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学定量技术与心导管技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梅 张运 +4 位作者 卜培莉 葛志明 李继福 李贵双 王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1期76-76,F003,共2页
关键词 声学定量技术 心导管技术 左心室舒张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Hybrid技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波 杨汝燕 张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5-996,共2页
关键词 Hybrid技术 冠心病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一站式 心导管介入技术 麻醉 冠脉支架置入 复杂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历程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润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在心导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自问世以来,在改进和克服其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理念和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心脏病学的一个亚学科。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在心导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自问世以来,在改进和克服其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理念和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心脏病学的一个亚学科。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977年,Gruntzig等在瑞士苏黎世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PTCA,从此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心导管技术 介入心脏病学 再狭窄发生率 亚学科 弹性回缩 靶病变血运重建 压力导丝 经桡动脉穿刺 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人性化综合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评《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教材(2018版)》 被引量:10
4
作者 单鸿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I0023-I0023,共1页
近儿年来,较多医院在对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会注重其护理产生的效果,各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改进和提升。冠心病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为重要的... 近儿年来,较多医院在对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会注重其护理产生的效果,各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改进和提升。冠心病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经过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和闭塞冠状动脉管腔,由此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 心导管技术 心肌血流灌注 综合护理 预后的影响 培训教材 患者治疗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旋切术治疗冠心病
5
作者 徐军 江时森 李俭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75-275,共1页
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约为29.6/10万,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中20%左右。1967年 Judkins 发明了杰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奠定了冠心病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的基础。1977年Gruentzig 首创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使... 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约为29.6/10万,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中20%左右。1967年 Judkins 发明了杰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奠定了冠心病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的基础。1977年Gruentzig 首创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使之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仅在美国每年约有27.3万人接受 PTCA 治疗。然而 PTCA 有17%~40%再狭窄的发生率,有的患者甚至在术后4天即再次狭窄,在人们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时,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即应运而生。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技术(trasnluminalendarterectomy catheter,TEC)是指应用心导管技术旋切冠状动脉腔内的粥样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切术 斑块旋切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心导管技术 粥样斑块 心血管疾病 介入性治疗技术 心肌供血 旋切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