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州传统村落街巷风热环境与空间形态关联性研究——以黟县宏村为例
1
作者 王薇 马晓燕 +1 位作者 伍君奇 胡春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3,共11页
街巷是聚落形态生成的重要骨架系统,也是聚落形态发展的重要线性空间。宏村是徽州传统村落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其街巷空间风热环境与环境舒适度受到游客和原住民的关注。主要目的是量化宏村街巷空间形态及探究形态指标与风热环境的关系。... 街巷是聚落形态生成的重要骨架系统,也是聚落形态发展的重要线性空间。宏村是徽州传统村落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其街巷空间风热环境与环境舒适度受到游客和原住民的关注。主要目的是量化宏村街巷空间形态及探究形态指标与风热环境的关系。通过实地测量的方式,搜集宏村冬夏两季典型气象日风热环境参数,计算人体热舒适性指标(PET)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宏村街巷空间冬季PET与宽高比、方位走向、界面开洞率、灰空间面积比、水体绿化面积比存在负相关关系,与高度差、节点面积比存在正相关关系;夏季PET与宽高比、高度差、方位走向、界面开洞率、水体绿化面积比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灰空间面积比、节点面积比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宏村良好街巷空间形态是宽高比在4~6之间、高度差在1.5~2.5m之间、方位走向在30°~60°之间、界面开洞率在0.1~0.3之间、灰空间面积比在0.05~0.15之间、水体绿化面积比在0.05~0.15之间和节点面积比在0.1~0.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传统村落 街巷空间形态 风热环境 生理等效温度 相关性分析 线性回归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友好助力乡村振兴:徽州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2
作者 陈晨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6期107-108,112,共3页
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儿童友好为抓手,是创新徽州传统村落发展的新路径。结合儿童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偏好、资源禀赋与特色空间,以卢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策略。通过对乡村规划与空间布局的调整、友好设施的更新与配适、自然... 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儿童友好为抓手,是创新徽州传统村落发展的新路径。结合儿童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偏好、资源禀赋与特色空间,以卢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策略。通过对乡村规划与空间布局的调整、友好设施的更新与配适、自然科普与文化的融入、公众的参与和维护等方式,促进乡村亲子旅游与产业发展、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自然教育及乡村生态的可持续、激活乡村人才活力引擎。达成儿童友好助力徽州传统村落振兴,徽州传统村落振兴反哺儿童友好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 乡村振兴 徽州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卢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徽州传统村落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刚 郑杰 郑志元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徽州是徽州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为了对徽州传统村落的现状及动态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apce5.5.R2软件为研究手段,以1990—2... 徽州是徽州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为了对徽州传统村落的现状及动态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apce5.5.R2软件为研究手段,以1990—2019年1085篇徽州传统村落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传统村落科研合作网络、发文作者、关键词聚类分析等知识图谱。主要研究发现:徽州传统村落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但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明显的跨区域、跨学科的科研平台。“演化机制与发展路径”“空间格局与结构要素”“水口景观与人居环境”“徽州文化与旅游发展”是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最后对徽州传统村落研究在对象、合作、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法 徽州传统村落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汇芸 石洁琼 毕忠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237-240,共4页
传统村落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符号,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但各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各不相同。为了解徽州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基... 传统村落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符号,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但各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各不相同。为了解徽州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而后筛选出6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保护和发展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保护发展建议,同时也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 分类保护和发展 人居环境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功能更新及活化利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晓华 谢晚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92-97,共6页
祠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空间,其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组织村落空间、统领村落景观... 祠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空间,其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组织村落空间、统领村落景观和引导社会治理等历史价值,分析了其当代转型发展面临的空间衰败和功能异化问题。基于黟县6座祠堂空间功能更新模式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活化利用路径,包括“祠堂空间+公共服务”“祠堂空间+农耕文化”“祠堂空间+手工艺术”“祠堂空间+文化旅游”“祠堂空间+信息技术”等。为传统村落祠堂空间保护发展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村落其他类型文化空间的活化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传统村落 祠堂空间 黟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村落空间景观特征要素对游客场所依恋感知的影响
6
作者 严敏 陈晨 张泉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的视觉环境与其游客场所依恋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以徽州传统村落屏山村为例,以问卷调查为基础,探究场所依恋的分布特征;通过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筛选屏山村落视觉环境中的景观要素,最终通过构建多元线性... [目的]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的视觉环境与其游客场所依恋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以徽州传统村落屏山村为例,以问卷调查为基础,探究场所依恋的分布特征;通过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筛选屏山村落视觉环境中的景观要素,最终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究水街空间、街巷空间和历史文化空间3种类型空间中场所依恋与视觉景观评估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在水街空间中,色彩丰富度和建筑街道整洁度对游客依恋感知影响有着决定性作用;在街巷空间中,植物空间丰富度、色彩丰富度与徽派元素丰富度对游客依恋感知程度影响最大;在历史文化空间中,则是色彩丰富度、建筑街道整洁度、围合度、徽派元素丰富度发挥关键作用。[结论]游客对3种类型空间依恋感知存在差异,且不同空间类型中,对游客依恋感知影响的景观要素也各不相同。未来应强化屏山村的地域传统色彩特征、增加村落“过渡空间”的视觉景观层次、强化徽派建筑风格为核心的村落特色,从而加深游客对村落的场所依恋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依恋 景观要素 语义分割 徽州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