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现代高校德育观念的思考
- 1
-
-
作者
朱永林
胡晓兵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99年第2期2-3,共2页
-
文摘
面向21世纪,高校德育与整个高等教育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的形势,迫切要求高校德育改变传统的封闭德育观,走出以课堂为主的封闭式教育环境,融入社会大环境.树立全方位开放式的大德育观,肩负起培养跨世纪科学技术人才的重任,为完成这一使命,高校德育必须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一、由德育的行为动机教育向兼顾培育法律意识转变 传统德育观比较重视德育理论的教育,过分强调思想动机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德育观念
高等教育
传统德育观
大德育观
现代高校
封闭式教育
道德行为
德育理论
科学技术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略论大学德育观念的更新
- 2
-
-
作者
潘玉萍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基础部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47,共2页
-
文摘
改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德育观念的更新,更新大学德育观念;必须树立主体性德育观;树立发展性德育观;树立创新化德育观。
-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主体性德育观
发展性德育观
生活化德育观
-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知识经济呼唤现代德育观念
- 3
-
-
作者
邵国平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学工部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年第6期41-44,共4页
-
-
关键词
高校德育工作者
现代德育观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社会
可持续
主体性德育
德育观念
审美教育
信息化
德育创新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以人为本的幼儿教师德育观培育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陈红梅
阎瑞华
-
机构
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佳木斯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2019年第24期90-92,共3页
-
基金
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研究”(项目编号:18EDE504)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项目编号:JJC1317110)
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b_058)
-
文摘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重要的启蒙教育责任。幼儿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教育中教师不仅承担着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知识与提升幼儿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立德树人以高尚的师德育人的责任,只有教师形成正确的德育观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幼儿教育职责。基于现代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幼儿教师德育观养成与培育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幼儿教师
德育观
-
分类号
G615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功利化大学德育观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9
- 5
-
-
作者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4期23-28,共6页
-
文摘
忽视或遮蔽大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替换或抽空大学德育的实质内容,依赖或注重于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和手段,从而使德育陷入困境,是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之主要危害。从历史根源看,中国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仍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大学德育。从社会根源看,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功利化以及教育自身推行的产业化,造就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从认识根源看,规范性伦理、功利主义思维方式和客体化德育模式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大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德育观为指导,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超越性、主体性和可行性等。
-
关键词
大学德育观
功利主义思维方式
客体化德育模式
-
Keywords
the university morals
utilitarian mindset
objectified moral education mod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道德认知发展学派的德育观评析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杨威
-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74,共2页
-
-
关键词
道德认知发展
学派
德育观
理论和实践
教育学家
心理学家
发展领域
教育领域
道德心理
跨文化
美国
弟子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我国传统家庭德育观对现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王维娅
-
机构
山东教育学院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1期50-51,55,共3页
-
文摘
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关于在家庭中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及理论上的探讨,有些极有价值的思想是值得今天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借鉴的。一、反对溺爱父母疼爱、爱护自己的子女是人之常情,《韩...
