.07 vs 0.20±0.04)、Collagen-Ⅲ(0.46±0.05 vs 0.11±0.02)、磷酸化Smad2/Smad2(0.92±0.10 vs 0.37±0.05)、磷酸化Smad3/Smad3(0.65±0.06 vs 0.14±0.03)表达明显升高,Smad7mRNA(0.32±0.06 vs 1.02±0.09)和Smad7(0.19±0.03 vs 0.58±0.07)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F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95-5p组A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组织miR-195-5p、TGF-β_(1)、Collagen-Ⅰ、Collagen-Ⅲ、磷酸化Smad2/Smad2和磷酸化Smad3/Smad3表达明显降低,Smad7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195-5p组和rAAV9组比较,联合组A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组织TGF-β_(1)、Collagen-Ⅰ、Collagen-Ⅲ、磷酸化Smad2/Smad2和磷酸化Smad3/Smad3表达明显升高,Smad7mRNA和Smad7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miR-195-5p可能靶向Smad7抑制TGF-β_(1)信号传导,从而减轻AF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大鼠 循环微RNA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质类 心肌纤维化 微小RNA-195-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SNORD55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王煜 邬娜 +10 位作者 杨岚清 袁志权 李成英 吴龙 曾雨虹 杨蕾 陈彦秀 陈兴华 钟理 杨敬源 李亚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目的 探索外周血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及卒中结局的关联,并评估其对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33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收集基线信息,检测血浆... 目的 探索外周血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及卒中结局的关联,并评估其对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33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收集基线信息,检测血浆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外周血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的关联。分析在CHA2DS2-VASc评分基础上添加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与原评分相比对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预测能力是否改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区分度,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 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ndex, IDI)评估重分类能力的改善情况。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比较临床净收益的变化情况。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外周血中高表达的SNORD55是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添加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的CHA2DS2-VASc评分相较原评分有更高的AUC[分别为0.67(95%CI:0.53~0.81)和0.80(95%CI:0.67~0.93),P<0.05]。加入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的CHA2DS2-VASc评分,在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中,其NRI和IDI都有一定的增加[NRI分别为31.9(95%CI:2.8~47.5)、54.3(95%CI:10.6~61.9),IDI分别为7.9(95%CI:0.5~14.8)、16.1(95%CI:2.4~27.0),P<0.05]。DCA结果显示,添加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的CHA2DS2-VASc评分和国外ABC评分,在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中都较原评分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外周血SNORD55水平是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SNORD55 风险评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房颤动预测模型构建:基于中国人群窦性心律期间心电定量特征
18
作者 朱晓庆 石亚君 +5 位作者 沈娟 王清松 宋婷婷 修建成 陈韬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心电大数据开发早期房颤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有多次心电图检查记录的患者30383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心电大数据开发早期房颤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有多次心电图检查记录的患者30383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Boruta算法筛选预测因子。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心电模型以及结合年龄、性别和心电模型评分的复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曲线下面积(AU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净获益。结果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36,62)岁,男性占比51.1%,房颤的发生率为4.5%(1370/30383)。在心电模型中,P波相关参数及QRS波相关参数是重要预测变量。在测试集中,心电模型预测5年房颤风险的AUROC为0.77(95%CI:0.74-0.80),加入年龄和性别后的复合模型AUROC提升至0.81(95%CI:0.78-0.83),净重新分类指数为0.123,综合判别改善指数为0.04(P<0.05)。模型校准曲线斜率接近对角线。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复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在绝大多数风险阈值范围内均高于心电模型。结论基于中国人群窦性心律期间的心电图定量特征及年龄和性别开发的复合模型可有效预测未来房颤风险,为房颤的早期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提供了低成本的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房颤动 LASSO回归 Borut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栓塞机械取栓术后复发的预防——3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张海兵 夏卫东 +4 位作者 王奉淼 李文帅 李庆民 张信芳 张全忠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管再通,术后短期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本文以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性卒中患者为例,介绍其机械取栓后卒中复发并再次取栓的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栓塞的特点,总结此类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卒中复发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复发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抗凝出血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余超 周伟 +3 位作者 王涛 祝玲娟 鲍慧慧 程晓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已迈入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时代,但其抗凝出血风险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评估AF患者的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是AF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在预测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方面的能力有限,为提高N... 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已迈入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时代,但其抗凝出血风险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评估AF患者的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是AF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在预测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方面的能力有限,为提高NOAC的抗凝安全性,应考虑纳入更多的临床指标、生物标志物以及基因多态性,以提高对抗凝相关出血的预测能力。本文总结了NOAC治疗中面临的挑战,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指导AF抗凝出血风险评分系统、生物标志物、临床指标及基因位点,从而为NOAC抗凝出血风险预测与评估提供研究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出血风险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