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貌表现 被引量:37
1
作者 常祖峰 张艳凤 +1 位作者 李鉴林 臧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重点论述了德钦-中旬-大具断裂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和最新活动时代.该断裂多处断错了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 ~2.0 mm/a,垂...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重点论述了德钦-中旬-大具断裂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和最新活动时代.该断裂多处断错了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 ~2.0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0.7 mm/a.该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缘的一条重要的NW向走滑断裂,它与金沙江断裂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钦—中甸断裂北西段全新世地震活动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常玉巧 李西 +3 位作者 周青云 白仙富 冉华 罗伟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在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基础上,沿德钦—中甸断裂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断错地貌无人机测绘等工作,并在断裂北西段德钦县北的贡卡湖附近线性断层槽谷内开挖了一个大型探槽,探槽剖面揭露出多条断裂信息。结合多个14C样品年代学分析发现,断... 在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基础上,沿德钦—中甸断裂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断错地貌无人机测绘等工作,并在断裂北西段德钦县北的贡卡湖附近线性断层槽谷内开挖了一个大型探槽,探槽剖面揭露出多条断裂信息。结合多个14C样品年代学分析发现,断裂明确错断了全新世地层,且揭露出一次明确地震事件E1:(1140±30)—(1010±30)a BP,一次可能事件E2:(570±30)—(410±30)a BP。结果表明:德钦—中甸断裂北西段全新世以来有过活动,水平方向以右旋走滑为主,垂向上具有倾滑分量,总体表现为正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钦—断裂 贡卡湖探槽 地震事件 全新世活动 滇藏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德钦-中甸断裂中北段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富峣 蒋良文 +1 位作者 张广泽 宋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56-2665,共10页
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向东挤出使得青藏高原内部和周缘形成一系列强烈变形的次级块体,川滇地块是其中变形最为活跃的地块。德钦-中甸断裂是川滇地块的西边界断裂之一,晚第四纪以来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滑动,同时发育倾滑分量。在奔子栏镇-瓦... 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向东挤出使得青藏高原内部和周缘形成一系列强烈变形的次级块体,川滇地块是其中变形最为活跃的地块。德钦-中甸断裂是川滇地块的西边界断裂之一,晚第四纪以来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滑动,同时发育倾滑分量。在奔子栏镇-瓦卡镇以南至中甸一带,断层发育明显的正倾滑分量,在奔子栏镇-瓦卡镇以北则发育明显的逆倾滑分量。奔子栏镇一带是断层运动特征的改变部位,也是断层宏观走向改变的部位,这些特征表明奔子栏镇更是德钦-中甸走滑断裂的枢纽部位。研究表明德钦-中甸断裂在奔子栏镇附近的古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为11.35±2.4ka,长期滑动速率1.3~1.7mm/a。按照构造类比原则,奔子栏镇是德钦-中甸断裂的地震成核部位,其潜在震级下限不会低于M7,潜在地震烈度下限不会低于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德钦-断裂 奔子栏 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大具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5
4
作者 程理 苏刚 +3 位作者 李光涛 尹功明 吴昊 余建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7-809,共13页
中甸—大具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总体走向310°—320°。近年来我们对该断裂进行了1:5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发现了断裂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其中,在丽江大具盆地内(金沙江右岸)沿断裂新发现一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 中甸—大具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总体走向310°—320°。近年来我们对该断裂进行了1:5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发现了断裂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其中,在丽江大具盆地内(金沙江右岸)沿断裂新发现一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600m,宽120m左右,主要表现为地表挤压鼓包、挤压垄脊、张裂缝、挤压阶区等,呈NW走向,与中甸—大具断裂走向基本一致。野外工作中,我们详细记录和测量了地表破裂的破裂样式、破裂规模和相关定量数据,利用旋翼无人机测绘了地表破裂带的形态和展布,获得了高精度DEM,分析了地表破裂表现出的运动性质。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地表破裂的形成时代、归属、震级大小,简要分析了其发震断层。新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甸—大具断裂活动特征、古地震及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甸—大断裂 地表破裂 挤压鼓包 右旋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光涛 苏刚 +2 位作者 程理 李峰 吴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560,共16页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交切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5万活动断层地质填图,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陡坎地貌、地表破裂、典型断层剖面以及河流阶地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断裂活动性可分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和大具—大东次级段。2)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马家村—大具次级段断错了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了地表破裂,为全新世活动段;而大具—大东次级段虽然也断错了晚更新—全新世地层,但其断错规模及滑动速率均较小,由此认为其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弱。3)通过分析断裂沿线断层陡坎、水平位错及地表破裂等地质地貌问题,认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的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其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0.