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与“乐”:张载德性幸福论的典范意义
1
作者 张方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经典形态,北宋周敦颐以“寻孔颜乐处”承接发展,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是“乐”。张载则以“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构成儒家“德福一致”的理论典范,“福”成为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经典形态,北宋周敦颐以“寻孔颜乐处”承接发展,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是“乐”。张载则以“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构成儒家“德福一致”的理论典范,“福”成为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太虚与气的学说奠定张载德性幸福论的形上学基础。“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儒家德性幸福中“顺事”的意蕴得以凸显。“乐”也是张载人生幸福论的核心范畴,“乐善”“乐进”“乐天”展现出德性幸福的层层递进,以至于“与天同德”的境界。与“孔颜之乐”“君子之乐”以及“寻孔颜乐处”相参照,张载的德性幸福论在儒家幸福观的衍化中同样具有深刻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德性幸福 气本 顺事 乐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德性幸福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方玉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共4页
"孔颜之乐"是儒家幸福的典范,但却不是孔子德性幸福的唯一形式。孔子的德性幸福观涵盖纯粹德性幸福、抽象德性幸福、现实德性幸福三种形态,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的原则,纯粹德性幸福摒弃功利幸福,抽象德性幸福超越功利幸福,现... "孔颜之乐"是儒家幸福的典范,但却不是孔子德性幸福的唯一形式。孔子的德性幸福观涵盖纯粹德性幸福、抽象德性幸福、现实德性幸福三种形态,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的原则,纯粹德性幸福摒弃功利幸福,抽象德性幸福超越功利幸福,现实德性幸福把功利幸福作为德性完善的副产品。三种形态德性幸福的统一体就是孔子完整形态的德性幸福,既有作为理想追求的幸福境界,也有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从而奠定了儒家德性幸福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德性幸福 功利幸福 纯粹形态 抽象形态 现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颜之乐”与罗素“幸福之路”比较——现代德性幸福的大众化何以可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方玉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孔颜之乐"具有鲜明的道德精英特质。而罗素的"幸福之路"则把目光投向普通大众,并依据观察与经验提出了造成不幸福的种种原因,进而为一般民众指出了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幸福之路&qu... 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孔颜之乐"具有鲜明的道德精英特质。而罗素的"幸福之路"则把目光投向普通大众,并依据观察与经验提出了造成不幸福的种种原因,进而为一般民众指出了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幸福之路"与"孔颜之乐"的参照和比较,在道德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在德性完善与"心灵鸡汤"之间、在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之间,为儒家古典德性幸福的现代化和大众化提供了富有启示价值的致思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幸福 孔颜之乐 幸福之路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德性幸福的理想境界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方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4,共6页
"君子有三乐"是孟子德性幸福的经典表述,"家庭和谐、内心康宁、教育英才"构成了儒者的三种基本幸福。然而在其"所欲"、"所乐"、"所性"的幸福序列中,"君子所性"才最后完成... "君子有三乐"是孟子德性幸福的经典表述,"家庭和谐、内心康宁、教育英才"构成了儒者的三种基本幸福。然而在其"所欲"、"所乐"、"所性"的幸福序列中,"君子所性"才最后完成儒家终极的德性幸福。孟子既承认天命对人间生死祸福的主宰作用,但更强调"立命"、"正命"和"求在我者",内在心性的作用与道德主体的力量更受重视。德性幸福根源于道德主体的本心,由"尽其心"、"知其性"而达到"知天"的境界;德性幸福秉持着"浩然之气"的培育,进而实现"塞于天地之间";德性幸福贯穿以"反身而诚"的修养,从而实现人生的"乐莫大焉"。对于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安身立命的人生价值、提升现实人生的精神境界,孟子的德性幸福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德性幸福 君子之乐 君子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双峰并峙——荀子的幸福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方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6,共5页
荀子承续"孔颜之乐"所奠定的儒家德性幸福传统,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原则。但与孔孟主要侧重于精神之"乐"的幸福观有所不同,荀子明显地提升了功利幸福在儒家幸福中的地位,进一步确认了功利幸福的合法性、合理性。荀... 荀子承续"孔颜之乐"所奠定的儒家德性幸福传统,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原则。但与孔孟主要侧重于精神之"乐"的幸福观有所不同,荀子明显地提升了功利幸福在儒家幸福中的地位,进一步确认了功利幸福的合法性、合理性。荀子的幸福观无法摆脱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但荀子致力于调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对峙状态,最终也实现了二者在一定意义上的融合,从而完成了儒家幸福观由"一枝独秀"到"双峰并峙"的折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幸福 德性幸福 功利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德性幸福何以可能——兼论现代幸福观的哲学建构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方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处于物欲化与世俗化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对"何谓幸福、何种生活"的追问更为必要。