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力衰竭患者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安莹 谭茗月 赵水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测定血清中hs-CRP水平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心功能NYHAⅣ级患者血浆hs-CRP水平较Ⅲ级明显增高(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病情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毛德军 崔君平 +2 位作者 臧运华 唐咏春 郭瑞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1-1063,共3页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on,AT)作为一种有效的他汀类降血脂药,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近年发现AT在病理生理学方面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及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然而AT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确切机制至今尚未明了。NF-κ...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on,AT)作为一种有效的他汀类降血脂药,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近年发现AT在病理生理学方面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及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然而AT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确切机制至今尚未明了。NF-κB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凋亡因子,作为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中间环节,参与正负反馈调节机制,本实验拟研究AT稳定动脉硬化斑块与NF-κB表达、分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AT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阿托他汀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慧俊 赵水平 +2 位作者 许竹梅 周宏年 聂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阿托他汀 分泌 患者 研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异常兔血清和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洁 韦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0-563,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血脂异常兔血清及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只。另选普通饮食12周兔5只作为对...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血脂异常兔血清及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只。另选普通饮食12周兔5只作为对照组。12周末,取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行脂肪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脂肪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NF-αmRNA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能明显降低血脂异常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NF-α水平和脂肪细胞TNF-αmRNA表达量(P<0.05)。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脂肪细胞TNF-α表达和分泌。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异常兔血清TNF-α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脂及抑制脂肪细胞TNF-α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胆固醇 阿托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组织因子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旭斌 汤圣兴 +2 位作者 伍广伟 林英忠 胡昌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TNFα-、组织因子水平及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用夹心酶联...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TNFα-、组织因子水平及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及细胞膜组织因子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联链反应测定它们mRNA的表达,同时用底物发光法检测组织因子的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α-分别为(306±40)、(264±54)、(229±24)、(189±44)ng/L,合成组织因子分别为(5.8±1.3)、(4.6±0.8)、(3.7±0.9)、(2.7±0.5)ng/L及组织因子的活性分别为(16.2±3.2)、(7.7±2.8)、(4.3±0.8)、(3.8±0.8)pmol/L(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地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α、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活性。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抗血栓形成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组织因子 阿托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晓红 崔炜 +7 位作者 王雅依 鲁静朝 张冀东 刘德敏 刘凡 谢瑞芹 谷国强 都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NF-κB及TNFα-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只,后两组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kg... 目的探讨NF-κB及TNFα-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只,后两组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kg.d)灌胃12周。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TNFα-,光镜下观察心肌结构。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致密,结构清晰,细胞核呈卵圆形,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扭曲,间质有炎症细胞聚集,阿托伐他汀组心肌细胞排列趋于整齐,结构接近正常。糖尿病组大鼠血浆和心肌中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心肌组织中NFκ-B和TNF-α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给药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NFκ-B、TNF-αmRNA及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心肌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 阿托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HSP22、TNF-α和eNOS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海洋 陈琦 +2 位作者 项建 吴延庆 程晓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热休克蛋白22(HSP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高脂+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免疫...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热休克蛋白22(HSP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高脂+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主动脉HSP22及TNF-α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NOS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HSP22和TNF-α阳性表达;高脂对照组与他汀干预组可见HSP22和TNF-α阳性表达;他汀干预组HSP22和TNF-α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0.211±0.014 vs 0.345±0.042,0.218±0.090 vs 0.377±0.094,均P<0.05)。高脂对照组和他汀干预组eNOS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高脂对照组和他汀干预组差异无显著。