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开启德行教育的一把钥匙--石家庄弘贤婴幼园探索传统文化育人之道
被引量:
2
1
作者
陶建群
王志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2-73,共2页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弘贤婴幼园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说教,或者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脱离现实,而是把这些内容有机融入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手段。
关键词
文化育人
德行教育
石家庄
钥匙
传统文化
教育
死记硬背
寓教于乐
灌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何以知而不行?——论以本真与团结责任为基础的德行教育理念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远泽
《哲学分析》
2010年第2期103-119,共17页
德行教育预设我们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加以贯彻实行。知而不行的事实,使得道德自律的可能性遭到质疑。以价值灌输或行为规训做为保证知行一致的教育手段,这种德行教育的迷思普遍存在。首先批判来自知行双轨论的教育学迷思,并透过柯...
德行教育预设我们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加以贯彻实行。知而不行的事实,使得道德自律的可能性遭到质疑。以价值灌输或行为规训做为保证知行一致的教育手段,这种德行教育的迷思普遍存在。首先批判来自知行双轨论的教育学迷思,并透过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知行同轨论,说明知行不一致的现象其实只代表:道德判断是道德行动之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借助布莱西(Augusto Blasi)与蒂尔曼·哈贝马斯(T.Habermas)对于道德行动之充分条件的探究,最后将指出,以自我本真与群体团结做为基础的责任判断,才是德行教育真正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行教育
知行问题
责任判断
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公正团体策略”的实践借鉴
3
作者
谭兰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122,共3页
“公正团体策略”的成功实践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有益探索。因此,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重视教育过程中隐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强化情感体验,推动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
“公正团体策略”的成功实践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有益探索。因此,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重视教育过程中隐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强化情感体验,推动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团体策略
道
德行
为养成
教育
实践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的实践
4
作者
张兴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
教育
道
德行
为
教育
自我意象培养
法制
教育
课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独高考”不应只是奖赏
5
作者
青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95-95,共1页
高考正是为国家选人才,而德为才之师,柳艳兵已经用他的行为做了一份最好的道德考卷,如此人才怎能因为错过高考时间而被拒之门外?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德才兼备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多所高校伸出橄榄枝就表明了对其优秀品德的肯定与...
高考正是为国家选人才,而德为才之师,柳艳兵已经用他的行为做了一份最好的道德考卷,如此人才怎能因为错过高考时间而被拒之门外?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德才兼备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多所高校伸出橄榄枝就表明了对其优秀品德的肯定与认可,单独组考更体现了教育对德行教育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奖赏
德行教育
德才兼备
人才
国家
考卷
品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启德行教育的一把钥匙--石家庄弘贤婴幼园探索传统文化育人之道
被引量:
2
1
作者
陶建群
王志远
机构
人民论坛记者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2-73,共2页
文摘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弘贤婴幼园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说教,或者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脱离现实,而是把这些内容有机融入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手段。
关键词
文化育人
德行教育
石家庄
钥匙
传统文化
教育
死记硬背
寓教于乐
灌输
分类号
G611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何以知而不行?——论以本真与团结责任为基础的德行教育理念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远泽
机构
台湾省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
出处
《哲学分析》
2010年第2期103-119,共17页
文摘
德行教育预设我们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加以贯彻实行。知而不行的事实,使得道德自律的可能性遭到质疑。以价值灌输或行为规训做为保证知行一致的教育手段,这种德行教育的迷思普遍存在。首先批判来自知行双轨论的教育学迷思,并透过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知行同轨论,说明知行不一致的现象其实只代表:道德判断是道德行动之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借助布莱西(Augusto Blasi)与蒂尔曼·哈贝马斯(T.Habermas)对于道德行动之充分条件的探究,最后将指出,以自我本真与群体团结做为基础的责任判断,才是德行教育真正的基础。
关键词
德行教育
知行问题
责任判断
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
Keywords
virtue education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action
judgment of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Kohlberg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公正团体策略”的实践借鉴
3
作者
谭兰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122,共3页
文摘
“公正团体策略”的成功实践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有益探索。因此,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重视教育过程中隐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强化情感体验,推动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公正团体策略
道
德行
为养成
教育
实践借鉴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的实践
4
作者
张兴豪
机构
浙江省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
教育
道
德行
为
教育
自我意象培养
法制
教育
课外活动
分类号
TP3-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3-05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独高考”不应只是奖赏
5
作者
青鸟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95-95,共1页
文摘
高考正是为国家选人才,而德为才之师,柳艳兵已经用他的行为做了一份最好的道德考卷,如此人才怎能因为错过高考时间而被拒之门外?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德才兼备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多所高校伸出橄榄枝就表明了对其优秀品德的肯定与认可,单独组考更体现了教育对德行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
高考
奖赏
德行教育
德才兼备
人才
国家
考卷
品德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开启德行教育的一把钥匙--石家庄弘贤婴幼园探索传统文化育人之道
陶建群
王志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何以知而不行?——论以本真与团结责任为基础的德行教育理念
林远泽
《哲学分析》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公正团体策略”的实践借鉴
谭兰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的实践
张兴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单独高考”不应只是奖赏
青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