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的室间隔缺损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怡华 李治安 谷孝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选择的关系,探讨超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200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分型,将超声心动图分型结果与外科手术...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选择的关系,探讨超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200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分型,将超声心动图分型结果与外科手术分型及手术路径对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VSD分型与术中外科分型完全吻合者160例,占80.00%;膜周型VSD、隔瓣下型VSD、单纯膜部型VSD采用右心房入路,干下型VSD采用主肺动脉入路,肌部VSD及部分巨大VSD采用右心室入路。较大的VSD或合并其他畸形者采用联合入路。结论术前超声准确分型对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分型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钟炜 郑宏 +1 位作者 李平 刘志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对比经导管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费用,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VSD的临床对比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 Man5.2软件进... 目的对比经导管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费用,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VSD的临床对比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VSD大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计算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成功率、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次要并发症等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11篇文献,总样本量2 0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封堵组和外科手术组性别构成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导管封堵组患者的年龄较高,治疗的VSD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导管封堵组的成功率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比98.4%,P=0.99);经导管封堵组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9%比25.05%,P<0.000 01)、(0.56%比2.44%,P=0.002)、(9.91%比22.69%,P<0.000 01);经导管封堵组住院时间低于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2.05)d比(11.08±3.76)d,P<0.000 01];经导管封堵组的手术费用稍高于外科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793.76±2 196.06)元比(16 919.96±2 647.63)元,P=0.36]。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成功率、手术费用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无明显差别,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患者,因此随着封堵器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经导管封堵术可作为VSD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导管封堵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勇 田杰 刘琴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根治方法有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VSD对照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 目的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根治方法有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VSD对照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VSD的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Shekelle等建议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对患者的年龄、体重、VSD大小和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比较;对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应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的非随机对照研究(Ⅱa级)。经导管堵闭组和外科手术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导管堵闭组患者的体重较重,治疗的VSD直径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堵闭组的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97.6%vs99.2%,P=0.007);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1.4%,P=0.51);两组残余分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2%,P=0.91);经导管堵闭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10.1%vs25.7%,P<0.00001);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vs6.6%,P=0.61);经导管堵闭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0vs7.6%,P=0.002)。结论经导管堵闭VS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治疗有选择性,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对具有适应证的VSD患者,可优先考虑经导管堵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导管堵闭术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未成功的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外科手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熊祎玭 刘燕娜 +3 位作者 程应璋 黄敏 李沿江 胡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未成功病例,从而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前筛选中的作用。方法:临床主张外科修补而患者自愿要求试封堵的16例ASD患者的TTE及TEE检查结果与心胸外科手术结果进... 目的:回顾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未成功病例,从而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前筛选中的作用。方法:临床主张外科修补而患者自愿要求试封堵的16例ASD患者的TTE及TEE检查结果与心胸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ASD患者TTE及TEE结果与手术结果大致相同,其中9例巨大型ASD;7例边缘不全型ASD。TTE、TEE测量ASD最大值与外科手术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48,P<0.01;r=0.928,P<0.01),其中TEE值与手术值相关性更高(r=0.928,P<0.01)。结论:TTE及TEE可以明确ASD的部位、大小及缺损残缘情况等,为ASD介入封堵筛选合适病人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残余瘘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云涛 郭立新 金敬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比较再次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术后残余瘘的疗效。方法 25例VSD患者经外科修补术后出现残余瘘。将其随机分为再次手术组(10例)与介入治疗组(15例)。对再次手术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 目的比较再次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术后残余瘘的疗效。方法 25例VSD患者经外科修补术后出现残余瘘。将其随机分为再次手术组(10例)与介入治疗组(15例)。对再次手术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修补残余瘘;对介入治疗组行介入封堵术。