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与价值:对德性认识论的初步回答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2,共5页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这种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看到知识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如何与人类的价值发生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提供启发。"德性所知"、"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模式是从德性出发讨论认识问题。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理解为由德性和心性所生发出来的对特殊事物的理解,我们才能理解知识所包含的真实内涵。只有在对人类灵魂的普遍理解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在价值。如果必须放弃把知识理解为得到证明的真信念这个定义,我们更需要论证知识定义中除了得到证明和真理之外还应当包含的更多的内容。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价值问题在知识构成中的作用,其次还要考虑认识活动中的价值客观性问题。我们不再否定知识构成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关注这些主观因素在多少程度上会最终进入客观的领域。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与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认识论 中国哲学中的和知识 知觉 价值的客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的阴与阳 被引量:2
2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家莲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7,148,共9页
德性认识论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的认识论研究方法,阴阳概念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性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对德性认识论而言至关重要。接受力和决断力构成了认识论的阴与阳,阴阳是共感证实和知觉证实的基础,离开了阴阳以及阴阳必... 德性认识论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的认识论研究方法,阴阳概念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性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对德性认识论而言至关重要。接受力和决断力构成了认识论的阴与阳,阴阳是共感证实和知觉证实的基础,离开了阴阳以及阴阳必然具有的复杂关系,推理性的和非推理性的认识论证实或知识就会变得无法理解。在心灵的运转过程中,认识论王国作为一个整体,在更狭义的和更具体的不可分的阴阳关系上,其主要特征体现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认识论 阴阳概念 接受力 决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性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家莲(翻译) 李华峰(翻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未来的德性研究重点会在于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关系、形成理智德性的各种可能动机以及提升理智德性的方法。因此,可以围绕何谓德性认识论、道德德性和认识论德性何以相互关联、获得理智德性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哲学家们所承认的提升理智... 未来的德性研究重点会在于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关系、形成理智德性的各种可能动机以及提升理智德性的方法。因此,可以围绕何谓德性认识论、道德德性和认识论德性何以相互关联、获得理智德性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哲学家们所承认的提升理智德性的方法是什么等问题来剖析德性研究的现状并分析其未来走向。德性研究未来会走向社会向善论,它能有效推动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发展;而对诚实、真诚、直率、真实等具体的理智德性展开深入研究,能更好地理解人们获得理智德性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 德性认识论 向善论 完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道”——中国哲学中的功夫认识论 被引量:16
4
作者 倪培民 钱爽(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13,167,共21页
从西方哲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哲学似乎拙于认识论。这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核心关注是真理认知,而中国哲学传统则更关注知"道"。从后者的角度来看,认识论需要突破其真理认知的狭隘框架,形成一个包括技能之知、默会之知、熟识之知、... 从西方哲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哲学似乎拙于认识论。这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核心关注是真理认知,而中国哲学传统则更关注知"道"。从后者的角度来看,认识论需要突破其真理认知的狭隘框架,形成一个包括技能之知、默会之知、熟识之知、程序之知等知识种类的广义的知识--"功夫之知",或生活的艺术--的学问。所谓命题之知和技能之知,是功夫认知中既互摄而又不能单纯归约为其中某一方的两种形态,而这两个形态也并非功夫认知的全部。功夫认知远比真理认知丰富得多。功夫认知要求体身化,即身体的参与和把所知变为身体的内容,它还要求知道"不知"甚至"弃知"的价值。功夫认知需要对语言的语用功能有足够的认识。从描述功能而言,语言的清晰性和明确性使人倾向于个体化的思路,它具有重要认知价值,但也不利于把握事物的关联和变化。就非描述性功能而言,语言更是丰富的行为方式。描述性的理论体系要求线性的逻辑关联,而功夫体系则遵循功法开展的要求。功夫认知要求功夫主体的全面修炼,即人的内在转化和面向万物的扩展,而不仅仅是理智的培养和资讯的获得。这种修炼的主要方法不是靠接受语言信息,而是通过对楷模的模仿(不同于简单的重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认识论 真理认知 技能之知 体身化 德性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运气、证言知识与知识的荣膺观 被引量:7
5
作者 黄俊维 朱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识时却遭遇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反运气德性认识论",重新审视认知能力的作用与排除认知运气的关系,使得德性认识论能够在容纳证言知识的同时克服认知运气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运气 证言知识 知识的荣膺观 德性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运气认知的三条进路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俊维 《哲学分析》 2014年第2期106-117,198,共12页
通常认为,获得知识不能靠碰运气,凭借好运气获得的真信念不足以被视为知识。知识与运气是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知识理论应该能排除认知运气的影响。在当代认识论中,过程可靠主义、德性认识论和反运气认识论这... 通常认为,获得知识不能靠碰运气,凭借好运气获得的真信念不足以被视为知识。知识与运气是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知识理论应该能排除认知运气的影响。在当代认识论中,过程可靠主义、德性认识论和反运气认识论这三条主要进路都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认知运气,但各自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缺乏对"运气"统一的、明晰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认知论进路能够完全满足排除认知运气这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梯尔问题 认知运气 过程可靠主义 德性认识论 反运气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