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瓣病变致巨大左室患者瓣膜替换围术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及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飞 尹邦良 +3 位作者 胡建国 周新民 刘锋 刘立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致巨大左室患者围术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病变伴巨大左心室施行瓣置换手术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致巨大左室患者围术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病变伴巨大左心室施行瓣置换手术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前室性早搏或左前分支阻滞、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 in和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围术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主动脉瓣病变致巨大左室患者瓣膜置换围术期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明确。加强围术期综合处理,积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望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病因学 危险因素 肥大 左心室 心脏瓣膜假体值入 围手术期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律失常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黎 韩卫星 +6 位作者 徐岩 程自平 许邦龙 朱润硕 陈斌 林先和 史学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占29.17%,左心室高电压占27.08%,房室传导阻滞(AVB)占10.42%。3例术后3~7d发生Ⅰ度AVB,予以地塞米松(DXM)减轻水肿治疗后,其中2例术后11d^3周恢复正常,1例术后1月仍为Ⅰ度AVB。1例术后7d发生Ⅰ度AVB、一过性Ⅱ度AVB伴晕厥,经DXM治疗后,出院前心电图示Ⅰ度AVB,术后1月心电图随访正常。1例术后6d晕厥,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Ⅰ度AVB、一过性Ⅲ度AV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立即予以激素和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10d恢复。结论TCVSD后1周内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包括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传导阻滞为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3~7d,以RBBB为主;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5~7d,以Ⅰ度AVB多见。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VSD部位、解剖结构、封堵器的张力及大小有关,此类患者术后应及早使用激素治疗,加强跟踪随访。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须干预。对于那些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标准,但分流量仍较大、存在多处缺损的患者,术后1~3d不宜大量补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 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岛叶梗死增加心电图异常和心脏猝死的发生 被引量:1
3
作者 荆朝晖 楼敏 +1 位作者 王季华 丁美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7-582,60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岛叶梗死部位及严重程度对梗死后心电图(ECG)改变及心血管负性事件(card iovascular events,CVE)的影响。方法:连续登记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从发病到入院小于48 h的首次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99例,排除既... 目的:探讨急性岛叶梗死部位及严重程度对梗死后心电图(ECG)改变及心血管负性事件(card iovascular events,CVE)的影响。方法:连续登记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从发病到入院小于48 h的首次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99例,排除既往心脏病等病史。根据磁共振上岛叶累及范围,分大面积岛叶梗死、微小岛叶梗死和对照组,对比左右侧梗死的临床特征和梗死后48 h内ECG及6个月内CVE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CG异常和CVE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岛叶梗死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占71.8%,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左侧岛叶梗死患者窦性心动过缓(P<0.01)和心脏猝死(P<0.0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右侧岛叶梗死后房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P=0.079)。随着岛叶梗死范围的扩大,梗死后窦性心动过缓(P<0.01)、新发房颤(P<0.05)和心脏猝死(P<0.05)的发生率随之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岛叶梗死明显增加梗死后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OR=4.660,95%CI:1.646~13.195;P=0.004)。结论:急性岛叶梗死易引起ECG异常改变和心脏猝死,左侧岛叶梗死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提示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岛叶梗死的受累范围越大,其心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发生越多,需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病理生理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性/病因 岛叶梗死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 猝死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