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杨丹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及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并进行随访,以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16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161例(96.4%)拔除成功,6例(3.6%)拔除失败。拔除成功的患者,109例(67.7%)患者拟行Biv-CRT装置再植入。中位时间7(5,7)d后,行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6例(5.5%)失败;103例(94.5%)成功,其中102例(99.0%)通过右侧入路植入,1例(1.0%)选择左侧入路植入(因双侧均曾囊袋感染)。161例拔除成功的患者中58例(36.0%)未再植入Biv-CRT装置,其中39例(24.2%)因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术后1年随访期间,再植入Biv-CRT装置的103例患者共有7例(6.8%)死亡,1例(1.0%)患者囊袋感染,1例(1.0%)患者右心房导线脱位。结论:患者因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Biv-CRT装置是可行的,右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因此,对于拔除后再评估有Biv-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应推荐进行右侧入路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再
同步
治疗
双
心室
心脏
再
同步
治疗
导线拔除
心脏装置感染
再
植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
9
2
作者
金朝龙
史学功
+3 位作者
范雷雷
汪太平
陈宏博
肖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20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3个月和起搏后6个月用探头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得到左...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20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3个月和起搏后6个月用探头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得到左室整体与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12、6节段达最小容积点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结果术后1周内左室整体功能参数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而左室不同步参数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时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P<0.01),但与术后3个月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无改善。结论 CRT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RT-3DE能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
慢性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器
心室
再
同步
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晗
Scanu Patrice
张嘉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 观察心室同步起搏对顽固性伴有室内传导或室间隔运动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 ( 64± 11)岁 ,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 ( 16例安装三腔起搏器...
目的 观察心室同步起搏对顽固性伴有室内传导或室间隔运动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 ( 64± 11)岁 ,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 ( 16例安装三腔起搏器 ,5例安装三腔心脏自动交律除颤器 )。观察术中、术后 3、6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 ,同时观察术前、术后 3个月的QRS波时限、LVEF、LVDD、二尖瓣返流量、VO2 max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随访 3~ 2 0个月 ,左室电极的起搏阀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 (P >0 .0 5 ) ,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 ,术后 3个月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5 )。随访期间猝死 1例 ,接受心脏移植 1例。结论 心室再同步治疗是治疗存在室间传导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有效的新方法。三腔起搏器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左室电极的植入成功率高 ,性能稳定 ,安全可靠。三腔ICD不仅可治疗心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衰
心室再同步治疗
三腔起搏器
三腔I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杨丹丹
李学斌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基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DL2022-19)。
文摘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及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并进行随访,以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16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161例(96.4%)拔除成功,6例(3.6%)拔除失败。拔除成功的患者,109例(67.7%)患者拟行Biv-CRT装置再植入。中位时间7(5,7)d后,行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6例(5.5%)失败;103例(94.5%)成功,其中102例(99.0%)通过右侧入路植入,1例(1.0%)选择左侧入路植入(因双侧均曾囊袋感染)。161例拔除成功的患者中58例(36.0%)未再植入Biv-CRT装置,其中39例(24.2%)因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术后1年随访期间,再植入Biv-CRT装置的103例患者共有7例(6.8%)死亡,1例(1.0%)患者囊袋感染,1例(1.0%)患者右心房导线脱位。结论:患者因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Biv-CRT装置是可行的,右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因此,对于拔除后再评估有Biv-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应推荐进行右侧入路植入。
关键词
心脏
再
同步
治疗
双
心室
心脏
再
同步
治疗
导线拔除
心脏装置感染
再
植入
并发症
Keywords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biventricula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lead extraction
cardiac device infection
reimplantation
complication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
9
2
作者
金朝龙
史学功
范雷雷
汪太平
陈宏博
肖洁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彩超室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3-1346,共4页
文摘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20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3个月和起搏后6个月用探头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得到左室整体与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12、6节段达最小容积点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结果术后1周内左室整体功能参数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而左室不同步参数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时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P<0.01),但与术后3个月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无改善。结论 CRT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RT-3DE能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
慢性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器
心室
再
同步
化
治疗
Keywords
echocardiography
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ree cavity pacemakers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
分类号
R540.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晗
Scanu Patrice
张嘉莹
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法国CHU de Caen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56-1558,共3页
文摘
目的 观察心室同步起搏对顽固性伴有室内传导或室间隔运动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 ( 64± 11)岁 ,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 ( 16例安装三腔起搏器 ,5例安装三腔心脏自动交律除颤器 )。观察术中、术后 3、6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 ,同时观察术前、术后 3个月的QRS波时限、LVEF、LVDD、二尖瓣返流量、VO2 max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随访 3~ 2 0个月 ,左室电极的起搏阀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 (P >0 .0 5 ) ,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 ,术后 3个月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5 )。随访期间猝死 1例 ,接受心脏移植 1例。结论 心室再同步治疗是治疗存在室间传导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有效的新方法。三腔起搏器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左室电极的植入成功率高 ,性能稳定 ,安全可靠。三腔ICD不仅可治疗心衰 。
关键词
充血性心衰
心室再同步治疗
三腔起搏器
三腔ICD
Keyword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ventricular re synchronization therapy
triple chamber pacemaker
ICD with biventricular pacing
分类号
R454 [医药卫生—治疗学]
R541.610.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
苑翠珍
昃峰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杨丹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评价
金朝龙
史学功
范雷雷
汪太平
陈宏博
肖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周晗
Scanu Patrice
张嘉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