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失去的三十年”及其思想史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乾坤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1,I0002,共9页
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法兰克福学派在1933年至1963年之间处于中断状态.但这三十年里的历史变迁和若干学者的坚守、探索也为1963年后战后成长起来的德国青年一代学者重建对马... 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法兰克福学派在1933年至1963年之间处于中断状态.但这三十年里的历史变迁和若干学者的坚守、探索也为1963年后战后成长起来的德国青年一代学者重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供了深刻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失去的三十年”使德国马克思主义传统发生了重大断裂,这对德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在重建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卢卡奇所奠定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复兴.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把握德国马克思主义乃至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完整历史逻辑,为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方法论抉择和当代德国左翼理论的特征,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失去的三十年 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下的历史主动性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耿仁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提到了“历史主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历史主动性是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这一伟大创见,并在历史首创精神和革命策略灵活性两个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提到了“历史主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历史主动性是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这一伟大创见,并在历史首创精神和革命策略灵活性两个方面赋予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列宁继承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动性的思想,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发展,提出革命辩证法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确处理革命性与现实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刻把握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统筹大局与自我革命、历史主动与历史规律等辩证统一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动性思想,并作出新的时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桁林 任洁 +1 位作者 唐芳芳 夏一璞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17,共13页
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的历史现象,它还是当代现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多数争论,从根本上讲不是由史料、版本决定的,而是由实践、对历史事实的价值判断决定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应体现理论本身和学科... 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的历史现象,它还是当代现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多数争论,从根本上讲不是由史料、版本决定的,而是由实践、对历史事实的价值判断决定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应体现理论本身和学科建设的当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能仅局限于历史学的方法,要做到史论结合、以史为据、以论为纲、论从史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种三大板块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突出的问题和任务并以此为主题展开,把社会主义实践的生长点以及由此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点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新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立足于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充实更新其历史内容,从而完整地展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进展及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祖华 吴钧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1,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尚处在一个孕育的阶段,才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含义、过程、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并取得了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尚处在一个孕育的阶段,才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含义、过程、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重视不够,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研究不深。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被引量:7
5
作者 庄福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1-7,共7页
本文从 15 0多年马克思主义四个重要时期的发展历程得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 ,是围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而展开的历史 ,是坚持实践标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历史 ,也是形成优良传统与作风的历史。而江... 本文从 15 0多年马克思主义四个重要时期的发展历程得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 ,是围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而展开的历史 ,是坚持实践标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历史 ,也是形成优良传统与作风的历史。而江泽民的《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继承与发展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央号召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是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武装全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 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的一条基本经验 被引量:4
6
作者 田芝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三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条基本经验。三者有机统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三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条基本经验。三者有机统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当代中国,三者有机统一于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之思——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金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学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浩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其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及其内容构成、精神实质的整体性把握;二是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概念命题,明确了其发展史的研究目的,凸现其发展史的基本线...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其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及其内容构成、精神实质的整体性把握;二是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概念命题,明确了其发展史的研究目的,凸现其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初步划分其发展史的历史阶段;三是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主要特点。指出在理论品格上,"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在运作机制上,随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改变,"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在策略原则上,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学说所涵括的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广大无产阶级中去才能真正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将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学说 发展史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丽娟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24,共5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出版的相关论著不断增多,本文对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论著作了介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分期、基本经验、基本规律...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出版的相关论著不断增多,本文对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论著作了介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分期、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基本特色、基本成果、基本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归纳分析,并认为,这个课题研究成果数量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还原论”和“结合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桁林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5-11,115,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底下的几个二级学科当中,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门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做到逻辑还原、文本还原、历史还原三者有机统一、互相印证,才能避免独断论;必须做到逻辑和...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底下的几个二级学科当中,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门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做到逻辑还原、文本还原、历史还原三者有机统一、互相印证,才能避免独断论;必须做到逻辑和历史、事理和史实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它才能是科学的、有预见力的,从根本上消除苏联范式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科 研究 还原论 结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应该坚持的三个原则
11
作者 韩喜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25,共3页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类真正解放和自由的理想社会为目标的科学,综合性和整体性更能够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同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三个组成部分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应该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重点研究马克...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类真正解放和自由的理想社会为目标的科学,综合性和整体性更能够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同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三个组成部分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应该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又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整体性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英美式权威解读——评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12
作者 张秀琴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1-61,共1页
当代英国著名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的著名代表作《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 after Marx)(第3版)一书的中文版,2008年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对于中文世界的广大马克思... 当代英国著名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的著名代表作《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 after Marx)(第3版)一书的中文版,2008年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对于中文世界的广大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宣传者和教育者来说,这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和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麦克莱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维 解读 权威 美式 AF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3
作者 黄楠森 《人民论坛》 1997年第4期15-14,共2页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一般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把马克思主义推上了一个新阶段。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块里程碑。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有三个显...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一般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把马克思主义推上了一个新阶段。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块里程碑。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严密的科学性。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从现时代和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经受了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不仅如此,这些观点已经形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的逻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共产主义理想 中国国情 创造性 基本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14
作者 谢林平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 毛泽东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构想 独特价值 未来社会主义 社会化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过程和革命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论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创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海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3,共9页
恩格斯晚年通过对马克思思想过程和革命实践的研究,其中包括马克思的生平和事业,以及与马克思思想发展有关的组织机构、理论活动等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作出了开创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是书斋中从文本到文本的孤... 恩格斯晚年通过对马克思思想过程和革命实践的研究,其中包括马克思的生平和事业,以及与马克思思想发展有关的组织机构、理论活动等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作出了开创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是书斋中从文本到文本的孤立的思想沉思的过程,因而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文本考据限界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在与现实世界实践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中,特别是在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结合中与时俱进的思想历史过程。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真实,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根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恩格斯 马克思思想 共产主义者同盟 第一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立场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4,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立场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客观性影响较大,与历史学研究类似,同样面临着如何对待价值的理论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应当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立场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客观性影响较大,与历史学研究类似,同样面临着如何对待价值的理论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应当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价值中立,就应当以人民的价值取向为价值取向,以人民的立场为研究立场。坚持以人民的立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主要路径包括: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调查研究、多收集有关人民群众的历史资料、以人民的立场认真分析资料、注重研究成果的大众化表达、坚持党的立场与人民的立场相统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史 立场 价值中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十讲》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洁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1-61,共1页
作者在《再版前言》中指出:"现在已经出版多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但是对于大众来说,恐怕是读不了那数十万言甚至几百万言的大厚本的。"而这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小册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与时俱进
18
作者 李云清 《理论月刊》 2003年第7期11-12,共2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体现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 与时俱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其杰出贡献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传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4期3-10,共8页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其杰出贡献朱传启恩格斯于1895年8月5日逝世到今,已经是100周年了。在这100年的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和传播是很不平衡的,既有过它发展的高潮和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有...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其杰出贡献朱传启恩格斯于1895年8月5日逝世到今,已经是100周年了。在这100年的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和传播是很不平衡的,既有过它发展的高潮和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有它发展的低潮和受到严峻挑战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 崇高地位 资产阶级思想 《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20
作者 姚闯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1期101-102,共2页
新世纪新时期,我国社会处在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和“矛盾的凸显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