三种建构幸福观的哲学方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优雅生存";生活哲学维度上的"可能生活";人生哲学视域中... 处于物欲化与世俗化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对"何谓幸福、何种生活"的追问更为必要。三种建构幸福观的哲学方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优雅生存";生活哲学维度上的"可能生活";人生哲学视域中的"德性幸福"。优雅生存、可能生活与德性幸福的内在精神相通,均是秉持了广义的德性论的思想内核,现代德性幸福将可能意味着中国幸福观的建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幸福 孔颜之乐 优雅生存 可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德性幸福之实现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方玉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孟子德性幸福的实现路径是:成就理想人格,践行家庭伦理,从事道德事业。成就理想人格,需要做到尚志、存心、养气、思诚、寡欲等方面。践行家庭伦理,需要遵从孝悌之道,当父母在世时赡养父母,在父母去世之后礼葬父母,兄弟友好不积怨,长幼... 孟子德性幸福的实现路径是:成就理想人格,践行家庭伦理,从事道德事业。成就理想人格,需要做到尚志、存心、养气、思诚、寡欲等方面。践行家庭伦理,需要遵从孝悌之道,当父母在世时赡养父母,在父母去世之后礼葬父母,兄弟友好不积怨,长幼有序。从事道德事业,包括出仕和从教两个方面:出仕要以正当方式,要选择明君、推行仁政;从教要有"教不倦"的精神,要择英才并且采用五种方式进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德性幸福 实现路径 理想人格 家庭伦理 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的德性幸福及其逻辑展开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方玉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8,共7页
现代视域中的"孔颜之乐"涉及幸福与幸福感、情感与理性、存在与境界,"乐感""乐境"是德性幸福的鲜明特质。道德理想主义的"德福一致"构成儒家幸福观的理论预设与逻辑起点。生活儒学追求德性幸... 现代视域中的"孔颜之乐"涉及幸福与幸福感、情感与理性、存在与境界,"乐感""乐境"是德性幸福的鲜明特质。道德理想主义的"德福一致"构成儒家幸福观的理论预设与逻辑起点。生活儒学追求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和谐,德性原则下的功利幸福获得合理性确认。理想人格是德性幸福的主体承担者,"成人之道"是全面发展幸福价值的实现路径。儒家多维指向和多样形态的德性幸福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广义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幸福 广义逻辑 孔颜之乐 生活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方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自觉、自愿、自律、自由的现代人格,以克服当下社会幸福主体的迷失与异化。自由人格与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内在关联,它们内在地决定着主体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生活模式、审美趣味与人生追求。培育与塑造幸福主体的自由人格,改善与提升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倡导现代社会的德性幸福,是对"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问题在社会存在的主体维度上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儒家传统德性幸福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以构建现代幸福观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德性幸福 君子之乐 消费主义 自由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的求索——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论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1-36,共6页
亚里士多德围绕“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个中心命题,探索了“至善”和幸福的德性内涵,达到“至善”和幸福的条件、途径与方法,认为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伦理德性以中道为核心;理智是人类灵魂中最高贵的德性;友爱是相... 亚里士多德围绕“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个中心命题,探索了“至善”和幸福的德性内涵,达到“至善”和幸福的条件、途径与方法,认为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伦理德性以中道为核心;理智是人类灵魂中最高贵的德性;友爱是相互之间的善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中道 理智 友爱 德性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荀子德性幸福的实现路径
11
作者 张方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1,共6页
在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上,荀子更多地把普通人可以企及的君子人格作为幸福的主体,由成人之道塑造德性人格进而实现德性幸福。在德性幸福的规范之维上,荀子更加重视外在的礼乐制度的功能,强调通过礼乐对大众的行为矫正、情欲调节进而实现... 在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上,荀子更多地把普通人可以企及的君子人格作为幸福的主体,由成人之道塑造德性人格进而实现德性幸福。在德性幸福的规范之维上,荀子更加重视外在的礼乐制度的功能,强调通过礼乐对大众的行为矫正、情欲调节进而实现德性幸福。在德性幸福的实践之维上,荀子具体地提出了"积善"、"注错"等可操作的道德实践,由切实可行的道德活动锤炼德性、实现幸福。主体之维、规范之维、实践之维以"成人"为中心构成德性幸福的实现路径,德性人格与德性幸福内在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德性幸福 主体之维 规范之维 实践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德性幸福的现代核心价值
