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致京剧名角儿——写于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之后
1
作者 陈维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帷幕降下了。然而,首都几十台戏在20几天集中演出的锣鼓声,仍在耳边鸣响,龙都宾馆隆重的研讨会上专家们的热烈发言,音容犹在眼前。大伙已经说了不少啦,而我好象仍有必欲一吐之言!是什么?偶...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帷幕降下了。然而,首都几十台戏在20几天集中演出的锣鼓声,仍在耳边鸣响,龙都宾馆隆重的研讨会上专家们的热烈发言,音容犹在眼前。大伙已经说了不少啦,而我好象仍有必欲一吐之言!是什么?偶翻《中国戏剧》(90年12期)目录里有刘厚生同志《致京剧主要演员》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进京 观摩研讨 京剧 中国戏剧 研讨会 演员 首都 观众 目录 新剧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
2
作者 龚和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3,共11页
一 距今二百年是乾隆五十五年。为了给皇帝祝寿(爱新觉罗弘历八十岁),“承办皇会”的浙江盐务奉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之命,把一个产自安徽、唱二簧调为主的戏班带到了北京。这个戏班就是此后在北京有一百多年演出史、对京剧的形成作出过... 一 距今二百年是乾隆五十五年。为了给皇帝祝寿(爱新觉罗弘历八十岁),“承办皇会”的浙江盐务奉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之命,把一个产自安徽、唱二簧调为主的戏班带到了北京。这个戏班就是此后在北京有一百多年演出史、对京剧的形成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三庆徽部”。现在有些文章把1790年说成是“四大徽班”进京的年代,这不对。“四大徽班”是指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进京 京剧 二簧 爱新觉罗 重大贡献 乾隆 弘历 盐务 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黄渊源与徽班——兼辨四大徽班进京说
3
作者 廖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18,37,共6页
二黄腔源于安徽枞阳腔(石牌腔),但它的产生却是因为秦腔影响的结果。清雍正以前的早期秦腔,伴奏用的索弦是月琴。大约在乾隆前期,陕西秦腔吸收了当地民间弦索曲调里的乐器胡琴。胡琴的加入,使秦腔在音乐和演唱风格上为之一变,它的效果... 二黄腔源于安徽枞阳腔(石牌腔),但它的产生却是因为秦腔影响的结果。清雍正以前的早期秦腔,伴奏用的索弦是月琴。大约在乾隆前期,陕西秦腔吸收了当地民间弦索曲调里的乐器胡琴。胡琴的加入,使秦腔在音乐和演唱风格上为之一变,它的效果在魏长生带到北京的四川秦腔(琴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进京 秦腔 演唱风格 魏长生 胡琴 乾隆前期 音乐 渊源 弦索 月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历史总结与时代探索
4
作者 任婷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1990年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京剧形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活动。京剧优秀剧目会演中,去政治化的现代剧目、青春化的演员和观众、经典化的流派传承突出了“百花齐放”的寓意。学术讨论会上... 1990年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京剧形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活动。京剧优秀剧目会演中,去政治化的现代剧目、青春化的演员和观众、经典化的流派传承突出了“百花齐放”的寓意。学术讨论会上,研究者对京剧形式美的探索与内容决定论的本体叙述之间形成一种强大张力,决定了21世纪戏曲现代化探索的方向。官方话语下的文化活动奠定了这次大会的根本基调,并为20世纪90年代的文艺政策,尤其是京剧艺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大会所涉及的话题既是对20世纪80年代京剧发展历程的回眸,也对当下戏曲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进京 戏曲会演 百花齐放 戏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黄春秋道尽沧桑——《徽班进京》之美
5
作者 胡建 《戏剧之家》 2016年第5期27-27,29,共2页
《徽班进京》讲述的是徽、汉、昆等剧种融合形成京剧的过程,在演出形式上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有徽剧演员、京剧演员、昆曲演员,甚至黄梅戏演员联袂加盟,每个人物的表演异彩纷呈,反映出徽班进京的历史背景,徽剧艺人的命运与戏曲命运交叠在... 《徽班进京》讲述的是徽、汉、昆等剧种融合形成京剧的过程,在演出形式上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有徽剧演员、京剧演员、昆曲演员,甚至黄梅戏演员联袂加盟,每个人物的表演异彩纷呈,反映出徽班进京的历史背景,徽剧艺人的命运与戏曲命运交叠在一起,以戏为命,视戏如命,以戏搏命,悲怆苍凉的基调是全剧思想主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进京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大徽班与扬州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0-46,共7页
