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型脑钠肽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38
1
作者 寇惠娟 汪鑫 +3 位作者 高登峰 董新 魏瑾 马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21,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型脑钠肽(BNP)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纳入3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有LVH,275例无LV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夜间血压下降率、24 h动脉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型脑钠肽(BNP)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纳入3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有LVH,275例无LV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夜间血压下降率、24 h动脉脉压(24 h PP)及动态脉压指数(PPI)。根据昼夜血压变异性将研究对象分为超杓型组(n=7)、杓型组(n=77)、非杓型组(n=173)及反杓型组(n=92)。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空腹血样,测定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尿酸及BNP水平。结果 LVH高血压的3级高血压所占比例(85.1%比46.9%;χ~2=34.42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134 mm Hg比129 mm Hg;t=3.175,P=0.002)(1 mm Hg=0.133 k Pa)、白天平均收缩压(134 mm Hg比130 mm Hg;t=2.197,P=0.029)、夜间平均收缩压(132 mm Hg比121 mm Hg;t=4.763,P<0.001)、24 h PP(57 mm Hg比52 mm Hg;t=4.120,P<0.001)及PPI(0.43比0.41;t=3.335,P=0.001)均显著高于非LVH高血压患者,而夜间血压下降率[(1.30±8.02)%比(5.68±7.25)%;t=-4.510,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LVH高血压患者BNP(87.8 pg/ml比28.8 pg/ml;t=2.170,P=0.034)和LVMI(135.1 g/m^2比88.7 g/m^2;t=15.285,P<0.001)均显著高于非LVH患者。超杓型组、杓型组、非杓型组及反杓型组高血压患者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而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反杓型组患者的LVMI显著高于杓型组(100.3 g/m^2比86.3 g/m^2;t=4.335,P<0.001)和非杓型组(100.3 g/m^2比93.7 g/m^2;t=1.987,P=0.048),非杓型组患者的LVMI显著高于杓型组(93.7 g/m^2比86.3 g/m^2;t=2.693,P=0.008)。多因素线性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和高血压分级水平与LVMI相关。结论高血压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血压分级水平密切相关,并伴随血浆BN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夜间血压下降率 B型脑钠肽 心室肥厚 心室重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顺伟 唐可京 高修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关系。方法 :采取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5 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组 )和 16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IGF 1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中IGF 1浓度...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关系。方法 :采取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5 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组 )和 16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IGF 1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中IGF 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普遍升高 (P <0 0 5 )。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心肌肥厚患者血清IGF 1浓度比非心肌肥厚患者显著增高 (P <0 0 1) ;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室间隔肥厚患者血清IGF 1浓度比室间隔正常患者高 (P <0 0 5 )。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室间隔肥厚患者与血清IGF 1存在相关性 ,r分别为 0 45和 0 43。结论 :本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IGF 1普遍升高 ,提示血液中的IGF 1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某些病理生理过程。原发性高血压组心肌肥厚患者和室间隔增厚患者的血清IGF 1浓度均比非心肌肥厚患者显著和室间隔正常对照患者增高 ,原发性高血压组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室间隔肥厚患者与血清IGF 1存在相关性 ,提示血清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肥厚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心室重量指数 室间隔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俊 郑智 熊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69-1872,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酮IIA1mL/(kg·d)(丹参组)(和蒸馏水1m...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酮IIA1mL/(kg·d)(丹参组)(和蒸馏水1mL/(kg·d)(高血压组),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l)。应用HE染色、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高血压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c-fos表达明显,丹参酮IIA治疗可抑制左室肥厚(LVH)的发展和心肌细胞c-fosmRNA的表达,但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II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LVH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IIA抑制了心肌细胞c-fos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丹参酮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丹参酮ⅡA 左室肥厚 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 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心室重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和返回平原后大鼠心肌血流量的变化
4
作者 刘福玉 谢增柱 +2 位作者 黄庆愿 罗刚 张国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缺氧及停止缺氧后对大鼠心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平原对照组;②急性缺氧组;③慢性缺氧组;④返回平原组。以放射性生物微球法测定心肌血流量。结果:急性缺氧引起PaO2、心输... 目的:观察缺氧及停止缺氧后对大鼠心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平原对照组;②急性缺氧组;③慢性缺氧组;④返回平原组。以放射性生物微球法测定心肌血流量。结果:急性缺氧引起PaO2、心输出量及氧运送量降低,但左、右心室心肌血流量明显增加;慢性缺氧时右心室收缩压、血球压积、血液粘滞性及右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加,而心肌血流量接近正常。停止缺氧30d后,上述所有指标均与平原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急性缺氧引起心肌血流量增加;慢性缺氧心肌血流量恢复正常,这可能是红细胞增多及血管中层增厚的结果。高原缺氧引起心血管变化是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血流量 心室重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