12
作者 张方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经典表述。"乐"具体展现为幸福主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孔颜之乐"在儒家幸福观中具有典范价值,然而孟子所谓"君子之乐"较"孔颜之乐"... "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经典表述。"乐"具体展现为幸福主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孔颜之乐"在儒家幸福观中具有典范价值,然而孟子所谓"君子之乐"较"孔颜之乐"更加贴近社会大众。因此,现代德性幸福的主体建构,以君子人格为参照更加适宜。儒家特有的君子人格、安身立命、精神境界等充满现代性的幸福理念,当是推进传统德性幸福现代转型的内在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幸福 君子人格 安身立命 精神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与幸福: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建立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乐 沈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4期158-161,共4页
人人都谈论和追求幸福,自古以来的思想家也在不断地探索什么是幸福和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通过对德性的论述,提出了德性幸福观。德性与幸福之间有着合二为一的关系,两者不可分割。本文通过对德性及幸... 人人都谈论和追求幸福,自古以来的思想家也在不断地探索什么是幸福和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通过对德性的论述,提出了德性幸福观。德性与幸福之间有着合二为一的关系,两者不可分割。本文通过对德性及幸福的意涵,德性、幸福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予以论述,主张德性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品行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幸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德性幸福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幸福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跃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德性幸福论"源远流长,它强调道德对幸福的决定作用。近代以后,增加了幸福也是道德前提的认识维度,形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之伦理原则。然而,幸福与道德的区别不容抹杀,道德不是实现幸福的手段,更不是幸福的充... "德性幸福论"源远流长,它强调道德对幸福的决定作用。近代以后,增加了幸福也是道德前提的认识维度,形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之伦理原则。然而,幸福与道德的区别不容抹杀,道德不是实现幸福的手段,更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而是对个人追求幸福的行为约束。只有社会幸福(人类幸福)才可与善直接同一,个人幸福却与善部分重叠、部分分离;时而重叠、时而分离,造就了德福一致和德福相悖并存的社会现实。国家应致力于德福一致社会的建设,凭借合乎伦理且有效的社会制度,把德福统一从偶然性转变为一种社会必然性。个人应追求有道德的幸福,在创造价值、分享资源、促进公益中实现德福兼备的人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德性幸福 公共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颜之乐”的现代转型:论梁漱溟的新儒家幸福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方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梁漱溟先生以传统儒家的“孔颜之乐”为根基,凭借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启了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哲学建构。其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开放性视野,鲜明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意识,为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建构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框架。生活... 梁漱溟先生以传统儒家的“孔颜之乐”为根基,凭借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启了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哲学建构。其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开放性视野,鲜明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意识,为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建构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框架。生活儒学的主旨转向,道德视域中对儒家精神的现代阐释,重新确立了“乐的生活”在儒学中的价值与地位。西方现代生命哲学的融入,“个性伸展”的向上创造,“自然浑融”的生活态度,诸多对于经典人生理论的重新诠释,使儒家德性幸福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式进路与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先生 孔颜之乐 新儒学 德性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黄颂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8,共10页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伦理基础,以善为最高目的;实施这种政制的社会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等级分工的社会,通过特制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批身心健全、德才兼备、有知识有政治智慧的贤能的统治者、“哲学王”,由他们来执掌政权,在统治者集团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妇女和子女共有,男女平等,防止统治者腐败变质,以确保这种政制世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等级制 财产公有 哲学王 贤人政制 幸福 法律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