引 论 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们把诸腔各调带到了北京,交流融合,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京剧。 四大徽班的勃兴与江苏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三庆班是乾隆五十五年从扬州启程进京的,至今已届二百年。春台班是徽商江春在... 引 论 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们把诸腔各调带到了北京,交流融合,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京剧。 四大徽班的勃兴与江苏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三庆班是乾隆五十五年从扬州启程进京的,至今已届二百年。春台班是徽商江春在扬州创建的,其中荟萃了一批梨园精英。而四喜班是在扬州唱红的,和春班则是在扬州组合而成的。这原因是:当时全国戏曲活动的中心在扬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戏曲活动 徽班进京 戏曲史 乾隆 京剧 江苏 《扬州画舫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中有戏,戏说戏史——徽剧《徽班》的“戏中戏”叙事结构
7
作者 杜巧云 《戏剧之家》 2022年第33期3-6,共4页
徽剧《徽班》是安徽省徽京剧院为纪念“徽班进京”历史而创作的大型徽剧,剧中三次运用了“戏中戏”叙事手法,插入了六折戏曲片段,分别为:昆曲《游园惊梦》、汉调《钟馗嫁妹》、徽调《临江会》、徽调《水淹七军》、徽调《小宴》、徽调《... 徽剧《徽班》是安徽省徽京剧院为纪念“徽班进京”历史而创作的大型徽剧,剧中三次运用了“戏中戏”叙事手法,插入了六折戏曲片段,分别为:昆曲《游园惊梦》、汉调《钟馗嫁妹》、徽调《临江会》、徽调《水淹七军》、徽调《小宴》、徽调《水淹七军》,以“戏说”的形式将“徽班进京”的历史浓缩于一出戏中,直观表现了徽、汉、昆三腔合流、发展、演变为新声腔的过程,塑造了义薄云天的戏曲名角肖叫天形象,展示了梨园子弟相互扶持、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感以及戏子与格格之间跨越阶级相恋的美好爱情,与此同时,这部作品还起到了宣传徽剧艺术成就、展示徽剧艺术魅力的重要作用,成为地方戏曲运用“戏中戏”结构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 “戏中戏”结构 徽班进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徽、京剧对扬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汪复昌 吴铁铮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33,共3页
有着优秀戏剧文化传统的古城扬州,不但曾经是徽班发展和繁荣的中心和作为京剧史开篇的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的出发地,而且在近现代又产生了自己的地方剧种——扬剧。本文试就扬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徽、京剧的影响,提供一些有关事... 有着优秀戏剧文化传统的古城扬州,不但曾经是徽班发展和繁荣的中心和作为京剧史开篇的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的出发地,而且在近现代又产生了自己的地方剧种——扬剧。本文试就扬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徽、京剧的影响,提供一些有关事实,并谈几点粗浅认识。 扬剧的形成时间虽然才大半个世纪,而它的前身扬州的香火戏、花鼓戏和清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剧 京剧 香火戏 徽班进京 戏剧文化 半个世纪 剧种 乾隆年间 发展过程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藏在国粹中的徽剧
9
作者 张秋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12,共7页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的生活方式;武戏以“忠君爱国”为主题,展现中华好儿郎健硕的身姿和深厚的功夫。徽剧有青阳、四平、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九个腔调,主要声腔是吹腔、拨子、西皮。徽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徽班进京融合南腔的柔和北调的雄浑;以能文能武的方式展现一个艺术的历史,以创造性的发展铸造了国剧——京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剧 腔调 徽班进京 京剧之父 国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艺术与现代舞台美术的结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汝涛 《戏剧之家》 2013年第8期26-26,共1页
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是以四大徽班进京为标志,继承我国历代戏曲演出中,从演出形式到人物造型,逐步形成了自已特有的风格,与人物造型为主的演出形式。京剧艺术是具有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为一体的,首先在表演方面,它的唱、念、做、打都有一... 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是以四大徽班进京为标志,继承我国历代戏曲演出中,从演出形式到人物造型,逐步形成了自已特有的风格,与人物造型为主的演出形式。京剧艺术是具有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为一体的,首先在表演方面,它的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的法式规定,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和锤炼,不断的探索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舞台美术 演出形式 人物造型 表演艺术 表演体系 程式化 徽班进京 戏曲演出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儿”琐谈
11
