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成因及其与原特提斯洋的联系 |
张帅
罗冰
汪泽成
谢武仁
|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形成动力机制与演化模式 |
夏茂龙
文龙
罗冰
徐诗雨
张玺华
祝怡
|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德阳-安岳裂陷槽北段西边界地震识别及油气地质意义 |
张本健
彭思桥
陈骁
张玺华
刘冉
陈延贵
杨翰轩
杨涛
|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四川盆地震旦纪德阳-安岳裂陷钙质空间模型及其演化 |
王文之
杨跃明
文龙
罗冰
张本健
阎泽昊
袁倩
唐志娟
谭杰
陈曦
|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
宋泽章
金世贵
罗冰
罗情勇
田兴旺
杨岱林
张子羽
张文锦
武鲁亚
陶佳丽
何家欢
李文正
葛冰飞
王冠
高嘉玮
|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筇竹寺组古地貌、沉积模式与勘探方向 |
杨雨然
石学文
李彦佑
何一凡
朱逸青
张入化
徐亮
杨雪
杨一茗
张亦弛
|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7
|
克拉通内裂陷及周缘大型岩性气藏形成机制、潜力与勘探实践--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
魏国齐
杨威
谢武仁
苏楠
谢增业
曾富英
马石玉
金惠
王志宏
朱秋影
郝翠果
王小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1
|
|
8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大探1井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
文龙
谢继容
张本健
赵容容
王文之
周刚
武鲁亚
汪华
马奎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7
|
|
9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震旦系灯影组台缘结构特征与勘探方向 |
曾富英
杨威
魏国齐
易海永
曾云贤
周刚
易士威
王文之
张三
江青春
黄士鹏
胡明毅
郝翠果
王媛
张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0
|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德阳—安岳裂陷槽南段地质特征 |
黎荣
王永骁
汪泽成
谢武仁
李文正
谷明峰
梁子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11
|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安岳和蓬莱气田为例 |
魏国齐
张本健
谢增业
杨威
李剑
崔会英
国建英
王晓波
谢武仁
|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震旦系灯四段储层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
罗冰
周刚
马奎
王文之
徐少立
武鲁亚
王玥蕴
张新
|
《岩性油气藏》
|
2025 |
|
|
13
|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划分及勘探意义 |
王振
王兴志
朱逸青
杨雨然
杨一茗
康家豪
黄柏文
吕豪
|
《岩性油气藏》
|
2025 |
|
|
14
|
滑脱层性质对正反转构造变形影响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
谭志海
尹宏伟
|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四川盆地“槽-隆”控制下的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成因 |
何骁
郑马嘉
刘勇
赵群
石学文
姜振学
吴伟
伍亚
宁诗坦
唐相路
刘达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16
|
四川盆地蓬探1井灯影组灯二段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
赵路子
汪泽成
杨雨
段书府
魏国齐
罗冰
文龙
马石玉
冯庆付
刘静江
孙夕平
谢武仁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98
|
|
17
|
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 |
王亮
苏树特
马梓柯
蒲静
姚蔺芳
刘宇
罗洋
|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