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抗精神病药与心境稳定剂对代谢的影响不同
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0,共1页
2024年4月6日,《柳叶刀·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教授、路静助理研究员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Effect of antipsychotics and mood stabilisers on metabolism in bipolar disorder... 2024年4月6日,《柳叶刀·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教授、路静助理研究员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Effect of antipsychotics and mood stabilisers on metabolism in bipolar disorder: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s”(DOI:10.1016/j.eclinm.2024.102581)。该论文综合分析了临床常用的17种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12项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个体化药物配伍和双相情感障碍研究机制提供了循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心境稳定剂 抗精神病药 浙江大学医学院 柳叶刀 药物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中心境稳定剂的处方方式调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严保平 崔伟 +2 位作者 成玉敏 张云淑 栗克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稳定剂的处方方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及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39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中518例... 目的了解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稳定剂的处方方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及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39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中51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处方方式调查。结果 397例(76.3%)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主要是丙戊酸钠、碳酸锂及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的联合治疗占94.5%(375/397)。抑郁发作(54.5%)及混合发作(66.7%)时应用心境稳定剂的频率低于躁狂发作(8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9)。应用心境稳定剂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1%(191/397),以便秘、体重增加、嗜睡、静坐不能、震颤及口干为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症状缓解期为参照,目前疾病发作类型中抑郁发作的患者应用心境稳定剂的频率较低(OR=2.549,P=0.018)。结论双相情感障碍中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以丙戊酸盐及碳酸锂为主,抑郁发作时应提高心境稳定剂的应用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心境稳定剂 不良反应 处方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志斌 陈正昕 +4 位作者 金卫东 马永春 陈炯 邢葆平 王鹤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周。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显著降低(F=9.05,P<0.01;F=6.10,P<0.01)。试验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持续存在,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YMRS分别是21.4±8.4、14.6±5.5、8.9±3.3、6.5±3.4,对照组分别是23.9±7.2、20.9±8.1、17.8±7.8、12.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症状减分变化分别是6.1±3.5、12.9±4.8、20.1±5.3、21.4±5.5,对照组分别是2.1±3.0,6.8±4.5、11.5±5.6、14.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5%vs 48.5%,χ2=4.47,P<0.05)。两组间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3%vs 18.2%,χ2=9.52,P<0.01)。但是两组间均没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因无疗效和副作用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双相障碍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心境稳定剂 躁狂发作 混合发作 双相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晓虹 蔡焯基 +1 位作者 刘敏 王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给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8周。分别于基线、4周和8周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 L,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PBMCs的GSK3α和GSK3β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 Ser-GSK3α,p Ser-GSK3β)以及总GSK3水平(total-GSK3α和total-GSK3β)。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s Scale,YMRS)和临床症状严重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cale,CGI-S)等评估症状变化。结果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YMRS、CGI-S等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与此同时,治疗后PBMCs的p Ser-GSK3α、p Ser-GSK3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不同心境稳定剂组间比较,p Ser-GSK3β/total-GSK3β相对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0),锂盐组变化明显(P=0.024);相关分析显示,p Ser9-GSK3β/total-GSK3β比值与4周末YMRS减分绝对值呈负相关(r=-0.413,P=0.043)。剔除反复躁狂发作(≥3次)患者,这一趋势更加显著(r=-0.543,P=0.020)。其中锂盐组呈现了相似的变化(r=-0.432,P=0.083),而丙戊酸钠组无。结论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降低双相躁狂患者PBMCs的GSK3活性,碳酸锂单药或联合治疗相比丙戊酸钠,可以更显著降低双相躁狂患者的GSK3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心境稳定剂 锂盐 丙戊酸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4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凝 王学义 +1 位作者 秦振洲 宋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34),接受碳酸锂[(0.8±0.1)mmol/L vs.(0.8±0.2)mmol/L)]和喹硫平[(333.3±87.4)mg/d vs.(343.1±94.2)mg/d]治疗。rTMS组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TMS刺激,伪rTMS组接受相同部位的伪线圈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分别累计合并使用氯硝西泮片剂量。