-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德育观
道德行为习惯
《童蒙须知》
家庭德育
幼儿
家庭道德教育
独生子女
儿童
道德修养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探析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德育观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张清华
-
机构
赤峰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9期29-32,共4页
-
文摘
党的三代领导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德育观有着共同的特征: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他们的德育观又有所不同,各有侧重:毛泽东德育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德育观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探析他们的德育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德育观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当前大学德育发展的新趋势及德育观
被引量:4
- 9
-
-
作者
赵鹏飞
-
机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出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
文摘
新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高等教育面临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双重现实。中国加入 WTO后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变革时代 ,大学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正确把握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 ,树立全新的德育观 。
-
关键词
大学
德育
德育观
发展
-
Keywords
morality education on campus
new trend
morality concept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高师院校和谐德育观的构建
- 10
-
-
作者
张典英
付成君
-
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12期92-93,共2页
-
文摘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德育为首。德育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师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急需构建和谐德育观以提高德育实效。为此本文把高师院校德育作为研究客体,并依据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理论,以构建高师院校和谐德育观。
-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和谐德育观
构建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912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邓小平德育观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李建斌
-
机构
内蒙古财经学院
-
出处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2期35-37,共3页
-
文摘
邓小平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研究邓小平德育观的时代特征 ,将为当代德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将为当代德育的整体建构提供深刻启迪 ,将为当代德育的实践过程提供丰富经验 ,将为当代德育的育人体系提供深层借鉴。因此 ,探讨这一问题对当代中国德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德育观
时代特征
-
Keywords
Deng Xiaoping's theory moral training view time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三代领导人的德育观之比较
- 12
-
-
作者
贾亚君
-
机构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
文摘
文章从德育的地位、目标、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全面比较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德育观,他们的德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
关键词
三代领导人
德育观
比较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从唐诗中的德育观谈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 13
-
-
作者
王金萍
-
机构
河北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61-62,共4页
-
文摘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唐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唐诗中所体现出的德育观,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唐诗当中的德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唐诗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关键词
唐诗
德育观
大学生
教育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德育观
- 14
-
-
作者
刘良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出处
《今日教育》
2016年第6期62-64,共3页
-
文摘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最终目的并非知识哲学而是实践哲学。康德的实践哲学包括“实践理性批判”以及与之相关的“启蒙”“永久和平”等“第四批判”。
一、康德的道德哲学
实践领域虽然像“空气”一样不纯粹(它对鸽子的飞翔构成了阻力),但是,康德认为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纯粹理性而在道德领域显示出人的严峻的自由意志。
-
关键词
纯粹理性批判
道德哲学
道德领域
实践哲学
德育观
先天综合判断
先验哲学
现象界
道德教育
批判哲学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德育观在中职学校的应用
- 15
-
-
作者
周波
-
机构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
出处
《职业》
2020年第30期95-96,共2页
-
文摘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者,他认为应当把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并提出“敬业乐群”的观点。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内容,论述了对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的理解及其在中职学校的实际应用。
-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
德育观
中职学校
应用
-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创新德育方法 加强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被引量:6
- 16
-
-
作者
王玉珏
-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
-
关键词
德育方法
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德育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高校德育
和谐社会建设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
被引量:21
- 17
-
-
作者
刘顺传
徐祖平
-
机构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出处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6-118,共3页
-
文摘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在"三全育人"大德育观及其"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由担任"导师"的教师与校系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一起分工承担落实,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并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德育管理模式。文中阐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含义及其提出的原因,探讨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目标。
-
关键词
全员育人导师制
三全育人
大德育观
实施目标
-
Keywords
the whole staff nurtures the human tutorial system
Three-wide education
the big moral education view
put target into practice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传统文化德育观与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
被引量:2
- 18
-
-
作者
赵玲
徐哲
-
机构
郑州华信学院
河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
出处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1-103,108,共4页
-
文摘
尽管学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一例外地都认识到优秀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不仅能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道德体系提供思想资料,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铸造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精神支柱。因此,利用民族文化这一传统瑰宝,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德育观
德育教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用主体性德育观指导当代职校德育工作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李吾樟
-
机构
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
-
出处
《中国农业教育》
2008年第2期62-64,共3页
-
文摘
主体性德育是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的教育。其特点是: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人格为主导方向,在尊重、平等、民主氛围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在自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职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前提,策略是: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职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借助职业学校的开放性优势,促进德育工作实践化;在主体性德育过程中推进德育工作者的角色重塑。
-
关键词
主体性德育观
指导
职校德育
创新
-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叶圣陶的德育观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赵先寿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0年第5期38-40,共3页
-
文摘
叶圣陶先生(1894.10—1988.2)不仅是我国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有70多个春秋,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他撰写的大量有关教育的论著和书简中,有相当一部分论及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蕴含刻哲理、揭示教育道理的论述,对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
关键词
德育观
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出版家
正面教育
教育实践
自我教育能力
思想教育
善导
思想脉搏
-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