结论:HSP22和TNF-α在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升高,而eNOS的表达降低,阿托伐他汀的干预可降低HSP22和TNF-α的表达,但未能改变e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热休克蛋白22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合酶 阿托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廉秋芳 牟建军 +2 位作者 朱继金 王显利 高卫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6-449,497,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MS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MS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共4周。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和TNF-α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①MS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MS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hsCRP、TNF-α水平、血TC、TG、LDL-C及HOMA-IR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HDL-C、BM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MS治疗组4周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下降幅度与血TC、LDL-C的下降幅度无相关性。结论短期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即可降低MS患者血脂、HOMA-IR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有改善IR、抗炎作用,且独立于调脂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阿托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庭学 吴国平 王光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296-1297,1300,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他汀 肠溶阿司匹林 颈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必泰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朝阳 陈辉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血脂异常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1,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脂必泰胶...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血脂异常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1,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脂必泰胶囊(每次240 mg,bid)。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5.18±0.57)mmol·L-1比(5.73±0.65)mmol·L-1]、TG[(1.52±0.43)mmol·L-1比(1.86±0.48)mmol·L-1]、LDL-C[(3.36±0.48)mmol·L-1比(3.85±0.53)mmol·L-1]、TNF-α[(5.37±2.21)ng·L-1比(7.63±2.59)ng·L-1]和IL-6[(12.27±2.75)ng·L-1比(15.63±2.92)ng·L-1]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HDL-C[(1.26±0.25)mmol·L-1比(1.13±0.23)mmol·L-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血脂异常,不仅有调脂作用,还具有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必泰胶囊 阿托他汀钙片 血脂异常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雅菲 高娟 +2 位作者 檀国军 杨静 郭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3-536,共4页
目的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 allergic encephalom yelitis,EAE)大鼠,探讨药物对于疾病发病、炎性细胞浸润及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口服给药干预,观... 目的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 allergic encephalom yelitis,EAE)大鼠,探讨药物对于疾病发病、炎性细胞浸润及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口服给药干预,观察药物对大鼠发病、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降低了大鼠发病率(P<0.05),改善了大鼠发病的严重程度(P<0.05),抑制了炎性细胞向脊髓组织的的浸润(P<0.05),降低了脊髓中iNOS的表达(P<0.05),但对于血清中TNF-α的水平没有影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了大鼠的发病率,减轻了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脊髓炎大鼠发病的严重程度及炎性细胞的浸润、i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阿托他汀 肿瘤坏死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制的瘦素通路及上调的促炎症因子参与机制和阿托伐他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钟伟 王圣 +2 位作者 李斌 王裕岱 董小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促炎症因子上调表达的参与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90例不稳定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 目的: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促炎症因子上调表达的参与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90例不稳定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p.o),以初诊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及血清促炎症因子瘦素及其受体OBR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8(IL-6/8)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时,阿托伐他汀组瘦素及其受体和TGF-β表达明显增高,而TNF-α、IL-6、IL-8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上调的TNF-α和异常的瘦素通路及IL-6改善老年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 阿托他汀 促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江友 李浪 +2 位作者 周游 苏强 刘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随机分为空白组、PHA刺激组、PHA+(1、5、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进行PDCD4 mRNA和蛋白及相关...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随机分为空白组、PHA刺激组、PHA+(1、5、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进行PDCD4 mRNA和蛋白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检测。结果:PHA刺激组PDCD4mRNA、蛋白表达及上清TNF-α及IL-10浓度均升高(均P<0.05);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能够使PDCD4mRNA、蛋白表达量及TNF-α浓度明显下降,而上清液IL-10浓度进一步增加;TNF-α与PDCD4蛋白呈明显的正相关(r=0.782,P<0.01),IL-10与PDCD4蛋白呈明显的负相关(r=-0.65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调控人CD4+T淋巴细胞PDCD4表达,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他汀 CD4+T淋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李嘉薇 王荔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10、50、100 ng/ml的重组人TWEAK(recombinant human TWEAK,rhTWEAK)干预24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的TWEAK组中LOX-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预先加入终浓度为0.2、1、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HUVECs细胞24 h后,再加浓度为100 ng/ml TWEAK孵育24 h,然后进行PCR检测LOX-1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LOX-1蛋白表达量。同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终浓度为0、10、50、100 ng/ml的TWEAK干预组LOX-1 mRNA 2-△△Ct值和各组细胞上清LOX-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TWEAK浓度的增加LOX-1的表达量增加,不同剂量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终浓度为0.2、1、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以后显著抑制LOX-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100 ng/ml TWEAK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TWEAK可诱导HUVECs LOX-1的表达量增加,这可能与其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阿托伐他汀可抑制LOX-1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阿托他汀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伐他汀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尤杨 戚国庆 +3 位作者 高宏阳 杨志瑜 李柳 赵红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61-2365,共5页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匹伐他汀低剂量组(LP组)、匹伐他汀高剂量组(HP组),每组15只。