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伟言 柳海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4-152,共9页
人性预设是人们对人性所持的各种显在和隐性的态度和观念,它是德育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思想前提。要想对某种德育价值取向有深层把握和全景透视,人性预设是一种优先的观察点和视角。我国德育所具有的精英化价值取向,其主流的人性预设是... 人性预设是人们对人性所持的各种显在和隐性的态度和观念,它是德育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思想前提。要想对某种德育价值取向有深层把握和全景透视,人性预设是一种优先的观察点和视角。我国德育所具有的精英化价值取向,其主流的人性预设是“性善论”。从内容维度来看,从性善论出发的理想主义的道德规范导致了诸多负面问题,逻辑地也成为精英化德育自身的问题,使其无助于培养有道德的人,削弱了德育应有的社会作用。从性质维度上看,其“道德人性论”的性质使人以道德完善作为人生意义的实现的途径,由此使道德理想主义的追求绝对化。导致德育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德育对人生意义的承担功能也给人文教育的定位带来困难,加剧了后者的萎缩和边缘化,不利于学校教育整体的优化协调。这昭示着,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具有内在的否定性,它所存在的问题是自身难以克服的。科学合理的德育价值选择必须对性善论的人性预设持审慎的批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预设 德育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价值取向的前提性反思与构想——一个道德类型学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伟言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以道德类型学的视角对德育价值取向进行前提性的反思。指出在道德层次论的前提预设下,德育在价值目标上逻辑地走向“乌托邦”,引发灌输和学生的道德反叛;德育功能错位,整体教育功能失调;通过批判和借鉴道德类型学的有关理论、考...  本文以道德类型学的视角对德育价值取向进行前提性的反思。指出在道德层次论的前提预设下,德育在价值目标上逻辑地走向“乌托邦”,引发灌输和学生的道德反叛;德育功能错位,整体教育功能失调;通过批判和借鉴道德类型学的有关理论、考察道德的实存状态和伦理学的理论构成、立足于道德不同的内涵、功能、作用领域、价值取向,将道德分为圣德和常德两种类型。认为德育价值取向定位应以常德为本位,避免某种终极性的道德价值传授,不能要求学生成为道德楷模;德育要改变“建构学生意义世界”的价值期许,担当起应有的职责;鼓励学生的道德热情和基于自愿的道德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类型学 德育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德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6,共4页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qu...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社会 政治社会 公民社会 德育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价值主体新探
4
作者 徐贵权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9-52,共4页
德育价值,是标志客体——德育与主体需要的满足之间的肯定性关系的范畴,具体是指德育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那么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价值主体是谁呢?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是唯一的德育价值主体。今天,这种偏... 德育价值,是标志客体——德育与主体需要的满足之间的肯定性关系的范畴,具体是指德育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那么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价值主体是谁呢?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是唯一的德育价值主体。今天,这种偏颇的德育价值主体观已受到普遍地拒斥,愈来愈多的学者认识到,德育价值主体是社会与个人的统一。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一些学者对作为与社会对应的德育价值主体的个人的理解、界定却使人不敢苟同,对社会与个人之统一的认识、把握还过于简单。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学校德育价值主体问题,有必要进行新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主体 德育实践 学校德育 德育价值取向 社会发展价值 受教育者 社会主义社会 成员个人 主体需要 社会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价值主体
5
作者 许庆豫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一学校德育价值表现为它对人类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学校德育价值主体就是指通过学校德育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人类。学校德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与人类的主客体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人类是它的主体,它是人类的创造对象、... 一学校德育价值表现为它对人类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学校德育价值主体就是指通过学校德育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人类。学校德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与人类的主客体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人类是它的主体,它是人类的创造对象、认识对象和评价对象;另一方面,人类又是它的客体,它通过自身的活动,改造和发展着人类。然而立足于价值关系审视它的地位,就会发现它担当的是价值客体,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对象;人类是它的价值主体,通过它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发展需要 人类社会 德育价值取向 主客体关系 社会发展价值 评价对象 主体地位 价值主体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民社会的生成与当代道德教化取向的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言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8,共6页
市民社会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性社会领域,它表征的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分。市民社会的生成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德育改革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变革德育的精英化取向,使德育能够获得相对的独立性,是市... 市民社会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性社会领域,它表征的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分。市民社会的生成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德育改革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变革德育的精英化取向,使德育能够获得相对的独立性,是市民社会发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市民社会萌生的特点和它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也使这一转型具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德育价值取向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幼儿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波 郑艳萍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关于幼儿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陈波,郑艳萍一当前,幼儿德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改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德育价值取向沿袭计划体制的模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关于幼儿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陈波,郑艳萍一当前,幼儿德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改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德育价值取向沿袭计划体制的模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转型中,传统计划体制的观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德育 幼儿师范学校 德育方法 德育价值取向 早期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 幼儿园教育 一日活动 德育目标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