作者 完恩全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7-59,共3页
京剧如果从1790年徽班进京这年算作孕育的发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阵痛,至18世纪中叶实现了徽汉合璧、皮黄合奏,方分娩下迄今仍为人们所喜爱的这个宁馨儿,时已200周年了。京剧从产生发展到成熟有诸多因素,其中,“角儿”演出中心制是很重... 京剧如果从1790年徽班进京这年算作孕育的发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阵痛,至18世纪中叶实现了徽汉合璧、皮黄合奏,方分娩下迄今仍为人们所喜爱的这个宁馨儿,时已200周年了。京剧从产生发展到成熟有诸多因素,其中,“角儿”演出中心制是很重要的一条。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进京 京剧 中心制 18世纪 阵痛 演员 观众 京剧艺术 谭鑫培 梅兰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化、竞争及其他——从体制问题谈京剧振兴
12
作者 黄文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3-75,共3页
以三庆班为标志的徽班进京,已历整整二百年。京剧的完全形成,也将近一个半世纪。像许多戏曲剧种一样,目前京剧的发展进入低谷,振兴京剧成为人们的共识。 要使京剧艺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观众,就必须对之实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以三庆班为标志的徽班进京,已历整整二百年。京剧的完全形成,也将近一个半世纪。像许多戏曲剧种一样,目前京剧的发展进入低谷,振兴京剧成为人们的共识。 要使京剧艺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观众,就必须对之实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较为重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振兴 徽班进京 京剧艺术 商品化 戏曲艺术 适应社会发展 剧种 观众 体制问题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评江苏一批新剧目
13
作者 章诒和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共5页
今春,继“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会演”的大锣大鼓之后,首都舞台上又响起了一派江南丝竹之声——江苏省的戏剧工作者展示了他们的八台新作,即江苏省昆剧院的《桃花扇》、《白罗衫》,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快活的黄帽子》《店堂... 今春,继“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会演”的大锣大鼓之后,首都舞台上又响起了一派江南丝竹之声——江苏省的戏剧工作者展示了他们的八台新作,即江苏省昆剧院的《桃花扇》、《白罗衫》,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快活的黄帽子》《店堂里的笑声》,江苏省歌舞剧院的《木棉花开了》,江苏省徐州梆子剧团的《李瓶儿》以及两台折子戏。紧接着,江苏又以戏剧大省的风姿和气度,在古城扬州承办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桃花扇》 戏曲现代戏 戏剧大省 徽班进京 木棉花 观摩会 折子戏 苏州市 新剧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求是的皮黄戏史──喜读于质彬《南北皮黄戏史述》
14
作者 周育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一部求是的皮黄戏史──喜读于质彬《南北皮黄戏史述》周育德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的紧锣密鼓声中,黄山书社推出了于质彬先生的大作《南北皮黄戏史述》。这是于质彬先生积多年之心血所完成的一部颇具规模的戏曲史专著。我怀着... 一部求是的皮黄戏史──喜读于质彬《南北皮黄戏史述》周育德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的紧锣密鼓声中,黄山书社推出了于质彬先生的大作《南北皮黄戏史述》。这是于质彬先生积多年之心血所完成的一部颇具规模的戏曲史专著。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完了这部大书,受益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太平天国 里下河 史述 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 徽班进京 戏曲史 南派 江苏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发扬,要发展,要发现——漫谈京剧改革
15
作者 余也京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共1页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倡导下,随着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开展,如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活动、梅兰芳、周信芳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梅兰芳金奖的评选颁发、天津中国京剧节的召开,上海的“京剧走向青年”活动等等,使我国的京剧艺术生机萌发,...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倡导下,随着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开展,如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活动、梅兰芳、周信芳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梅兰芳金奖的评选颁发、天津中国京剧节的召开,上海的“京剧走向青年”活动等等,使我国的京剧艺术生机萌发,形势见好。在这非常值得珍视的振兴京剧的大好时刻,我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京剧发展史 京剧改革 梅兰芳 改革发展 优秀传统 周信芳 继承发扬 诞辰纪念 徽班进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煌煌巨著写春秋