结果再次手术组中9例治愈,1例术后出现残余瘘;介入治疗组中14例治愈,1例因缺损过大未封堵成功,改行外科手术。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介入治疗组住院天数、费用均少于再次外科手术组(均P<0.01)。结论治疗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条件适当时首选介入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残余瘘 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矫治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建屏 张怀军 +3 位作者 吴清玉 刘迎龙 朱晓东 郭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单叶右冠状动脉瓣脱垂为主(78例占73.6% );本组单纯VSD修补14 例;主动脉瓣成形75例,主动脉成形主要采用脱垂瓣叶折叠悬吊法和中心型折叠法;主动脉瓣置换17例。  结果:手术死亡1 例。出院检查脉压差均恢复正常。心胸比率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有明显缩小。VSD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  结论:强调早期治疗,防止AI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致心室穿孔、心包填塞手术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方骏 肖颖彬 陈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68-368,共1页
患者女,2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入我院心内科,入院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轻度高压.于局麻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患者诉头晕、胸闷,并出现烦躁、血压由130/80 mm Hg降至60/35 mmHg、心率由90次/min升... 患者女,2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入我院心内科,入院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轻度高压.于局麻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患者诉头晕、胸闷,并出现烦躁、血压由130/80 mm Hg降至60/35 mmHg、心率由90次/min升高到120次/min,经超声检查提示心包腔积液.考虑术中急性心包填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疗法 间隔缺损 心室穿孔 心包填塞 抢救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双腔右心室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健然 孔维生 +5 位作者 朱建宝 尉廷汉 田作春 赵国久 高毅 潘黎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双腔右心室(DCRV)多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本文对DCRV合并VSD的发病、病理、手术矫治进行讨论。强调流出道疏通要彻底,VSD修补要确切,避免误将右心室狭窄孔当作VSD修补。
关键词 双腔右心室 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闭合伤致心室间隔缺损或瓣膜腱索断裂的外科治疗
9
作者 李惠君 邢力 +2 位作者 赵瑞 王伯杰 邱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闭合伤致心室间隔缺损或瓣膜腱索断裂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5年间,共收治心脏外伤42例。其中心脏闭合伤致心内结构损伤8例,占19%。这8例中二尖瓣腱索断裂4例,三尖瓣瓣叶破裂或腱索断裂2例,肌... 目的:探讨心脏闭合伤致心室间隔缺损或瓣膜腱索断裂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5年间,共收治心脏外伤42例。其中心脏闭合伤致心内结构损伤8例,占19%。这8例中二尖瓣腱索断裂4例,三尖瓣瓣叶破裂或腱索断裂2例,肌部心室间隔缺损2例。回顾性地分析8例患者的原始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二尖瓣替换术2例,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全组无早期死亡。结论:对肌部心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最好在伤后8周进行。瓣膜腱索断裂者,首选的方法是瓣膜成形术且早期手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二维及彩色超声心动图结合使用是诊断此病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心室间隔缺损 瓣膜腱索断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摘要)
10
作者 梁家立 张广福 +4 位作者 姜冠华 王振祥 杨文东 李凡东 黄建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0期621-621,共1页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外科梁家立张广福姜冠华王振祥杨文东李凡东黄建华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5年4月间,共收治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外科梁家立张广福姜冠华王振祥杨文东李凡东黄建华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5年4月间,共收治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39例。其中35例行主动脉瓣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主动脉瓣脱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与基因突变(4)心房间隔缺损和心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11
作者 刘迎龙 杜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基因突变 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解剖矫治早期临床报告
12
作者 艾峰 张岩伟 +3 位作者 郑家永 胡小松 魏志潘 彭帮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33-33,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室间隔缺损(室缺)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解剖矫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01至2018-04共9例室缺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在我院儿童心脏中心行双心室解剖矫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42岁,体重6.5~49... 目的:总结分析室间隔缺损(室缺)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解剖矫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01至2018-04共9例室缺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在我院儿童心脏中心行双心室解剖矫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42岁,体重6.5~4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双出口 外科解剖 间隔缺损 临床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13
作者 李建华 胡劲 +1 位作者 朱雄凯 张泽伟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31-132,共2页
作者手术治疗干下漏斗部室缺(SIVSD)72例,占同期室缺手术治疗的27%,室缺位于肺瓣下58例,漏斗部14例。合并Ⅰ、Ⅱ度主动脉瓣脱垂27例,全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全组无死亡。作者认为,尽早手术可预防主动脉瓣脱垂和... 作者手术治疗干下漏斗部室缺(SIVSD)72例,占同期室缺手术治疗的27%,室缺位于肺瓣下58例,漏斗部14例。合并Ⅰ、Ⅱ度主动脉瓣脱垂27例,全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全组无死亡。作者认为,尽早手术可预防主动脉瓣脱垂和返流,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明确主、肺动脉瓣间结构,及对合并畸形的妥善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心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14
作者 刘锋 罗会昭 +2 位作者 尹邦良 胡建国 李建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61-163,共3页
报告4l例巨大空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直径15mm~36mm。计有伴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8例,单纯主动脉瓣脱垂4例,右室流出道梗塞9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就混合型空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 报告4l例巨大空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直径15mm~36mm。计有伴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8例,单纯主动脉瓣脱垂4例,右室流出道梗塞9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就混合型空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及肺动脉高压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15
