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研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GMF)对华问题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全球影响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启示。[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其...[目的/意义]研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GMF)对华问题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全球影响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启示。[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其2019至2024年共894篇的研究成果分析,梳理主要作者与研究主题,基于GMF对“对华研究”的认知现状、话语偏见模式角度与对华话语偏见模式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结论]近年来该基金会的研究成果存在明显的对华话语偏见,在主题设置中存在预设立场,客观上强化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情绪。基于该基金会的影响力,这些负面认知可能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持续做好与国外智库沟通工作,提升国内智库话语能力和建设水平,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传播体系,在国际舆论场上发出中国声音,助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意义]研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GMF)对华问题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全球影响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启示。[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其2019至2024年共894篇的研究成果分析,梳理主要作者与研究主题,基于GMF对“对华研究”的认知现状、话语偏见模式角度与对华话语偏见模式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结论]近年来该基金会的研究成果存在明显的对华话语偏见,在主题设置中存在预设立场,客观上强化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情绪。基于该基金会的影响力,这些负面认知可能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持续做好与国外智库沟通工作,提升国内智库话语能力和建设水平,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传播体系,在国际舆论场上发出中国声音,助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