16
作者 陈集思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6-27,共2页
在最近揭晓的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中,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京剧史》榜上有名。此前不久,该书还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首届全国优秀艺术类图书奖一等奖,同时做列入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初评入选书目,有望夺魁... 在最近揭晓的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中,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京剧史》榜上有名。此前不久,该书还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首届全国优秀艺术类图书奖一等奖,同时做列入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初评入选书目,有望夺魁。在短短时期内,一部书几乎囊括了图书出版物的所有国家级大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京剧艺术 中国京剧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正式形成 徽班进京 获奖作品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民族优秀文化 中国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伴我成长
17
作者 史敏 《上海戏剧》 1999年第9期34-35,共2页
真不敢相信,京剧已伴我走过了十五年,蓦然回首,每前进一步都浸透着领导、老师、合作伙伴的智慧和汗水,每前进一步都渗入了家人、朋友、观众的理解和关爱。
关键词 京剧院 演员 三公 观众 院领导 浸透着 合作伙伴 跑圆场 徽班进京 艺术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谭:中国京剧第一世家
18
作者 易彦 《戏剧之家》 1998年第1期8-11,共4页
屈指算来,自四大徽班进京至今,京剧艺术已跨越了两个多世纪。穿越两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京剧艺术成就了它越来越凝重的魅力。两百多年真是一个漫长的时段,然而,一个家族却紧紧地伴随这门艺术走过了近两百年。1清朝成丰初年间湖北的多事... 屈指算来,自四大徽班进京至今,京剧艺术已跨越了两个多世纪。穿越两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京剧艺术成就了它越来越凝重的魅力。两百多年真是一个漫长的时段,然而,一个家族却紧紧地伴随这门艺术走过了近两百年。1清朝成丰初年间湖北的多事之秋。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已进入相持阶段,而这种拉锯战的主战场就在江汉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中国京剧 北京京剧院 艺术成就 京剧艺术 徽班进京 平原地区 相持阶段 世家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读《南北皮黄戏史述》
19
作者 侯硕平 《上海艺术家》 1995年第2期80-80,共1页
这部长达40万字的皮黄(簧)戏曲专著,内容丰富。全书共分为“皮黄戏的形成”、“进京徽班的嬗变”、“皮黄戏新秀——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后南方的徽班与皮黄戏”和“南方京剧史述”等五大部分,各章节内容可独立成篇,又互有联系。在... 这部长达40万字的皮黄(簧)戏曲专著,内容丰富。全书共分为“皮黄戏的形成”、“进京徽班的嬗变”、“皮黄戏新秀——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后南方的徽班与皮黄戏”和“南方京剧史述”等五大部分,各章节内容可独立成篇,又互有联系。在体制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述 京剧 西秦腔 声腔 苏北里下河地区 西皮 戏曲史学 扬州 徽班进京 咸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派唱腔伴奏手法解析
20
作者 姜虹 《乐器》 2021年第1期48-51,共4页
一、张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徽班进京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与演奏家,正是由于他们对京剧艺术的不断探索与追求,才使得京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衰,并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 一、张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徽班进京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与演奏家,正是由于他们对京剧艺术的不断探索与追求,才使得京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衰,并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达到其艺术的高峰,成为当之无愧的国粹艺术。流派艺术是京剧艺术的精髓体现,更是京剧艺术发展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粹艺术 流派艺术 京剧艺术 精湛的技艺 张派艺术 唱腔伴奏 徽班进京 丰富的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