作者 沈向东 张露莎 +3 位作者 宫路佳 常勇男 李波 吴清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 方法:回顾总结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连续7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3~12月(平均 9月),体重 4~10 kg... 目的: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 方法:回顾总结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连续7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3~12月(平均 9月),体重 4~10 kg(平均 7 kg),全组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 57例、肺动脉瓣下8例、肌部流出道4例、膜周干下混合型及例。67例用补片修复,3例直接缝合。 结果:全组均存活出院,无重要的手术并发症,心功能和健康状况恢复良好。 结论: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安全,效果良好。室间隔缺损对心肺功能和健康已造成损害以及缺损难以自愈的患儿均应在婴儿期手术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婴儿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婴幼儿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研究(摘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卓明 苏肇伉 +1 位作者 陈玲 史珍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0,共1页
防止婴幼儿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研究(摘要)徐卓明苏肇伉陈玲史珍英1对象与方法本组选择10例心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9~23个月,体重6.2~10.5kg。术前肺循... 防止婴幼儿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研究(摘要)徐卓明苏肇伉陈玲史珍英1对象与方法本组选择10例心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9~23个月,体重6.2~10.5kg。术前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 修复术 手术 肺动脉高压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指征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顾承雄 周其文 +2 位作者 陈宝田 杨能善 范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5期435-437,共3页
自1985年3月至1990年8月,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所有病例的肺动脉收缩压≥12kPa(90mmHg),主肺动脉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_p/P_(?))≥1.00。手术死亡率6.25%。本文就术前状况和手术危险性提出了一种综合... 自1985年3月至1990年8月,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所有病例的肺动脉收缩压≥12kPa(90mmHg),主肺动脉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_p/P_(?))≥1.00。手术死亡率6.25%。本文就术前状况和手术危险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法。认力右下肺动脉直径同胸廓横径比率(RIPA/T)、肺、体循环阻力比(R_p/R_s)、肺、体循环血量比(Q_p/Q_s)、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血氧饱合度(SaO_2)是估计手术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同时简单介绍了一种新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肺性高血压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整体应变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海波 陈恺蓓 +4 位作者 孙丽 熊文峰 蒋栋 赵宝珍 金修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整体应变。方法选取介入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和1、3、6个月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整体应变。方法选取介入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和1、3、6个月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采用3D-STI检查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LS)、左心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PCS)、左心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PRS)和左心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PAS)。对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LVEDD、LVEDS、LVEDV、LVESV、SV较术前增加(P均<0.05),但术后2天、1、3、6个月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检查结果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GPLS、GPCS、GPRS、GPAS较术前增加(P均<0.05),且以术后2天增加最为明显,术后6个月GPLS、GPCS、GPAS较术后3个月增加(P均<0.05)。结论 3D-STI技术可全面、准确地评价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心肌应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可更客观、有效地评价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斑点追踪成像 应变 间隔缺损 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迈 徐颖琦 +3 位作者 姚尖平 陈光献 王治平 张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月龄≤36个月的患儿,加以入选分析。对可能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分别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因素分析中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wal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1例,近期死亡率9.9%。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对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是影响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近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房颤和房扑发生率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保军 王志农 +1 位作者 张宝仁 梅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9-370,共2页
回顾性分析 1993~ 1999年 16 7例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手术前后心房颤动 (房颤 )和心房扑动 (房扑 )发生率。据患者的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手术资料和术后 6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成人房缺的房颤发生率为 10 .5 ... 回顾性分析 1993~ 1999年 16 7例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手术前后心房颤动 (房颤 )和心房扑动 (房扑 )发生率。据患者的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手术资料和术后 6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成人房缺的房颤发生率为 10 .5 % ,房扑发生率为 3.1% ;术后房颤持续的患者为 93.8% ,自然转窦律者为 6 .2 % ;房扑持续的患者为 33.3% ,自然转为窦律者为 6 6 .7%。术后房颤发生率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房扑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1)。结果表明 ,房缺患者术后房颤自然转复率低 ,而房扑自然转复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外科手术 手术前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