采用盐酸乙胺丁醇+酵母膏建立...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匹伐他汀低剂量组(LP组)、匹伐他汀高剂量组(HP组),每组15只。采用盐酸乙胺丁醇+酵母膏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LP组和HP组分别灌胃给予匹伐他汀0.21 mg/(kg·d)和0.42 mg/(kg·d)。ELISA法测定血尿酸、TNF-α、IL-6、NO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内皮素-1(ET-1),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主动脉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M组血尿酸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CRP水平升高(P<0.05),NO水平降低(P<0.05),ET-1水平升高(P<0.05);与M组比较,LP组和HP组血尿酸水平降低(P<0.05),血清TNF-α、IL-6、CRP水平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ET-1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VCAM-1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5);与LP组比较,HP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C组大鼠主动脉内皮正常;M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LP组和HP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明显减轻,其中HP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减轻更为显著。结论:匹伐他汀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高尿酸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 IL-6 C反应蛋白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慧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AT+I/R)组,每组12只。采用冠...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AT+I/R)组,每组12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Evans蓝和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缺血未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结果 AT+I/R组心肌梗死区与缺血区(缺血未梗死区+梗死区)面积比值低于I/R组[(29.4±8.4)%vs(57.7±6.5)%,P<0.001];AT+I/R组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的比值也低于I/R组[(15.9±5.6)%vs(29.0±8.9)%,P<0.05]。AT+I/R组及I/R组左室非梗死区域心肌TNF-α、MDA、MPO、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均高于S组(P<0.05),而TSOD活性则低于S组(P<0.05);与I/R组比较,AT+I/R组心肌TNF-α、MDA、MPO、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均降低(P<0.05),T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反应、激活抗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有关,且iNOS在其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他汀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的不同用药方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一 苏庚荀 +2 位作者 白晓军 乌宇亮 牟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不同用药方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在体MI/R模型。160只大鼠随机分为MI/R组、MI/R+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MI/R+N)组、MI/R+术前单次负荷剂量(MI...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不同用药方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在体MI/R模型。160只大鼠随机分为MI/R组、MI/R+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MI/R+N)组、MI/R+术前单次负荷剂量(MI/R+SL)组、MI/R+术前连续负荷剂量(MI/R+ML)组,并设假手术(Sham)组。Evans blue/TTC双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心肌ATP酶活性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小动物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MI/R+N组比较,MI/R+SL组和MI/R+ML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心肌ATP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减低(P<0.05),MI/R后24hLVEF%显著改善(P<0.05)。而MI/R+SL组和MI/R+ML组间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ATP酶活性、IL-6和TNF-α水平、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改善心肌ATP代谢,减少炎症因子异常表达等机制,减轻MI/R损伤。术前单次负荷剂量与术前连续负荷剂量的用药方式对保护MI/R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他汀 心肌缺血/再灌注 ATP酶 大鼠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TNF)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庞伯通 南淞华 +2 位作者 陈芳芳 葛文静 崔应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1-1516,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脂4项、血清APN、CTRP5以及颈动脉彩超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Barthel评分提升(P<0.05),斑块明显改善(P<0.05),血脂4项、CTRP5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APN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方案更优(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效果更佳,说明联合用药的共同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脉方 阿托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宋少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瑞舒伐他汀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瑞舒伐他汀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5),常规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TNF-α和IL-6水平无明显差别(分别为P>0.05和P>0.05)。瑞舒伐他汀组病人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P<0.05和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P<0.05),ST段压低减轻(P<0.05),但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加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他汀短程冲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志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C组),每组45例,3组患者均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目的观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C组),每组45例,3组患者均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B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周,如未发生严重并发症,A组患者治疗不变,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加至40 mg,治疗4周。检测相关炎性指标及血压达标率。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脂、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而高剂量B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斑块稳定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阿托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