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知识论的德性转型——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米建国教授学术访谈 被引量:10
1
作者 米建国 叶方兴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8,共8页
2014年,E.Sosa、M.Slote和米建国三人分别代表德性知识论、德性伦理学和中国哲学共同宣称一个德性转向的时代已经来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都存在"德性转向"。目前,学界存在两种德性知识论:一种是以E.Sosa为代表的"... 2014年,E.Sosa、M.Slote和米建国三人分别代表德性知识论、德性伦理学和中国哲学共同宣称一个德性转向的时代已经来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都存在"德性转向"。目前,学界存在两种德性知识论:一种是以E.Sosa为代表的"德性可靠论",认为德性知识论要面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面对怀疑论的挑战,它要思考如何通过我们可靠认知机制来获得一种知识上的确定性。这派的影响力更适合当代西方知识论的主流后盖梯尔(Post-Gettier)的传统。另外一派是以L.Zagzebski为代表的德性责任论,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知识论,以伦理学的架构模型来处理知识论的议题。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osa一派是把知识当做行动在研究,即知识作为行动(knowledge as action),而Zagzebski是在谈知识的价值,即在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知识论 德性责任 可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德性知识论:争论与融合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红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共8页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的可能性、理智德性与知识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但是它们之间存在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基础就在于两种理智德性实际上是同一个德性的两种解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可靠论 德性责任 理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物之境对于仁义-政治的拒斥——以《齐物论》“尧问于舜”章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帅锋 郭美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48,共7页
《齐物论》“尧问于舜”章对于“齐之为齐”的涵义是一个简洁而深刻的阐明,它指明一个基本的视野,即齐物之境排斥仁义-政治之域。舜以“德进于日”为尧之征伐作辩护,透露出仁义-道德与权力政治的沆瀣与媾和,扭曲了齐之为齐的真正本质,... 《齐物论》“尧问于舜”章对于“齐之为齐”的涵义是一个简洁而深刻的阐明,它指明一个基本的视野,即齐物之境排斥仁义-政治之域。舜以“德进于日”为尧之征伐作辩护,透露出仁义-道德与权力政治的沆瀣与媾和,扭曲了齐之为齐的真正本质,湮灭了齐物之境的真正可能。郭象力图以齐物之境与仁义-政治的一致性来解释尧舜对话,最后将齐物之境理解为个体性境界。章太炎则点明了孟子式儒家仁义-道德之名为武力征伐之口实,明确说明庄子的齐物之境超越了仁义-道德之境。在庄子与孟子的简单对比中,齐物之境被理解为一个差异性他者与自我共存的无限世界,区别于基于特定仁义-道德观念而总体化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之境 仁义-政治之域 德性责任 齐之为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共同体“多手问题”及其伦理超越 被引量:8
4
作者 荆珊 王珏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3,共7页
“多手问题”指的是一个集体对某事负道德责任,而集体中无个体对此事负责任的道德责任分配难题。在涉及众多行动者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中,很难进行道德责任分配,从而引发“多手问题”。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工程共同体(组织)道德责任的还... “多手问题”指的是一个集体对某事负道德责任,而集体中无个体对此事负责任的道德责任分配难题。在涉及众多行动者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中,很难进行道德责任分配,从而引发“多手问题”。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工程共同体(组织)道德责任的还原困境与工程共同体中个体行动者(个体)的追责困境两个方面。“作为德性的责任”体现了从追责于人的外在视角到担责于己的内在视角转换,个体与工程共同体对“作为德性的责任”的主动承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多手问题”,从而超越工程共同体道德责任分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共同体 责任 “多手问题” 作为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