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对两组患者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治疗4周末HAMD<8分定义为治愈。结果:治疗第2周[(27.6±4.6)vs.(30.9±5.8)]、第3周[(19.8±3.9)vs.(22.5±5.2)]、第4周[(10.3±3.0)vs.(12.6±5.3)]末,rTM S组HAM D评分均低于伪rTM S组(均P<0.05)。第4周末,rTM S组治愈率高于伪rTMS组(73.0%vs.44.8%,P<0.05)。第4周末,rTMS组PQSI评分低于伪rTMS组[(2.5±1.4)vs.(3.5±1.9),P<0.05]。第2周[(8.7±4.8)mg vs.(10.0±4.1)mg]、第3周[(2.7±1.8)mg vs.(3.9±1.6)mg]、第4周[(1.0±0.9)mg vs.(2.0±1.4)mg]末,rTMS组使用氯硝西泮剂量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6.9%,P>0.05)。结论:低频rTM 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较好疗效,并可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心境稳定剂 喹硫平 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不同首选用药间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依从性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崔伟 张云淑 +4 位作者 严保平 栗克清 崔利军 成玉敏 张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37-742,共6页
目的比较首选心境稳定剂和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等。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39家精神卫生机构中接受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40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总... 目的比较首选心境稳定剂和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等。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39家精神卫生机构中接受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40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severity of illness,CGI-SI)、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进行社会人口学、疾病临床特征、处方方式(联合用药情况)、精神类药物花费、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调查。结果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者(抗精神病药组)152例(63.3%),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心境稳定剂组)88例(36.7%)。抗精神病药组与心境稳定剂组相比,住院患者构成比(90.1%vs.76.1%)、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构成比(27.0%vs.11.4%)、不良反应发生率(46.1%vs.31.8%)、精神类药物日花费(中位数12.00元vs.8.37元)和总花费(中位数344.61元vs.144.64元)均较高(P<0.05)。但两组间药物处方方式、不良反应严重程度、MAR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以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但首选抗精神病药并未减少之后的联合用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经济负担均明显高于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所以心境稳定剂仍应作为双相障碍主要首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心境稳定剂 抗精神病药 不良反应 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的诊治与研究——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2
7
作者 方贻儒 吴志国 陈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3-416,共4页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变,常导致临床识别不足、诊断不确定以及治疗困难。由此,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该病的特征与本质,并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践行有关诊断标准的修正以及治疗理念的纠正。该文从概念与诊断、神经生物学研究...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变,常导致临床识别不足、诊断不确定以及治疗困难。由此,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该病的特征与本质,并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践行有关诊断标准的修正以及治疗理念的纠正。该文从概念与诊断、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心境稳定剂治疗等方面对双相障碍的探索现状和前景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诊断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神经生物学 心境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多药治疗现状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雪 袁铠 禹顺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9,共5页
精神分裂症治疗通常推荐使用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但实际临床上抗精神病药多药治疗及与其他精神药物合用的情况十分常见。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合用的原因、发生率、临床获益和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既往有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多药合... 精神分裂症治疗通常推荐使用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但实际临床上抗精神病药多药治疗及与其他精神药物合用的情况十分常见。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合用的原因、发生率、临床获益和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既往有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多药合用能使患者获益,但也有研究结果与之相反。而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苯二氮[艹草]类合用可能增加死亡率,与心境稳定剂合用可能增加自杀风险。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此外,多药合用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需要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心境稳定剂 苯二氮[艹草]类药物 多药治疗 单药治疗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双相障碍药物治疗变化趋势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伟 严保平 +3 位作者 成玉敏 赵素银 张旭静 栗克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3594-3598,共5页
