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性和恶都是出于意愿——论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批评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友文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36-37,42,共3页
亚里士多德在批评“德性即知识”的命题时,认为苏格拉底抹煞了灵魂中的非理性部分,忽视了意志和情感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灵魂二分的思想,认为德性是理性对灵魂欲望部分(非理性部分)的控制和正确引导,而... 亚里士多德在批评“德性即知识”的命题时,认为苏格拉底抹煞了灵魂中的非理性部分,忽视了意志和情感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灵魂二分的思想,认为德性是理性对灵魂欲望部分(非理性部分)的控制和正确引导,而恶就是由于理性失去了对非理性的欲望的控制。由此,他不赞成“恶是出于无知”“、无人自愿作恶”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论证了德性和恶都是出于意愿的行为,在这种行为实践中,人始终是自己行为的始因,所以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说包含着意志论和责任论思想的萌芽,这是他不同于苏格拉底单纯知识论伦理学的关键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的实践性和情感性 性的意愿与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性伦理学的规范性诉求——从科尔斯戈德规范性概念出发
2
作者 韩燕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5,共7页
基于科尔斯戈德对道德概念规范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代德性伦理学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实质上大多源于批判者对德性规范性的诉求。而这种规范性诉求的产生以及引发的相关争论,实则忽略了两种实践性概念的区别,即古代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qu... 基于科尔斯戈德对道德概念规范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代德性伦理学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实质上大多源于批判者对德性规范性的诉求。而这种规范性诉求的产生以及引发的相关争论,实则忽略了两种实践性概念的区别,即古代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人应该如何生活"与"人应该如何行动"之间的差异和裂隙。为了弥合这种裂隙,必须规范伦理生活目标,将古代伦理学的"人应该如何生活"融入现代伦理学语境中,这种融合将使得德性伦理学的应用呈现为一种弱规范性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规范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评介
3
作者 胡弼成 《现代大学教育》 2001年第5期111-111,共1页
由李建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其最终成果形式--<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下简称<德性与德心>)一书最近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李建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其最终成果形式--<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下简称<德性与德心>)一书最近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这是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心--道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 实践性 心理学 理论创新 研究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重新发现与新教育体系的尝试性建构——以晚清教育活动变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忠 郝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6,共6页
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对比中,晚清时期的中国人发现人不仅是德性的存在,还是理性的存在;即便德性,也不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而是以自由、平等、权利为核心的新道德。人的这些特性需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身体体能与实... 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对比中,晚清时期的中国人发现人不仅是德性的存在,还是理性的存在;即便德性,也不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而是以自由、平等、权利为核心的新道德。人的这些特性需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身体体能与实践性开始受到重视。教育是开发人的德性、理性、实践性与增强人的体能的重要方式,是促使国家富强的主要途径,教育的功能被充分拓展。以新途径、新内容和新方式培养"新民",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应对社会危机,成为教育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实践性 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助立德树人创新推进 六个维度促考改课改同频共振--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萍 史志杰 +1 位作者 文涛 王小秀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3-6,共4页
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强势推进新时代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工作思路下,以山西省中考命题特有的"六... 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强势推进新时代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工作思路下,以山西省中考命题特有的"六个维度"为抓手,从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引领性"七大性质"角度,进行了全面精准的呈现,不仅对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同时也对山西省创新育人模式及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 树人 核心素养 综合 实践性 开放 探究 深刻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