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在心境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岚 苑成梅 +7 位作者 李则挚 黄佳 王勇 洪武 彭代辉 易正辉 胡莺燕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C)筛查双相障碍的可行性,对抑郁障碍患者中有双相障碍可能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采用MDQ-C对308例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双相障碍134例(双相障碍组)和抑郁障碍174例(抑郁障碍组)。对抑郁障... 目的探讨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C)筛查双相障碍的可行性,对抑郁障碍患者中有双相障碍可能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采用MDQ-C对308例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双相障碍134例(双相障碍组)和抑郁障碍174例(抑郁障碍组)。对抑郁障碍组中MDQ得分≥5和MDQ得分<5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障碍组患者MDQ得分(3.90±2.92)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4,P=0.000);抑郁障碍组MDQ得分≥5的患者比例(34.5%,60/174)也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9%,8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Q得分≥5的抑郁障碍患者多为男性(优势比OR=0.342,P=0.004)和年龄<25岁(OR=0.952,P=0.001)患者,且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特征(OR=5.007,P=0.029)。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比例较高,MDQ-C可作为筛查工具提高双相障碍的识别率。男性、年龄<25岁、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不典型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有潜在双相障碍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心境障碍问卷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障碍问卷对青年和老年首发双相障碍诊断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谢艳红 李映娟 +2 位作者 叶丽 李文金 刘仕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33-4336,共4页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问卷(MDQ)对青年和老年首发双相障碍(BPD)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诊治的216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患者108例,老年患者108例。对其进行MDQ测评,以...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问卷(MDQ)对青年和老年首发双相障碍(BPD)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诊治的216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患者108例,老年患者108例。对其进行MDQ测评,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为诊断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DQ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并比较MDQ在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MDQ诊断青年BPD的灵敏度为0.709,特异度为0.808;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为(0.857,0.970)。MDQ诊断老年BPD的灵敏度为0.545,特异度为0.953;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95%CI为(0.942,1.000)。MDQ对青年BPD和老年BP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3、2.69,P=0.09、0.10)。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MDQ总得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青年患者第1、4、6、8、11、13条目阳性回答率高于老年患者,第2、9、10条目阳性回答率低于老年患者(P<0.05)。结论 MDQ各条目在青年和老年首发BPD患者中的阳性回答率有所不同,但其在两组中的总得分分布和筛查BPD的效果无差异,可作为临床BPD的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心境障碍问卷 青少年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