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判断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判断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PG、HbA1c、2 h P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6.30±1.12)mmol/L、HbA1c(6.37±0.49)%、2 h PG(8.05±1.1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9±1.34)mmol/L、(7.32±0.83)%、(9.62±1.70)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23.68%相比,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NS、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FINS(14.03±1.52)mU/L、HOMA-β(80.35±10.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2±1.30)mU/L、(72.15±9.21),HOMA-IR(3.19±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73.68%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11%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安全性高,总体疗效较好,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重大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降糖药物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nsulin degludec/aspart,IDegAsp)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服用降糖药物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目的:对比降糖药物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nsulin degludec/aspart,IDegAsp)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服用降糖药物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给予IDegAsp治疗,连续治疗3m,对比两组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糖代谢指标及胰岛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3 m后,两组上述糖代谢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m后,两组血清胰岛素(Insulin,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beta-cellfunction,HOMA-β)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门冬胰岛素30,IDegAsp用于降糖药物控制不佳T2DM患者,降糖效果突出,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9月射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30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联合口服...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9月射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30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治疗)和德谷门冬组(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早空腹、午餐前、晚餐前及晚睡前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及胰岛素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德谷门冬组患者的早空腹血糖[(6.17±1.71) mmol/L vs (6.78±0.23) mmol/L]、血糖标准差[(1.48±0.31) mmol/L vs (1.64±0.28) mmol/L]、血糖波动幅度[(3.04±0.82) mmol/L vs (3.88±0.67) mmol/L]及血糖控制达标时间[(6.00±2.00)天vs (7.13±1.66)天]均显著低于门冬30组患者(均P<0.05)。结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 分析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新诊断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研究组(30例,基础-餐时胰岛素...目的 分析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新诊断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研究组(30例,基础-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HbA1c、FPG和2 h PBG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A1c(6.08±0.76)%、FPG(5.71±0.59)mmol/L和2 h PBG(7.53±0.96)mmol/L比对照组的(8.19±1.14)%、(6.86±0.84)mmol/L、(9.38±1.33)mmol/L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6.95±1.61)d、血糖波动为(2.25±0.35)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8.26±1.56)d、血糖波动为(3.12±0.68)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T2DM患者来说,基础-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相对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德谷门冬双胰岛...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糖达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分别为(6.64±1.69)mmol/L、(8.34±2.24)mmol/L、(7.41±1.62)%,低于对照组的(7.88±2.13)mmol/L、(10.89±2.65)mmol/L、(8.76±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73.33%(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两组患者日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夜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可提高降糖疗效,有效控制胰岛素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进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判断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PG、HbA1c、2 h P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6.30±1.12)mmol/L、HbA1c(6.37±0.49)%、2 h PG(8.05±1.1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9±1.34)mmol/L、(7.32±0.83)%、(9.62±1.70)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23.68%相比,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NS、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FINS(14.03±1.52)mU/L、HOMA-β(80.35±10.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2±1.30)mU/L、(72.15±9.21),HOMA-IR(3.19±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73.68%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11%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安全性高,总体疗效较好,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重大意义。
文摘目的:对比降糖药物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nsulin degludec/aspart,IDegAsp)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服用降糖药物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给予IDegAsp治疗,连续治疗3m,对比两组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糖代谢指标及胰岛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3 m后,两组上述糖代谢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m后,两组血清胰岛素(Insulin,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beta-cellfunction,HOMA-β)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门冬胰岛素30,IDegAsp用于降糖药物控制不佳T2DM患者,降糖效果突出,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文摘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9月射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30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治疗)和德谷门冬组(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早空腹、午餐前、晚餐前及晚睡前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及胰岛素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德谷门冬组患者的早空腹血糖[(6.17±1.71) mmol/L vs (6.78±0.23) mmol/L]、血糖标准差[(1.48±0.31) mmol/L vs (1.64±0.28) mmol/L]、血糖波动幅度[(3.04±0.82) mmol/L vs (3.88±0.67) mmol/L]及血糖控制达标时间[(6.00±2.00)天vs (7.13±1.66)天]均显著低于门冬30组患者(均P<0.05)。结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 分析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新诊断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研究组(30例,基础-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HbA1c、FPG和2 h PBG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A1c(6.08±0.76)%、FPG(5.71±0.59)mmol/L和2 h PBG(7.53±0.96)mmol/L比对照组的(8.19±1.14)%、(6.86±0.84)mmol/L、(9.38±1.33)mmol/L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6.95±1.61)d、血糖波动为(2.25±0.35)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8.26±1.56)d、血糖波动为(3.12±0.68)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T2DM患者来说,基础-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相对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文摘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糖达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分别为(6.64±1.69)mmol/L、(8.34±2.24)mmol/L、(7.41±1.62)%,低于对照组的(7.88±2.13)mmol/L、(10.89±2.65)mmol/L、(8.76±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73.33%(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两组患者日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夜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可提高降糖疗效,有效控制胰岛素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进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