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西部早古生代坳陷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本健 赵立可 +7 位作者 陈骁 文龙 罗冰 刘冉 钟原 和源 张亚 龙虹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8,共9页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受古隆起、古裂陷、古侵蚀面与现今构造的共同控制,恢复震旦纪至二叠纪原型盆地原貌并寻找有利于成储成藏古地质单元是该盆地深层与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此,利用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受古隆起、古裂陷、古侵蚀面与现今构造的共同控制,恢复震旦纪至二叠纪原型盆地原貌并寻找有利于成储成藏古地质单元是该盆地深层与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此,利用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及其周缘地区最新地震、钻井等资料,在区域地震引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恢复川西地区二叠系沉积前的古地貌(古坳陷),从地层充填序列、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等方面剖析了该古坳陷的形成与消亡过程,进而分析了该古坳陷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地区二叠纪前在德阳—绵阳地区存在大型古坳陷,可以将其命名为德阳—绵阳坳陷,其内充填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2)该坳陷形成于中晚寒武世,与震旦纪德阳—安岳拉张槽具有继承性,其形成演化过程受多幕次构造沉降以及侵蚀作用的共同控制;(3)该坳陷的沉降中心位于德阳—绵阳地区,对川西地区古生界多套地层、储层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该坳陷边缘坡折带附近有可能形成多期沉积型台缘滩、侵蚀型岩溶陡坎或上述二者叠合的储集体,是下古生界多层系古老碳酸盐岩气藏有利储集带的规模发育区,纵向上分布着多层系天然气立体勘探目标。结论认为,梓潼—盐亭—中江一带将成为震旦系—古生界潜在的天然气规模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德阳—绵阳坳陷 早古生代 幕次沉降 侵蚀 储集体 多层系天然气立体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