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我观看现代性道德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8,共4页
现代性道德困境集中表现为个体自我的祛伦理性和社会组织的祛道德性,其根源在于现代性自我观。现代性自我观的核心特征之一则是祛目的论,试图把道德从外在的训诫变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以使自我在道德上获得最大的自由。但是,现代性自我的... 现代性道德困境集中表现为个体自我的祛伦理性和社会组织的祛道德性,其根源在于现代性自我观。现代性自我观的核心特征之一则是祛目的论,试图把道德从外在的训诫变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以使自我在道德上获得最大的自由。但是,现代性自我的祛目的论方法必然会失败,并导致现代性道德困境。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的研究表明,我们必须改变关于道德的研究路径,回归目的论道德探究方式和德性道德传统,主张叙事性自我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现代自我 祛目的论 内在化 德性传统 叙事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性自我的道德哲学审视——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9,共9页
现代性自我观给现代个人和社会带来所谓解放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现代性的反思离不开对现代性自我的反思。现代性道德是和现代性自我相伴产生的。因此,从道德哲学层面反思现代性自我对解决现代性自我问题具有关... 现代性自我观给现代个人和社会带来所谓解放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现代性的反思离不开对现代性自我的反思。现代性道德是和现代性自我相伴产生的。因此,从道德哲学层面反思现代性自我对解决现代性自我问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依次从现象层面和理论层面,分析了现代性自我的道德困境:道德自我的祛伦理性和社会组织的祛道德性;困境产生的理论根源:现代性道德哲学的内在逻辑——祛目的论,以使道德内在化;重构现代性自我的可能途径:重释德性道德传统,通过叙事重构现代性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自我 现代西方启蒙道哲学 德性传统 叙事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介评
3
作者 杨海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源流——中国传统转型研究》 书评 李承贵 结构 本体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古典德性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江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5,共7页
西方古代思想家对德性的思考与探索有一个复杂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西方古典德性思想的传统。这个传统虽然是西方古代德性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形成和演进的过程并不是与整个西方德性传统完全同步的。一般地说,西方... 西方古代思想家对德性的思考与探索有一个复杂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西方古典德性思想的传统。这个传统虽然是西方古代德性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形成和演进的过程并不是与整个西方德性传统完全同步的。一般地说,西方古典德性传统是西方古代德性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西方德性传统最终形成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成为其中的精髓和灵魂。西方古典德性思想是人类德性思想的巨大宝库,其内容十分丰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它对于今天的人类仍然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典思想 思想体系 思想传统 思想史 伦理学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论友爱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学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是他的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友爱的基础在于共同性。他强调作为朋友就要共同生活,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许多朋友。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对朋友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是他的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友爱的基础在于共同性。他强调作为朋友就要共同生活,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许多朋友。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对朋友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这些思想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有可能在今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 友爱 德性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美德:麦金太尔对当代道德危机的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麦金太尔分析了当代西方的道德状况,认为情感主义是当代道德危机的根源所在。情感主义将道德判断视为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因此无所谓真与假,也没有任何合理性的方法来保证道德评判上的一致性,所以道德论争的无序状态是合理的。情感主义的... 麦金太尔分析了当代西方的道德状况,认为情感主义是当代道德危机的根源所在。情感主义将道德判断视为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因此无所谓真与假,也没有任何合理性的方法来保证道德评判上的一致性,所以道德论争的无序状态是合理的。情感主义的泛滥正是启蒙筹划失败的产物,而正是因为后者拒绝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传统,失落了"认识到自身真实目的后可能所是的人"这一伦理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才导致了自身的失败。所以面对时代的道德危机,我们的唯一选择是回到前现代,构建亚里士多德式的德性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情感主义 德性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