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房颤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汪明琅 董政 +6 位作者 王罗卿 葛鲁敏 姚力 胡文静 徐海涛 孙黎明 王怡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研究孤立性房颤(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变化,探讨其内皮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7年1月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LAF病例为LAF组,选择同期体... 目的:研究孤立性房颤(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变化,探讨其内皮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7年1月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LAF病例为LAF组,选择同期体检的窦性心律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DMA水平。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F组静息心率、体重指数、左房内径、ADM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心率、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对于LAF组病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LAF同样可以引起全身血管内皮损害;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程度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房颤 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 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