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5~2.4mm/a;大具—大东次级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正断为辅,其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mm/a。4)在大具盆地内发现的NW向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时代很年轻,不排除是1966年中甸6.4级地震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具断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理 李光涛 +2 位作者 吴昊 余建强 苏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位于哈巴雪山北麓及玉龙雪山以北的大具盆地内,总体走向310°~320°,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自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右旋位错量可分... 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位于哈巴雪山北麓及玉龙雪山以北的大具盆地内,总体走向310°~320°,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自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右旋位错量可分为8.5~12m、22m左右、47m左右、200~280m、500~510m和1000m左右6个等级。在大具盆地内发现了长约600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这是该断层段在全新世活动的直接地质证据,在破裂带南东端附近开挖的探槽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存在三期活动,可能对应3次地震事件,结合前人在该断裂段获得的地质剖面和断错地貌面测年结果,分析认为马家村-大具段自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4910~45 a BP、7000 a BP左右和32.93~19.96ka BP,利用垂直同震位移值估算了水平同震位移量,最终得出每次地震事件的震级为7.5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具断裂 马家村-大具 水系 探槽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川滇交界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的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微微 龙锋 +5 位作者 杨建思 梁明剑 苏金蓉 魏娅玲 吴朋 卢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4-1596,共13页
2013年8月28日和31日四川得荣县与云南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区分别发生MS5.2和MS5.9地震.这两次主震连同截至2013年12月31日发生的589次M≥1.5余震,构成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该序列的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横断山脉的三江构造... 2013年8月28日和31日四川得荣县与云南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区分别发生MS5.2和MS5.9地震.这两次主震连同截至2013年12月31日发生的589次M≥1.5余震,构成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该序列的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横断山脉的三江构造带地区,地处川滇菱形块体西边界,当地有多组交错的活动断裂.为了了解这一震群序列的震源构造特征以及震区的构造动力环境,我们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建立了分区速度结构模型;使用Loc3D(川滇走时表定位软件)重新测定该震群序列中10次MS〉4.0地震的位置,利用双差法对该序列中的更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同时,采用地震矩张量的时间域反演方法获得10次MS〉4.0地震震源机制的矩张量解.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NW向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中段7~15km深度的基底层,整个序列的震源分布长度约17km,横向宽度约7km;震源分布在横剖面表现为负花状构造的断裂带内,其中,NE倾向的主干活动断裂及其北东侧一条SW倾向的次级断裂分别控制该负花状构造的两个侧边.本研究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序列所有MS〉4.0地震均是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中段在近S-N向—NNE-SSW向拉张作用下的正断层作用的结果,右旋走滑作用并不明显.这与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右旋走滑为主、正断倾滑为辅—并不吻合.这种不一致可能暗示震区的现今构造运动与以往有所不同,为进一步研究青藏亚板块东南隅与缅甸亚板块以及印度板块交界地区的现今构造动力学提出了问题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解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云南奔子栏M5.9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 被引量:25
8
作者 常祖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207,共16页
2013年8月31日5.9级地震的震中地区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附近,地质构造复杂,近SN向的金沙江断裂带与NW向的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在此交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表明,金沙江断裂带的曾大同断裂、里甫-日雨断裂带、郎中断裂、古学断... 2013年8月31日5.9级地震的震中地区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附近,地质构造复杂,近SN向的金沙江断裂带与NW向的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在此交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表明,金沙江断裂带的曾大同断裂、里甫-日雨断裂带、郎中断裂、古学断裂等晚更新世—全新世表现出明显的活动迹象,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冲滑动分量,其全新世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3.5-4.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9-1.1mm/a。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2.0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0.7mm/a。该断裂与金沙江断裂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北边界。它是青藏高原EW向伸展作用下的一条重要的右旋走滑断裂,起着调节高原物质向SE运动的作用。据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震源机制解资料和滑坡崩塌体展布位置分析认为,2013年奔子栏M5.9地震的发生与德钦-中甸-大具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断裂 德钦--大具断裂 右旋走滑 晚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