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德育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 1
-
-
作者
李本海
-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中心小学
-
出处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
文摘
随着新课改方案的广泛推行,各地的小学纷纷开设了信息科学课程,让学生通过接触信息技术掌握相关科技知识,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科技技能。为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尝试融入现阶段主流道德思想理念。本文围绕爱国主义思想、是非观、绿色上网习惯等方面,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出发,尝试对小学生的思想理念和道德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
关键词
德育视角
小学
信息科技
教学策略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必须从德育视角切入《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
- 2
-
-
作者
林瑞青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办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5期115-119,共5页
-
文摘
《法律基础》课是以法制知识为载体的思想品德课 ,文章试图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位、教学切入点、教学相关改革等为着眼点展开讨论 。
-
关键词
《法律基础》课
课程教学
德育视角
思想品德课
教学改革
教学切入点
-
分类号
D90-4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大思政背景下对“主体性德育视角”的坚守
- 3
-
-
作者
梅亚萍
-
机构
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党委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江苏教育》
2023年第21期22-24,共3页
-
基金
2022年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机制研究”(ZYB6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主体性德育视角”集中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突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具有现代道德素质的道德主体为根本。在大思政背景下,我们应建立交往式“主体性德育视角”,注重在一定的社会交往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主体性作用,服务其全面自由发展。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交往式“主体性德育视角”的路径包括:推动育人理念从灌输向自主成长转变;推动育人环境从单纯学校教育向广阔社会生活转变;推动育人方式从单向线性向双向互动转变。
-
关键词
大思政
“主体性德育视角”
交往式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德育视角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 4
-
-
作者
陈本昭
-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
-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9年第18期48-50,共3页
-
文摘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快速演变,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当今世界的文化政治交流也愈发频繁和密切。基于这一大环境的变革,我国当代大学生也逐渐转变了一些较为传统的思想观念,这对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及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塑造高校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高校首先需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在工作中不断渗透德育发展观,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
关键词
德育视角
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立德树人的区域性实践探索
- 5
-
-
作者
陈文
章国伟
-
机构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
出处
《江苏教育》
2021年第27期38-40,共3页
-
基金
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性研究课题“新时代立德树人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LZC/2019/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新时期德育视角下立德树人区域性实践路径,应围绕教育要素,从教育者队伍培养、家长学校建设、学生品格生长等方面着手,开展教育规划的顶层设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德育视角
区域性实践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