目的探讨2002—2012年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2年7月2日至9日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沧州、邢台、邯郸、衡水、秦皇岛、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三级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及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519例。2002年... 目的探讨2002—2012年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2年7月2日至9日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沧州、邢台、邯郸、衡水、秦皇岛、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三级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及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519例。2002年和2006年数据资料使用本院既往调查资料,已建立数据库,其中2002年72例,2006年13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精神疾病家族史、家庭月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2)精神疾病药物使用频率、使用频次、治疗方式。结果 2002年、2006年和2012年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2年、2006年和2012年患者年龄、病程、就诊方式、家庭月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精神疾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住院方式就诊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上升(χ2趋势=41.96,P<0.01),自费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χ2趋势=137.15,P<0.01)。2002年、2006年和2012年患者苯二氮卓艹类药物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使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χ2趋势=6.99,P<0.01),抗抑郁药的使用频率在年份间无线性关系(χ2趋势=0.40,P>0.05)。2002年、2006年和2012年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单一药物和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χ2趋势=8.29,P<0.01),使用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上升(χ2趋势=6.88,P<0.01)。2002年、2006年和2012年单独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χ2趋势=7.25、11.00,P<0.05),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χ2趋势=4.38、5.53,P<0.05),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上升(χ2趋势=4.43,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更趋于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抗精神病药和联合用药等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长期预后仍有待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横断面研究 处方 药物 趋势分析 心境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抑郁的全程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春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i003-i005,共3页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全程治疗 常见 起病年龄 发作频率 心境稳定剂 躁狂 转向 自杀 病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颖怡 陆燕华 +5 位作者 耿瑞杰 程小燕 黄欣欣 吕钦谕 应启昂 易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氧化应激水平,了解碳酸锂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61 例(轻躁狂/躁狂发作8 例,抑郁发作53 ...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氧化应激水平,了解碳酸锂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61 例(轻躁狂/躁狂发作8 例,抑郁发作53 例),同时选取49 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双相障碍患者单用碳酸锂治疗,观察6 周,在治疗前和6 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Young 躁狂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度分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I)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比较双相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碳酸锂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双相障碍患者SOD 水平均低于正常人群(t=5.403,P=0.000),GSH-Px 和MDA 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t=8.371,P=0.000;t=6.063,P=0.000),CAT 水平在这2 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4 项氧化应激指标在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GSH-Px、MDA 含量在碳酸锂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00;t=2.720,P=0.009),其他氧化应激指标SOD、CAT 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碳酸锂治疗后,双相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MDA 含量均有明显下降(t=3.072,P=0.018;t=3.532,P=0.001),且躁狂状态下降更明显,而双相抑郁状态的GSH-Px 水平有明显下降(t=2.880,P=0.006)。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损伤;碳酸锂可以调整双相障碍患者氧化应激系统的不平衡,其作用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略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氧化应激 心境稳定剂 锂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混合状态伴强迫症状诊断与治疗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劲节 王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4-556,共3页
双相障碍混合状态伴强迫症状的诊断与治疗一直面临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促进精神科医生对本病识别与治疗的认识。患者为32岁男性,诊断“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伴强迫症状,给予碳酸锂、丙戊酸... 双相障碍混合状态伴强迫症状的诊断与治疗一直面临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促进精神科医生对本病识别与治疗的认识。患者为32岁男性,诊断“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伴强迫症状,给予碳酸锂、丙戊酸盐联合喹硫平治疗效果不佳,将喹硫平换为齐拉西酮后情绪渐稳定,强迫症状减轻,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混合状态 强迫症状 齐拉西酮 心境稳定剂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精神药物在孕期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志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85-687,共3页
精神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而对胎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出现围产期综合征,严重者可致胎儿畸形,对远期的神经行为也可能产生影响。如何对患有精神障碍的孕妇既进行有效的精神药物治疗,又尽可能地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心境稳定剂 抗焦虑药 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